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的疗效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腰椎小关节囊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髓核摘除组,每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56例,年龄35~76岁。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镜下关节囊及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射频温度80 ℃、频率50 Hz,治疗120 s。髓核摘除组患者给予单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髓核摘除组(90.5%比71.4%)(χ2=4.941,P=0.026);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2±9)min、(11.3±2.4)ml,均高于髓核摘除组的(61±8)min、(8.8±0.9)ml(P均<0.001)。术后1周、1及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为[(2.5±0.3)、(1.4±0.2)和(1.2±0.2)]分,均低于髓核摘除组的[(3.4±0.4)、(2.5±0.3)和(2.1±0.4)]分(P均<0.001);术后1周及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ODI评分[(25.4±3.4)和(9.4±1.4)]分,均低于髓核摘除组[(36.6±4.6)和(20.3±3.1)]分(P均<0.001)。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镜下腰椎小关节囊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关节源性腰腿痛患者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编制癌痛规范化治疗评估量表(CP-STAS)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提供简洁、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采用文献查询及专家访谈形成量表条目池,最终量表经过专家咨询、预调查、正式调查后形成。利用CP-STAS量表对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各科室癌痛患者病程记录进行评价,考察该量表信效度情况并进行项目分析、同质性检验等。结果正式调查中共计评估患者病历200
受体是细胞分子水平的某种靶点。镇静/镇痛药都有其相关的作用受体。按受体选用镇静/镇痛药能优化治疗效果。镇静药的主要受体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阿片样受体简单分为三种受体,μ、κ和δ受体,但阿片类药物种类繁多。此外,α2受体激动药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阻断药也参与镇静/镇痛,尤其是对痛觉过敏的治疗。优化镇静/镇痛术离不开受体学说的引领,基于阿片类受体的选择就能降低阿片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对颈椎间盘切除术后轴向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颈椎间盘切除术后出现轴向症状患者25例,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间隔1~2 d治疗1次,3~5次为一个疗程。以疼痛数字等级法(NRS)对治疗前、治疗后1 d、1及3个月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法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及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NRS评分分别为(2.5±1.1)、(2.9±0.9)分,较治疗前(7.8±1
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是疼痛科基本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头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疾病的治疗,以及某些手术的局部麻醉。本专家共识介绍了颈脊神经根的解剖,系统描述了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本专家共识推荐使用解剖定位法和影像引导下进行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文献和临床应用证实,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是头颈肩背部及上肢急慢性疼痛疾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神经调控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通过物理性(光、电、磁、超声)或化学性(药物)手段,对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进行可逆性调控,引起神经元或神经信号兴奋、抑制或调节作用。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慢性疼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脊柱源性疼痛作为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一大类疾病总称,本文拟就神经调控技术在脊柱源性疼痛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疼痛科医师提供参考。
本文综述椎间盘的营养供应特点,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代谢紊乱及椎间盘终板通透性降低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热针联合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门诊肩周炎患者1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联合治疗组(A组,n=98)和肩周注射治疗组(B组,n=90)。A组采用肩峰下滑囊、冈下肌、肱骨后结节、肩峰、肱骨前结节、喙突等压痛敏感区为内热针治疗区域,之后行肩峰下滑囊注射2%利多卡因2.5 ml+曲安奈德5 mg+透明质酸钠25
目的总结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时采用镇静镇痛术的麻醉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三亚中心医院疼痛脊柱微创中心行经皮脊柱内镜手术的60岁及以上腰椎管狭窄患者212例,分析术前病情特征、手术相关情况和并发症、围术期疼痛管理、镇痛用药情况以及相关不良反应。手术中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镇静镇痛术的麻醉方法。结果纳入患者平均年龄(72±7)岁。手术入路有椎间孔入路159例,
纺织工业废水来源于行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废水有机物浓度大、成分复杂、水质变化大。本文介绍了纺织废水中存在的物质及带来的危害;然后探讨了由物理、化学、生物和联合工艺对目前纺织废水的处理技术现状;同时讨论了未来对纺织废水的处理前景。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适宜配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市二龙路医院择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120例,ASA Ⅰ或Ⅱ,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于L3~4行腰硬联合麻醉,在蛛网膜下腔给予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7.5 mg,向尾侧留置硬膜外导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镇痛配方分别是:A组0.1%罗哌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