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语感让语文课堂更动人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是经过长期规范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感觉、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主要从走进生活、积累语感,走进课堂、培养语感,启发想象、迸发语感三个方面去探讨如何运用良好的语感让语文课堂更动人。对于研究语感与语文课堂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语感 课堂 动人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后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语言有真切而敏锐的感受呢?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良好的语感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
  一、走进生活,积累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才能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如:只要说到小狗,学生就会立刻联想到生活中小狗的模样、习性、本领等等;只要说到绿油油,学生就会引申出自己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绿油油的事物;说到四季,会立刻想到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春天的温暖,夏季的炎热,秋天的清凉,冬季的寒冷……那么,这些生活经验从哪儿来呢?这些都源自于学生的美好的记忆。我们在课堂上要紧抓这一点,才能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进而产生情感共振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走进课堂,培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即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已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关键词,重点段,抓住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去品读、细思、悟出句子的内在情感,将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感情形象,浮现在脑海中,浸润到内心深处,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如:当学到《谁的本领大》第三自然段,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太阳让孩子把外衣拖下来之后心里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引导学生从词语所表达的准确、鲜明来体会课文的寓意。通过“得意”启发学生想象太阳在赢得比赛之后的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的神态。再如: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时,我重点抓住小松鼠的心理变化与它和蚯蚓的对话这几个部分指导朗读,首先让学生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自己试读,再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然后小组读、分角色读,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不同的语气变化,并抓住关键词句真切感受小松鼠的心情,与它融为一体。
  三、启发想象,迸发语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要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写真画面,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加以想象和补充,学生在“活”得发散思维中,通过积极的体验,他的语感必会像长了翅膀的小鸟越飞越高,达到美的升华。这是培养语感的好途径。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找准“活”的发散思维点,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活跃的发散思维,获得最佳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溪边的情景,然后抓住狼和小羊的两句对话特点:狼的声音粗狂、霸道,让人感受到狼的凶残;小羊的声音柔弱,让人觉得小羊温顺,从而产生同情、怜悯情感。 再如:《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我们如果简单地进行教学就比较枯燥了,不能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了。我们就应该辅以课件、简笔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将诗人描写的一幅壮观、雄伟的图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悟出诗句所蕴涵的情理,更是让学生在心灵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总之,语感虽不可捉摸性,但绝不是不可知,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培养。在语感培养中,教师既要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实施教学,又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加以科学指导,逐渐引导他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验、感悟和吸收内化,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辛勤耕耘,语文教育语感教学就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靖江市孤山中心小学)
  编辑/杨俊飞
其他文献
原江西贵溪化肥厂各方集资 40 0万元建成 1套复混肥装置 ,设计规模 5万吨 /年 ,可以生产氮、磷、钾三元素高、中、低浓度复混肥料。1 装置工艺流程 (见图 1 )2 复混肥生产
通过试验,找出了磷矿石氧化镁含量测定中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应注意EGTA溶液计量的准确度.提出对氧化钙含量低的磷矿样,分析中应通过试验确定EGTA溶液的加入量范围,以保证MgO
【摘要】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义务阶段学校学生一门基础学科课程,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本人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对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以达到做好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学生学习知识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之目的。希望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做好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信息
我公司年产 4万吨粉状磷酸一铵装置开车以来 ,产品质量一直不理想 ,促使我们研究磷铵快速分析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 ,总结出几种 P2 O5快速分析方法 ,其中速度最快且具实用性
2010年3月5—11日福建梨开花幼果期发生罕见晚霜害。对5个梨主产县(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省2.67万hm2梨园全面受害,预计产量、经济损失35%以上;受害程度与品种结构、发育
【摘要】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和思维的独创性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创新思维精神 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
研究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配合施钾对三大土壤类型土壤中钾的盈亏影响 ,结果表明 ,潮土和褐土区中小麦 +玉米轮作制下 ,施钾配合秸秆还田 (NPKM)处理 ,能够保持整个周期循环中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体育课程教学理应是一种受其青睐、值得欢迎的阳光活动。然而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发现,由于执教者的亲和力与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致使小学体育课程及其教学活动的阳光效益和磁性效应大为逊色,甚至出现“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教学”的不良现象。本文从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认为,要想全面实现小学体育课程的和谐教学,执教者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兴趣教
烟草、棉花、辣椒等经济作物的专用肥中配入一定比例的硝态氮 ,可提高其产量、质量 ,介绍几种经济作物专用肥的原料配比及产品质量 Tobacco, cotton, peppers and other cas
2011年一季度央行金融数据统计报告中,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首次面世,令人瞩目。意味着将来央行将加强对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而不仅仅是银行信贷总量的调控,这是央行货币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