古道秋风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多雾,也多风。豫西的山原高低起伏,沟壑遍野,为风提供了辗转腾挪的条件。风从那些沟壑里一点点踅起,到高处集中,形成队伍便在原上横冲直撞,带动起所有能带动的东西一起狂欢。收割后的细碎的庄稼和树叶漫天飞舞。有些沙土打在脸上,麻梭梭地发疼。风带动不起那些树枝电线,它们便无休止地纠缠着,发出尖利的嘶鸣。
  一条河在原上出现,这是一道裂谷。河流经过了许多岁月,现在变得细小舒缓。旋着的叶子,旋到这里忽而栽下,会同浑黄的野草顺着河谷跑。
  再往前走,便见到了凌厉而险峻的古道。这是一片猛然凸起的山峡,由于时间的久远,无法理解古道为何不设在我们来时的山原地带。山石是那么坚硬,能够感到那是一种硬性的穿越,两边狭窄之处,必是经过了人力的凿斫。不规整的峡谷间,出现了深深的车辙,那是铁轮碾压的痕迹,并不是归顺地统一在一处,最深的车辙两边,仍有辙印交错,说明通过时的紧张与慌乱。这么多、这么深的印记,令人惊心。
  四周全是茅草,有的能够叫上名字,更多的叫不出名字。长长的白芦,随着风乱摇,如群舞的小妖。也是,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乱草,这条古道,早就找到了。我们找了位当地人做向导。他是石壕村来的,对,就是杜甫写《石壕吏》的石壕村。从村子到这里的路上,还都是大片的黄土地。起起伏伏的黄土地,早被人收割过、深翻过、平整过了,麦种已经播进了土地的内部,再一场秋雨扫过,它们就会钻出地面,将大地绣满莹莹的锦缎。
  田地四周有树,高高低低。纷乱浓密的地方,就是村庄。在豫西这片地方,你会惊奇地发现,顺着山原排下来,竟然有那么多的柿子树。从地坑院出来,与地面齐平的屋顶上已经有人在晒柿子,从高空往下看,会以为是晾晒的一床床红被子。田野里的柿子树,雾气缠绕其间,越是靠近,越能看到一串串小灯笼似的红柿子。早晨的太阳,顺着山原升起,光线一层层打在上面,那些树就一层层地绚烂。
  这些田地和山村,不知接纳了多少漫漫古道的旅人。
  秋风吹拂,荒草摇动。古道从黄河与小秦岭之间逶迤而出,一直朝向了西部更为深远的山谷。这段古道就是崤函古道,过去苍莽四百里,连接着洛阳与长安。唐太宗曾有诗:“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崤”就是崤山,秦岭末端的绝险之地,“函”是函谷关,就在前面。这么一想,眼前立时旌旗猎猎,车轮滚滚,人吼马啸,风烟弥漫。如此,骑牛的老子,是从这里衣袂飘飘地走向函谷关的吗?满腹经纶的老子,走了一路,或许是看破了,悟透了,所以经过这里,在函谷关一气写下了《道德经》,那是另一条闪现着风、阳光与高山的古道。想必,秦始皇东巡的车辇,一次次隆隆驶过这个山峡,可以想见坐在车里的滋味并不好受。没有信心十足的理由,谁也不会冒如此风险和艰难去长途跋涉。还有诗人杜甫,在一个纷乱的年月,暮投石壕村,经历了“有吏夜捉人”的事件,也是穿过这条古道,磕磕绊绊,一脸风尘,满怀心绪,“三吏三别”,激涌而出。
  多少人物、多少朝代过去,只剩下了累累痕迹。
  有人在那些草里忙着采集、照相,欢闹着,追逐着,他们或许很少看到这么荒凉的地方,这么原始的所在。也正是这种荒凉和原始,构成了罕奇的景象。
  晨阳的淡黄光线里,起伏的原上渐渐托出一个人影,走得近了,看清是一个女孩,手里拉着箱子。而后又有一辆农用车慢慢爬上来,车上依旧是年轻人。一定是农忙之后,外出打工的农家孩子。
  太阳越升越高,雾气全消,眼前一片辽阔。攀上古道边上的山峰,看见了越来越多的群山。头发和衣衫掀动,心襟也被风吹荡起来。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1月6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王剑冰的游记散文是“在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之间诗意穿行”(秦宗梁)。这里所谓的诗意,是指由语言和意境等共同构建的诗美的境界。
  作者追求情理交融的诗性语言,既富有美感,又充满哲思。如“起起伏伏的黄土地,早被人收割过、深翻过、平整过了”一句中,作者用叠词“起起伏伏”状写黄土地的地貌;用“收割过、深翻过、平整过”一组排比状写农民的劳作;不仅写出了黄土地的特点,而且使人联想到黄土地的贫瘠和农民的艰辛。又如“一脸风尘,满怀心绪,‘三吏三别’,激涌而出”,四字一句,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使人不禁心生怀古的幽情。
  作者描绘了高原“罕奇的景象”,向读者展现了山原上狂风肆虐,山峡里古道纵横,古道中白芦(茅草)摇曳,荒原上麦地起伏,山原上柿树绚烂等画面。意境幽远开阔,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在复杂的时空交错中实现了动态平衡。文章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留下了较多空白,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作品有了无限的张力。
  读有所思
  1.作者在文中说:“正是这种荒凉和原始,构成了罕奇的景象。”作者描绘这些“罕奇的景象”有何用意?
