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之一,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如何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成效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特点,并从立项管理、过程管理、检查验收等环节探讨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 项目储备 信息化 验收评估
  1.引言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1]。高校实验室是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之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增多,科研实验教学设备陈旧、实验用房不足等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都十分重视实验室条件建设,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逐年增多。如何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成效,从而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是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及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研究并探讨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过程管理、检查验收等环节中的管理方法。
  2.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实验室建设项目涉及学科建设整体规划、实验室课程体系建设、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科研需要、课程体系与学科体系建设需要、基本需要与完善提高、公共平台与专业特色等多重关系[2]。第二,实验室建设项目之间存在继承关系,从实验室建设的总过程来看,拟开展建设的实验室项目应整合学校原先已有的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同时该项目又成为实验室后续各阶段建设项目的基础。第三,实验室建设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建设主要指各类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室用房配套及环境改造等方面,软件建设主要指实验室建设规划、教学科研计划、实验教学队伍、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同时抓好软硬件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需持续稳定的投入,以保障其可持续发展。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增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有实验室建设项目积累的实验资源已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必须持续稳定地投入建设资金,不断完善高校实验室体系建设,以适应不同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需求。
  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实验室建设项目涉及面广、任务重,需要发展规划、教学建设、科研建设、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为了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和完成,必须明确项目团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与要求,同时协调好项目团队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项目建设各个环节承接有序,做好项目立项、实施、总结、验收、交付等工作。
  3.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管理
  3.1科学规划立项,建立项目储备库。
  建立科学规范的立项原则是确保正确的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顺利实现建设目标的前提和基础[3]。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应结合学校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有选择、有重点、分先后规划建设一批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实验室项目,提高学校培育创新人才的能力、基础创新能力和服务“三化”的能力。
  学校实验室项目管理部门根据中央和地方各级教育、科技、投资规划及本校的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发展规划,编制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各学院按照项目申报指南,结合本学院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开展的实际需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学校实验室项目管理部门对院系申报的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并结合前几年相关项目建设情况、现有的需要和将来的发展,全面考虑项目建设内容,按照学科(专业)性质、实验功能相近、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等原则对项目进行整合,纳入项目储备库管理,并对储备库里的项目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当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门有实验室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高校可以根据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门的投资导向,从项目储备库中筛选合适的一个或多个项目,再次深化论证、调整、整合后上报,可以提高项目申报的数量、质量和效率。
  3.2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障实验室建设持续稳定投入。
  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需持续稳定的投入,以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信部所属的高校,南京理工大学投资来源单一,办学经费紧张。在保证正常发展条件下,确保实验室建设持续稳定投入,学校除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各类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从教育事业费、科研经费、社会赞助经费等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根据投资的具体落实情况,分步深化、论证具体的建设方案,有选择、有重点地逐步开展建设工作。
  4.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过程管理
  4.1落实项目责任制,加强内部控制。
  项目建设的平台或系统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学校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统筹安排,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子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论证工作,明确子项目建设负责人,及时跟踪管理。学校定期召开全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例会,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同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和环节的工作质量。
  同时按照项目责任制和职能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产品研制、采购质量、招投标、合同、会计档案、设备采购、固定资产、财务收支审计等规章制度。
  4.2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
  过程管理的核心在于反映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并提供有关信息报告和决策依据,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4]。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管理,涉及计划管理、设备采购管理、质量管理、资产验收、投资控制等多个环节,同时涉及多个相关部门,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整合在一个管理平台中,实现项目信息实时共享。   项目过程管理的关键是对调整变更的控制。管理平台中包含计划管理、采购管理、资产验收、财务核算等多个环节,通过计划管理,明确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计划数量、计划金额等,项目的采购、验收、财务报销均围绕计划展开,确保专项投资项目的资金严格按照计划执行[5]。当项目发生调整变更时,项目执行部门必须向计划管理部门提交项目调整报告,计划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就调整报告的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查,对于不偏离原建设目标且经费支出合理的项目,报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计划管理部门将变更后的信息实时发布到管理平台中,后续的采购、验收、财务支付必须按照新计划执行,从而保障项目严格按照既定建设目标执行。
  5.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评估
  建立项目验收评估制度是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当项目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后,高校项目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验收。项目验收专家依据项目立项的建设方案并结合现场检查,对实验室环境与安全、设备试运行情况、采购招投标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档案情况等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责成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直到通过为止,以保证实验室建设的质量。
  当项目完成验收并用于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段时间后,应当对项目投资建设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为今后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规划决策、建设管理提供建议。评价实验室建设项目效益主要从新开实验课程数、实验课程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出情况、教学改革成果、支持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数、申报的专利数、硕博培养人数、实验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对项目做出客观具体的验收评估鉴定,帮助实验室建设者客观认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室建设全过程的规范管理,从而提高项目的投资建设效益,并为今后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7]。
  6.结语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规范化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建设效益,最大限度地优化实验室的资源配置,从管理上保证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为高校实验室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2010,7.
  [2]杨其华,孙坚,陈凯和.实验室建设项目全程化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2):80-81.
  [3]庄中华,肖润生,冯敏侠.实验室进行项目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92-295.
  [4]唐立国,唐良宝.实验室建设“项目化”管理探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4).
  [5]张建华,李继峰.专项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73-275.
  [6]刘培明.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以南开大学物流管理实验室项目为例[D].天津:南开大学,2009.
  [7]张洪生,杨三民,吴莹.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与研讨[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高教学会:158-161.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反映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课堂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生物课堂
摘 要: 新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生物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创新教育 教师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创造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新一轮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技能的培养。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我在长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为农村中学的办学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配备了不少教学设施,实验教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毕竟农村中学家底薄,实验室里的药品、仪器数量有限,要让更多的学生有实验的机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我从“节约”思想出发,做了不少工作,称之为:“农村初中节约型化学实验教学。”下面本着节约的思想,从化学药品、仪器、实验的改进等方面分析如何开展农村初中化
一堂生物课是否成功,不仅在于教师讲得精彩与否,更重要的是在这节课里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老师对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启发是否到位。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
近几年来,江苏各地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有了较大发展,但在一些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实验还存在误区。  一、思想不统一,观念不更新  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部分物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严重干扰,思想上不重视,观念转变不过来,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课前不认真备课,也不准备实验器材,课堂上只听见教师讲实验,或者用多媒体演示实验,马虎了事,学生充当接收机,最后记住实验现象和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听实验和
摘 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与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的创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形成了一定的束缚,本文从社会心理、高校教育、家庭观念、大学生自我认识与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的营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文化环境 营造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创业成了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个人追求的新途径,且发展迅速。但创业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CBS)通过纽约州的一座大楼播送隔行扫描高清晰度电视(HDTV)节目。该台反对采用逐行扫描方式,尽管逐行扫描方式既适用于大屏幕电视,也适用于个人计算机。
对单个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在有关的书籍中已有比较详细的阐述。这里只谈一点对地表移动观测站综体配置的很不成熟的看法。我们知道,单个观测站的各种参数是局部的,孤立的
本文应用图论、可靠性理论来讨论通风网路的可靠度计算.为矿井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一种定量判别的途径. In this paper, graph theory and reliability theory are use
摘 要: 2011年6月,辽宁职业学院联合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及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与荷兰两大教育集团正式签约,合作举办园艺技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BTEC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在进行了三期的BTEC项目开展过程中,参与项目的学生全部顺利获得BTEC证书。学院对BTEC项目的教育质量和评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BTEC课程模式 教育监督 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