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不断在进步,办公大楼的设计与建造理念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我们逐步进入智能化的社会。随着技术的发展,楼宇需要一种新的布线系统来适应不断提升的需求,就是综合布线系统。一幢办公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这整幢大楼的发展周期。本文讨论的内容就是一幢办公大楼的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办公楼设计
1 前言
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幢办公大楼的生命周期必定要长于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周期,那么能不断适应和更新这些周期的系统,就是现在的综合布线系统。我们说传统的布线中通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各自独立的。传统的布线采用的是不同的线缆和不同的终端插座。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无法互相兼容。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办公大楼基本都配置了电脑等各种方便工作的办公用品,那么原有的那些布线必然淘汰,那就需要改造整撞楼的系统,这样的改造不仅影响日常工作和增加投资,更会影响建筑物整体环境。
2 概述
2.1 综合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
相对于传统的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 从材料性质上来看,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材料都是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其传输速率在100Mbps以上,能够满足人们未来10年间的发展需要的。
(2) 从材料预算上来看,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冗余布线和星形结构布线方式既能提高了设备的工作能力又可以便于用户的扩充。综合布线的统一安排线路走向和统一施工可减少一比可观的材料费用。
(3) 从使用方式来看,综合布线系统使用起来的话是及其的灵活方便。一个标准的插座既能用作电话终端,也可以用作计算机的终端,并适应各种不同拓朴结构的局域网。
2.2 综合布线的先进性
采用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后,只需将电话或终端插入早已敷设在墙壁上的标准插座,然后在同层的弱电井配线间隔(用户只租一层的情况)的跳线架做相应跳接线操作,就可解决用户的需求。
当人们想把办公室的一些设备从一个房间搬到另一层的房间,或者想在房间中增加点其它新的设备时,不需要重新进行网络布线,只要在原来的电话插口作简单的分线处理,然后在同层弱电井的配线间和总设备间做跳线操作,很快就可以实现这些新增加的需求。
3 办公大楼设计
3.1办公楼信息的分布
本文将以一幢办公大楼为例,来说明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基本方法。在综合布线中,利用系统图能够清楚直观的表示各楼层情况及所需要的信息点。如图3.1所示:
CD:表示建筑群布线系统配线架。
BD:表示建筑物布线系统配线架。
FD:表示建筑物楼层管理间布线系统配线架。
3.2 工作区子系统施工说明
工作区子系统是从信息插座到终端设备的区域,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m2 估算。工作区子系统是各办公区组成,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由单孔和双孔信息插座构成,插座里采用的是拆装灵活的模块。通过插座既可以引出电话线,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及其它弱电设备。
每个工作区至少要配置一个插座盒;对于难以再增的插座盒的工作区,要至少安装两个分离的插座盒;信息插座和电源可安装在墙上、柱子上,部分可安装于地板上;安装于墙、柱上的插座之底边和地板之距离为30cm;安装于地板上的信息插座需防水、防尘,且可升降,以使得无论在有无地毯的地板上,插座(电源、信息插座)都能和地板、地毯面成水平。
3.3 水平子系统施工说明
水平子系统是由信息插座到楼层配线架之间的布线等组成,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水平线缆将干线线缆延伸到用户工作区。采用的是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这种线缆均在100m范围内保证155Mbps,622.5Mbps以及千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能够满足各种带宽信号的传输。水平子系统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线缆、槽、管的数量、类型和长度。
(2)确定线路的走向。
(3)按需订购电缆和线槽。
水平布线的走线方式一般采用的是直接埋管线槽方式和先走线槽再分管方式。PVC管一般在工作区暗埋线槽。用横梁式线槽,到各个房间后,经分支线槽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壁,由上而下到信息出口。
3.4 垂直干线子系统施工说明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电缆组成。它是建筑物内的主馈电缆,用于楼层之间垂直(或水平)干线电缆的统称。这部分系统的施工需要分别确定每个楼层的干线需求,事先决定干线间的结合方法,并提前选定干线电缆的长度。
3.5 設备间子系统施工说明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设备间子系统(主配线间)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联结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联接起来。