  2.王剑冰散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具有诗意美。反复诵读这篇文章,从文中找出两例,感受本文的语言美。
其他文献
摘要:就运动中活性氧诱导肌原性IL-6产生的机制等问题做综述。IL-6是运动过程中变化非常明显的一种细胞因子,其变化幅度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关系密切。研究表明,运动中生成的IL-6主要来源于收缩的骨骼肌,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尤其是活性氧是运动中诱导IL-6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运动;活性氧;肌源性IL-6;综述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當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魅力,《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进一步强调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在2006年江苏考试大纲中关于学生能力的要求,明确提出“实验能力”这一能力要求,江苏自主命题以来都非常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试卷中都安排相当数量的实验问题(分值约占13%~15%),但是物理实验是中学教育中薄弱的环节,学生高考实验题的得分率不理想,特别
我的家乡在苏北。我小的时候是在物质的窘迫中一日一日地度过的。贫穷的记忆极深刻。我吃过一回糠,一回青草。糠是如何吃的,记不得了。青草是我从河边割回的。母亲在无油的铁锅中认真地翻炒,说是给我弄盘“炒韭菜”吃。十五天才能盼到一顿干饭。所谓干饭只有几粒米,几乎全是胡萝卜做成的。整天喝稀粥,真正的稀粥,我永远忘不了那稀粥。读中学时,我每月菜金一元五角,每天只五分钱。我都上初二了,冬天的棉裤还常破绽百出,吐出
要说科幻小说家,绕不开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他被称作“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大名鼎鼎的《海底两万里》就是他的代表作“科幻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海底两万里》主要叙述了巴黎自然博物馆教授阿罗纳克斯和仆人龚赛伊、捕鲸手尼德·兰去消灭“海怪”——“鹦鹉螺”号潜水艇,一行人反而被尼摩艇长俘虏,进而随着“鹦鹉螺”号在海底逡巡漫游。他们在两万里的行程中看到了很多奇异的景象
文从字顺,字面上可以理解成“文字順从”,也就是语言表达准确清楚,行文通顺流畅。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一个人驾驭文字的能力。在平时写作中,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问题,如用词重复啰嗦、语句不通、语序不当等,以致思想感情得不到准确表达。  那么,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呢?写作前,确立一个中心话题,接下来的文字都要围绕这个中心,为其服务。写作中,思路要清晰,想清楚了再动笔;用词要恰当,符合想表达的意思
散文诗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本文的作者屠格涅夫有意识地使散文的语言与诗歌相近,又使诗歌的特性渗入散文之中,达到了两者的巧妙结合。所以本文既有散文抒写自由、形式活泼、逻辑分明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音韵悦耳和谐、描写集中鲜明的特点。  阅读散文诗,当采取“由近而及远”的方法,即立足于其优美的语言,由“言”而生发丰富的想象,由丰富的想象而进入梦幻的意境,由梦幻的意境而体
题目如图1,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带电量分别为-2q与-q.现在使它们以相同的初动能E0(对应的动量大小为p0)开始相向运动且刚好能发生接触.接触后两小球又各自反向运动.当它们刚好回到各自的出发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1和E2,动量大小分别为p1和p2.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1=E2> E0,p1=p2>p0  B.E1=E2
本期主持  马建华,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初级中学。  主持人语  “在宁静悠闲的时候,我就去读文学的书;在忧郁沉闷的时候,我就去读大自然的书。当我从文字的书中走出来的时候,我好像成了哲人;当我从大自然的书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仿佛成了孩子。”  亲爱的同学,在这旺旺狗年即将结束,南飞的候鸟不见踪影、蛐蛐的跫鸣销声匿迹的季节,初初首先和你分享汪国真的这段名言。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人
蝉与蝈蝈是城市里低调的“音乐家”,它们善于隐藏,虽然我经常能听到它们“歌唱”,至今却未亲眼看见,实为憾事。不过蚂蚁、蚯蚓、千足虫和甲虫类的昆虫在城市中倒是很常见。  雨后初晴,蚯蚓扭动着笨拙的身躯钻出地面,它的身体却成为蚂蚁眼中的食物,并由此引发一场恶战。先是几只蚂蚁在蚯蚓旁探头探脑,接着这些先锋缩小包围圈,爬到猎物身上。很快,它们又急匆匆地赶回洞中,“喊”来更多的蚂蚁军团加入到“战斗”。蚯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