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患儿的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例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患儿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UGT1A1基因的相应片段,经DNA测序法对 UGT1A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并随访患儿至3岁6个月。

结果

患儿为持续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DNA测序结果显示患儿 UGT1A1基因的第1外显子存在c.610 A>G(p.Met 204 Val)杂合突变,第4外显子存在c.1091 C>T(p. Pro 364 Leu)杂合错义突变,患儿为 UGT1A1基因复合突变杂合子。患儿父亲 UGT1A1基因的第4外显子存在c.1091 C>T(p. Pro 364 Leu)的杂合错义突变,患儿母亲 UGT1A1基因的第1外显子存在c.610 A>G(p.Met 204 Val)杂合错义突变。

结论

UGT1A1基因第1外显子c.610A>G、第4外显子c.1091C>A复合杂合突变为该患儿的发病原因,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EC-SOD)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入选83例脑梗死患者和94名对照者,根据颅脑磁共振结果记录患者梗死灶的大小,并评估颅内动脉的硬化程度,进行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外周血 EC-SOD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
目的探讨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及其妊娠及生育风险。方法 通过绒毛膜或羊膜穿刺,抽取绒毛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对95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根据易位种类将患者分为相互易位组和罗伯逊易位组,结合其妊娠生育史,比较两组自然流产、孕育缺陷儿(胎儿畸形或死胎、产前诊断或出生后诊断核型异常、出生异常表型儿)以及正常儿(核型正常、平衡易位或核型未知表型正常
目的研究1例无精并伴类固醇磷酸酯酶缺陷症患者的病因。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等技术对1例无精子症伴严重鱼鳞病患者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AZF区域没有缺失,染以体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X染色体发生未知结构改变,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结果表明X染色体Xp22.31-p22.33区域存在5.4 Mb的缺失。结论患者为Kallman综合征伴类固醇硫酸
目的明确河南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deficiency,PAHD)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h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PAH)突变谱,探讨突变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对河南地区155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患儿进行PAH基因序列分析,依据由基因型预测
目的对1例畸形胎儿进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1例产前超声异常的胎儿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胎儿父母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结果SNP a
目的探讨早孕期(孕11~14周)不同的超声异常指标对于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对159例孕11~14周超声发现异常的胎儿进行绒毛或羊水核型分析,比较不同的超声异常指标所对应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结果最常见的早孕期超声异常指标依次为颈部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增厚、全身皮肤水肿、颈部淋巴水囊瘤、鼻骨缺失或显示不清、心脏畸形和静脉导管a波倒置。NT增厚的染色体
目的探讨精浆游离miR-122-3p和miR-141-5p的稳定性及其对特发性弱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不同的室温孵育时间、反复冻融次数、4℃放置时间下精浆游离miR-122-3p和miR-141-5p的稳定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g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检出效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6名孕妇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与羊水或脐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1166名孕妇中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9例,总检出率为0.8%,其中高龄孕妇(>35岁)198例,检出6例,检出率为3%,低龄孕妇968例,检出3例,检出率0.3%;其中21-三体2例,18-三体3例、性染色体异
目的对1个姑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coagulation factor X,FⅩ)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 F10基因突变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FⅩ抗原(FⅩ antigen,FⅩ∶Ag),一期凝固法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