在大楼中使用一个竖直桥架,以方便缆线的管理。而且在竖直桥架上每隔2m焊一根长宽与桥架宽度相等的精钢筋,直径大约为1.5cm,以固定和支撑垂直上下的缆线,并使安装好后的缆线美观。
3.6 管理间子系统施工说明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管理子系统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根据办公楼实际情况,楼内计算机网络与外界的网络,可以通过公共数字业务网或远程LAN等相连。部分需引至楼外的电话电缆及市话局引入的中继线电缆的联接通过主配线架进行交接。
4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从设计阶段到最终实施,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四点。
(1)要进行详细充分的技术准备。安照与工程有关的规范、标准等技术资料,并要熟悉施工的图纸。尤其是土建结构施工图、水、电、通风施工图。
(2) 施工的过程中,安全是第一,各工种之间的密切配合对综合布线工程进度、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等都有直接影响。
(3) 在布线缆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应留有空隙。设备间的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300~600mm。另外在线缆转弯时,还要注意线缆弯曲的半径。一般来说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电缆弯曲半径至少为其电缆外径的8倍,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其电缆外径的6~10倍,主干双绞线的电缆弯曲半径至少为其电缆外径的10倍。静力作用的缆线,最小弯曲半径为缆线直径的20倍。在线缆的牵引过程中电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拉力不应过大。电缆的拉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为9kg左右。
(4) 线缆的敷设电缆敷设时,应避开所有的EMI源及日光灯镇流器等,在无分隔时千万不要在一个通道内同时走电信和电源电缆。避开诸如加热管道和热水管这样的热源,在吊顶中安装电缆时要使用合适的支持方法。
5 总结
楼宇建设中综合布线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办公大楼的综合布线设计,应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结构,在充分考虑经济性的同时,注意综合布线系统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遵照文中提出的设计方法,即可满足上述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庆建.《综合布线与网络构建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4.
[2] 刘国林.《综合布线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3
[3] 王勇、刘晓辉.《网络综合布线与组网工程》.科学出版社.2011.1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办公楼设计
1 前言
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幢办公大楼的生命周期必定要长于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周期,那么能不断适应和更新这些周期的系统,就是现在的综合布线系统。我们说传统的布线中通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各自独立的。传统的布线采用的是不同的线缆和不同的终端插座。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无法互相兼容。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办公大楼基本都配置了电脑等各种方便工作的办公用品,那么原有的那些布线必然淘汰,那就需要改造整撞楼的系统,这样的改造不仅影响日常工作和增加投资,更会影响建筑物整体环境。
2 概述
2.1 综合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
相对于传统的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 从材料性质上来看,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材料都是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其传输速率在100Mbps以上,能够满足人们未来10年间的发展需要的。
(2) 从材料预算上来看,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冗余布线和星形结构布线方式既能提高了设备的工作能力又可以便于用户的扩充。综合布线的统一安排线路走向和统一施工可减少一比可观的材料费用。
(3) 从使用方式来看,综合布线系统使用起来的话是及其的灵活方便。一个标准的插座既能用作电话终端,也可以用作计算机的终端,并适应各种不同拓朴结构的局域网。
2.2 综合布线的先进性
采用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后,只需将电话或终端插入早已敷设在墙壁上的标准插座,然后在同层的弱电井配线间隔(用户只租一层的情况)的跳线架做相应跳接线操作,就可解决用户的需求。
当人们想把办公室的一些设备从一个房间搬到另一层的房间,或者想在房间中增加点其它新的设备时,不需要重新进行网络布线,只要在原来的电话插口作简单的分线处理,然后在同层弱电井的配线间和总设备间做跳线操作,很快就可以实现这些新增加的需求。
3 办公大楼设计
3.1办公楼信息的分布
本文将以一幢办公大楼为例,来说明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基本方法。在综合布线中,利用系统图能够清楚直观的表示各楼层情况及所需要的信息点。如图3.1所示:
CD:表示建筑群布线系统配线架。
BD:表示建筑物布线系统配线架。
FD:表示建筑物楼层管理间布线系统配线架。
3.2 工作区子系统施工说明
工作区子系统是从信息插座到终端设备的区域,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m2 估算。工作区子系统是各办公区组成,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由单孔和双孔信息插座构成,插座里采用的是拆装灵活的模块。通过插座既可以引出电话线,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及其它弱电设备。
每个工作区至少要配置一个插座盒;对于难以再增的插座盒的工作区,要至少安装两个分离的插座盒;信息插座和电源可安装在墙上、柱子上,部分可安装于地板上;安装于墙、柱上的插座之底边和地板之距离为30cm;安装于地板上的信息插座需防水、防尘,且可升降,以使得无论在有无地毯的地板上,插座(电源、信息插座)都能和地板、地毯面成水平。
3.3 水平子系统施工说明
水平子系统是由信息插座到楼层配线架之间的布线等组成,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水平线缆将干线线缆延伸到用户工作区。采用的是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这种线缆均在100m范围内保证155Mbps,622.5Mbps以及千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能够满足各种带宽信号的传输。水平子系统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线缆、槽、管的数量、类型和长度。
(2)确定线路的走向。
(3)按需订购电缆和线槽。
水平布线的走线方式一般采用的是直接埋管线槽方式和先走线槽再分管方式。PVC管一般在工作区暗埋线槽。用横梁式线槽,到各个房间后,经分支线槽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壁,由上而下到信息出口。
3.4 垂直干线子系统施工说明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电缆组成。它是建筑物内的主馈电缆,用于楼层之间垂直(或水平)干线电缆的统称。这部分系统的施工需要分别确定每个楼层的干线需求,事先决定干线间的结合方法,并提前选定干线电缆的长度。
3.5 設备间子系统施工说明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设备间子系统(主配线间)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联结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联接起来。
在大楼中使用一个竖直桥架,以方便缆线的管理。而且在竖直桥架上每隔2m焊一根长宽与桥架宽度相等的精钢筋,直径大约为1.5cm,以固定和支撑垂直上下的缆线,并使安装好后的缆线美观。
3.6 管理间子系统施工说明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管理子系统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根据办公楼实际情况,楼内计算机网络与外界的网络,可以通过公共数字业务网或远程LAN等相连。部分需引至楼外的电话电缆及市话局引入的中继线电缆的联接通过主配线架进行交接。
4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从设计阶段到最终实施,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四点。
(1)要进行详细充分的技术准备。安照与工程有关的规范、标准等技术资料,并要熟悉施工的图纸。尤其是土建结构施工图、水、电、通风施工图。
(2) 施工的过程中,安全是第一,各工种之间的密切配合对综合布线工程进度、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等都有直接影响。
(3) 在布线缆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应留有空隙。设备间的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300~600mm。另外在线缆转弯时,还要注意线缆弯曲的半径。一般来说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电缆弯曲半径至少为其电缆外径的8倍,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其电缆外径的6~10倍,主干双绞线的电缆弯曲半径至少为其电缆外径的10倍。静力作用的缆线,最小弯曲半径为缆线直径的20倍。在线缆的牵引过程中电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拉力不应过大。电缆的拉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为9kg左右。
(4) 线缆的敷设电缆敷设时,应避开所有的EMI源及日光灯镇流器等,在无分隔时千万不要在一个通道内同时走电信和电源电缆。避开诸如加热管道和热水管这样的热源,在吊顶中安装电缆时要使用合适的支持方法。
5 总结
楼宇建设中综合布线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办公大楼的综合布线设计,应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结构,在充分考虑经济性的同时,注意综合布线系统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遵照文中提出的设计方法,即可满足上述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庆建.《综合布线与网络构建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4.
[2] 刘国林.《综合布线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3
[3] 王勇、刘晓辉.《网络综合布线与组网工程》.科学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