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长的烦恼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刻,超过七亿人口生活在城镇,如何治理城市、避免“城市病”,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作出规划和布局。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早在几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这样说。而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后,今天的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说起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楼大厦、车多人挤、道路宽阔。不可否认,城市里有更好的生活设施、更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更为现实的是,城市的空气污染变得严重、道路变得拥堵、垃圾也越来越多……
  针对当前城市工作的突出问题,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重启。这是继1978年之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部署,意味着我国城市工作迎来重大变化。如何应对城市化挑战,推进城市科学发展,已成为摆在所有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37年后的困境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于城市定位有了新的表述,“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如此定位城市,正如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7年前的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时,中国城市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就业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在规模和总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确实,30多年前的中国是个贫穷的国家,农村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城乡二元结构泾渭分明,户籍制度是农村和城市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今天的中国,则处在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5年的56.1%。
  “随着城市化进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0%,到2030年城镇化率接近或者达到70%。”3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中国健康养老业投融资大会上表示,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的城镇化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而快速城镇化的背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从空气污染到交通拥堵,从房价贵到看病难……这些问题让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感同身受。“一方面要看到我国仍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要意识到未来城镇化进程应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表示。
  “城市病”症结
  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并强调“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然而目前,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特大城市无一不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多重压力。住在河北燕郊的张先生告诉本刊记者,他每天最不想面对的就是上下班,“每天早上6点就要去排队乘坐通往北京市区的公交车,之后还要再换乘拥挤的地铁,上下班至少要耗费四个小时在路上。”
  此外,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问题也同样是本难念的经。当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问题,新城新区层出不穷,大拆大建常年不断,甚至出现“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市长一新区”的现象。据媒体报道,全国各类城市新区规划总面积多达7.3万平方公里,而现有城市建成区只有4.9万平方公里,两个数字的背后反映出目前城市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情况。
  “要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从过去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升质量为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对本刊记者表示,之所以要开这个会,就是到了需要用新的思路来指导城市发展和实践的一个阶段。
  他强调,现在提出“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增强它的法律约束力,规划一旦定了就不能轻易去变动。在制定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增强科学性和各方的参与性,社会各界,包括当地的居民都能有效地参与。
  治与破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刻,超过七亿的人口生活在城镇,如何治理城市、避免‘城市病’,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作出规划和布局。”张占斌说。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陆鸣认为,城市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城市问题几乎涉及每一个部委,要解决城市化面临的问题,需由中央牵头协调。
  对此,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第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第二,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第三,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第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第五,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在陈文玲看来,未来中国城市形态会发生巨大变化,“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将来我国会形成由国际化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卫星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落。”并且,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布局调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将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大城市群、粤港澳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这三大都市群。”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正如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所号召的,未来的中国社会必须“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日益增多,需要大量的外语专业人才,包括口译人才,这就对口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口译教学多局限于課堂上的练习与点评,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本研究尝试利用一系列教学手段提高口译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口译或其他和外语相关的复杂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互联网 ”的情境下,教师借助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设计语言活动,实现语言的有效输入,探索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新途径。本文提出借助教育游戲、微课、手机软件app等手段辅助英语教学,打造新型“互联网 ”的护理英语口语课堂,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护理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简介】周雯婷(1987-),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江
自1月13日起,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雾迎来了一系列峰会:第12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峰会、第10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 3”会议)、第2届东亚峰会(“10 6”会议)、第7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而中日首脑的会面,是本次峰会的重要看点之一。在1月14日的双边会谈中,温家宝确定将于4月访问日本,并邀请安倍访问北京。  至今为止3个多月内,中日领导人3次握手,未来3个月内再次会晤,显示出自去年1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记者应该抓住机会,见证中国发展变化的历史性时刻。  “促进民心相通,媒体不能缺位。”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提议建立上合组织国家媒体合作机制并召开首届上合媒体峰会后,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  今年上合组织将在北京举行首届媒体峰会。毫无疑问,首届上合组织媒体峰会标志着上合组织的发展步入新阶段,并显示出各成员国对更加紧密合作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强烈
【摘要】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促进了移动微学习这种全新学习模式的诞生。文章依据对高职学生移动微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移动微学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以物流英语为例,介绍了移动微学习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模式。  【关键词】移动微学习;高职英语;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赵姝(1985.05-),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被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第二项,且要求“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化解产能过剩已经提出多年,如果从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算起该有20多年,然而,效果却很不理想。据统计,在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产能过剩,在主要任务第三项中涉及“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層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为2018年定下了“实干”的总基调。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而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三大战役之一——打好污染防治攻
【摘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能深入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灿爛的饮食文化。但由于各国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差异,文化图式作为各民族所具备的知识系统的总和,在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的时,如果不注重文化传播方式及技巧,就很难让目的语读者有效的构建新的文化图式。本文以文化图式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文化图式理论与菜名翻译的关联,从文化图式对应、冲突和空缺三个方面,讨论了《中
传承巴蜀文化 戏剧走进高校  5月21日,由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戏剧进校园”活动在四川文理学院闪亮登场。  为传承巴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贯彻“戏剧进校园”活动的精神内涵,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肖德美首先登场,作了《川剧艺术源流及特点》的讲座,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川剧的历史和川剧艺术的特点,川剧《死水微澜》、舞蹈《花儿》、
【摘要】经过对“导学卡”的研究和探索,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导学卡教学模式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及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于此,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导学卡;学生;主动性  【作者简介】廖省珍(1982.07-),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梅县区丽群小学,教师,小学英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梅州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山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