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措施的探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房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类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后,就会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确保房屋的安全性、耐久性是现代房屋建筑行业追寻的目标。但是就现在的施工技术而言,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施工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中包含着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或者是施工技术不成熟,这都导致了房屋建筑结构在加固改造后仍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加固施工技术,同时发现结构加固施工技术中的不足并找到针对性改进对策,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措施;探讨
  近些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建筑业也迅速崛起。但中国是人口大国,建筑用地越来越少,老旧建筑拆迁成本却越来越高,这些房屋普遍是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多数房屋因年久失修又受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双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各方面性能如:安全性、耐久性、整体及局部稳定性、可靠度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待检测评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筑结构的检测评估、改造加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新建,其次是新建与改造,最后是改造和加固。而我国正处于新建与改造的黄金期。研究建筑结构检测加固具有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它响应了国家政策《十三五规划》节能减排,绿色经济;还有利于保护古建筑历史遗产;更好的保护人民财产及人身安全,加固还能提高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故建筑结构的检测及加固改造将是我国建筑行业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施工中注意事项
  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结构加固有重要意义,是延长建筑寿命的重要手段,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要注意以下内容:不同时期和不同属性的建筑物都有着不同特点,在做建筑物设计和规划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首先要准备齐全设计及施工图纸等技术资料,然后对房屋建筑结构开展检测工作,要对原有建筑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逐一的验算,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检测材料性能、验算承载力、结构加固的相关计算及验算、结构加固后的建筑的结合构件的刚度与强度验算,逐项检验这些指标后,再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加固改造的方案设计;这些初步工作结束后,为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要对现场的房屋建筑的钢结构表面开展清理锈蚀工作,根据锈蚀的程度不同,采取机械除锈或手工除锈,通常以机械除锈为主,人工除锈为辅;在开展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时,不可盲目的依据原定的方案进行施工,还要边施工边监测,如果发现原定的加固方案不满足实际的需要,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房屋加固改造的施工质量;因为建筑结构加固施工通常高空作业多,所以在施工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作业时施工人员要做好登高安全防护并佩戴安全帽,以防止产生人员伤亡事故。
  2、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加固方法一般有预应力法、植筋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托换技术、加大截面法、粘钢法、增加支撑点数量的方法、外包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法等。增大截面法中可以双侧加厚、单侧加厚等不同形式的外包加固。该传统加固方法因施工简单、工作量少、受力可靠、被广泛应用。外包钢加固有干式、湿式两种,应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外部粘钢加固法是将钢板通过结构胶粘贴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使其共同受力来增加承载。快速、简单且不会对建筑结构产生其他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也不影响正常使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中。混凝土构件开裂主要修补方法有用水泥、树脂等作为原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灌浆和填充。
  2.2外贴型钢加固法的应用
  外贴型钢加固法有着施工快捷,工程作业面小、稳定可靠、对建筑外观破坏小和净空影响小等诸多优点,在屋架、混凝土柱、梁、大跨度结构和大型结构的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此种加固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湿式,而另一种就是干式。在湿环境下施工时,使用这种加固方法抵抗受力弯曲是非常有效的。外贴型钢湿式加固法指采用乳胶水泥液态物质,把需要加固的构件与钢材粘连成一体,使原有结构与钢材间形成一个共同的受力整体,实现整体加固的目的,这种方法加固效果好且应用范围很广,但施工過程中涉及内容较多,施工工序较繁琐,所以施工较复杂。采用干式加固时,当结构构件与钢材间存在缝隙时,采用水泥砂浆把缝隙填充满,这样原有结构与加固钢材间不能形成共同作用的整体,而是各自独自受力,这样加固效果就被削弱了,但施工过程简单。从以上对二种方法的分析可知,采用外包钢的加固法时,在确保原有结构截面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尽量选用湿式加固法,从而提高了原有结构的刚度和延性,以保证加固效果。
  2.3碳纤维加固技术
  碳纤维是高强度的工程施工材料,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材料的重量较轻,在当前的施工领域,这类建筑材料已经在加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普及,特别是在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显然具备更大的优势,其最主要的优势是体现在能够通过高强度粘贴剂对碳纤维材料进行粘贴,固定裂缝,在出现拉伸负荷时,利用碳纤维材料,能够代替混凝土,承受结构的载荷,并且能让混凝土抗拉伸能力得到提升。
  2.4增大截面加固法
  对于建筑结构来说,结构的横截面积大小对于结构整体性能有较强的影响,横截面积与结构稳固性之间是同比例增长的关系。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可以通过增加截面实现对结构的加固处理。在增大截面加固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新建的加固结构与原本建筑结构之间的处理进行重点强化,保证两者之间的粘合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这种方法具有简便、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2.5梁粘贴钢板的加固施工技术
  在进行梁粘贴钢板的加固工作中,通过平砂轮对钢板进行除锈,将除过锈的钢板表面擦拭干净。混凝土施工期间需将其表面打磨平整。然后将配置好的粘结剂分别涂抹在混凝土以及钢板的表面,再将钢板贴于设定好的位置,保证钢板粘结密实。当结构胶固化后,可以拆除支撑架,并用小铁锤检查是否有空鼓,如果存在此现象,则需要将钢板拆除重新粘贴。
  结语:
  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建筑的安全性能也被广大人民群众重视起来。因此,建筑加固改造施工时一定要针对建筑物的特点,采取最适宜的加固改造方案和技术进行建筑结构加固的施工。建筑结构的加固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的使用年限、耐久性、抗震性。施工人员在进行结构加固施工时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对于加固技术应该进行分析后在合理的运用到施工作业中,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守恒.基于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51):102-103.
  [2]匡妍艺.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230.
其他文献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缆大学发展全局,这是求真务实地确立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首要的是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和质量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新的阶段,明确新的思路和任务,保持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坚持走质量立校和特色发展之路。    一、认清新阶段新特征    当前,我国高等教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与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相伴同行,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认真梳理和深入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做好今后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校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干部培训是全国干部培训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总结
为激励和规范高校双语教学,教育部自2001年至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组织专题研讨会,对高校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均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应该在何种教学方法及条件支撑下实现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这一课题,世界各国的大学都不约而同地将国际化作为办学目标之一。我国的高等教育近几年也开始关注国际化的办学内容,各高校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引进外国智力,引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吸引海外留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校园氛围等。这些都是希望通过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实现培养具有国际竞
你好哇,苏小粤.我刚从午睡中醒来,莫名其妙地,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寝室窗外,胶带滋啦滋啦地扯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一声响似一声,我的头有些发涨.在阳台上,看着楼下忙碌的快递
期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rn为全面贯彻依法
期刊
在1973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召开的“关于中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国际会议上,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将15% 和50% 作为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从精英型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北京市高等教育率先进入普及化,如何适应新形势,转变教育观念,使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从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和普及化转变,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扩招引发的
北京奥运会逐渐远去,但其留下的思考仍将继续。在后奥运时代,我们需要总结和提炼的奥运遗产很多。青年大学生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给我们大学教育怎样的启示?奥运志愿者活动,到底具有怎样的教育价值?奥运志愿者的光荣经历和辉煌收获背后,是否隐含着值得深入挖掘的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为世界留下了无数激动人心的记忆。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170万中国志愿者的微笑。志愿者们以优质的
提起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北京钢铁学院,人们自然会想到钢铁。是的,这是一所以冶金特色著称的高等学府。不仅是校名,矗立在美丽校园中的铁锈红色的楼宇,熠熠闪光的金属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