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字源识字法在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字源识字法用直观思维感受形象生动地将汉字的产生和演变历史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识记汉字。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字源识字法在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运用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剖析汉字构字特点;借助动画演示会意字的构字原理,编写顺口溜牢记难记、易错部件;图文展示形声字组合方式,编制猜字游戏激发识字兴趣;引用字源文化辅助理解生字词义。
  关键词:字源识字法;识字教学;教学应用;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根基。识字能力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并初步构建一种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三段六环”识字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其中“三段”指的是低、中、高三个学段,“六环”指的是温故、认读、识记、运用、书写、检测六个环节。笔者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二年级部编版教材在识字编排上的变化,认真解读新教材,发现教材编排上着力渗透多种识字方法的特点,包括韵文识字、字理识字、事物归类识字、生活识字、查字典识字等,于是深入探索将字源文化融入识字教学,形成字源识字法。
  一、现状分析
  (一)学习障碍
  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事物的感知以整体轮廓为主,观察的精确性低,难以排除干扰的信息,导致容易出现偏差、混淆、错误。二年级学生大多数都是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死记硬背生字,不能较好地识记生字。
  (二)学习优点
  根据现代生理学研究,儿童对形象和空间的感受敏锐,主要是右脑的功能,而左脑擅长语言加工,具有抽象思维功能。在识字教学中,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就会使大脑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儿童的抽象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感知外界事物、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利用儿童认识事物的具体性、形象性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形成字源识字思维,既能降低识字难度,又能有效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二、字源识字方法的应用
  综合分析以上学生识字的障碍以及年龄特点的优势,字源识字法恰巧是利用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补缺识字教学上难以准确区分大量识字的形近、音近等困扰,以及从字源上分析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加深对字义的理解。鉴于字源识字法对识字教学有如此大的优势,所以把其融入识字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值得探究。于是,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课例尝试。
  (一)运用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剖析汉字构字特点
  象形文字,又称表意文字,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的。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做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似,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所以运用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剖析汉字构字特点的识字教学在于利用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掌握字形,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示要学习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共同点,然后将具体字的演变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字的变化过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理解从图画到汉字的整体形成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象形字的历史演變过程,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象形字的教学,教师也可以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点,让学生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二)借助动画演示会意字的构字原理。编写顺口溜牢记难记、易错部件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产生一个具有新意义的字。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一”下有“豕”表示“家”。
  在讲授分析会意字时,若能借助动画演示会意字的构字原理,一定会非常生动有趣,而且这种字源识字的方法有利于释义和辨形。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动画等方法,把汉字的整体意义通过分析、综合的方式揭示汉字的意思,再联系生活,让学生对会意字的理解更加透彻。最后,可以尝试编写顺口溜,利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牢记难记、易错部件,认清笔画,理解字义,区分字形。
  (三)图文展示形声字组合方式,编制猜字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旁和声旁不同的组合方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形声字。
  形声字的识字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形声字组合方式的奇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图文展示,编制猜字游戏来加强记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区分,牢记生字。例如:苹果、雪梨、梅花、香菇这组生字是通过形旁来表示字义的,声旁表示读音,还能编制猜字儿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草丛下藏着香香的小姑娘(猜一字:菇)。灵活运用字源识字,可以增添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探究性,既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字义,又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四)引用字源文化辅助理解生字词义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此类生字尤为难以理解。《说文解字》关于指事字之界说,言辞简约,语焉不详,故导致了古今学者对指事字结构类型认识上的分歧。但无论如何,其实也可以有效运用字源识字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指事字,教师甚至还可以在理解字义后将其编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小情节,让学生认识理解。如“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U”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三、字源识字法在识字教学中的成效
  (一)科学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儿童的右脑具有惊人的图像记忆、图像思维、图像创造的能力。字源识字法正是以人脑科学的认知原理为依据,其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追溯汉字的起源,将现代汉字与其原始的构字意图跨越时空联系在一起,把汉字转换成图像,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冲击,促使学生对汉字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识字的乐趣,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有效地建构学生的识字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识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生通过字源识字法学习汉字,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到教师用心的编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独特思维。当学生能够思考汉字的构字原理,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汉字。字源识字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旅程,使得汉字的教学变得更形象、有趣,更富实效,甚至将汉字与当今的生活重新进行了表意的再创造,使得简化的汉字重新找回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懂得汉字内涵的同时,也间接有效性地建构识字思维。
  (三)精妙地传承中国的汉字文化
  中国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结晶和象征,汉字这四四方方的世界里有着说不尽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力量。当学生走上学习汉字的征程,便能继承和传递中国汉字的文化。字源识字法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历史渊源产生浓厚的兴趣,探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汉字文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是二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字源识字法在小学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笔者认为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现状,既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探究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等字源文化,调动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有效地建构学生的识字思维,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其他文献
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甜食过量: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儿童脑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伤胃口,降低食欲,减少人体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文章对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进行相关的实践与探索,教师可以分层设置家庭作业、实践性作业、操作性作业、一题多变的作业、趣味性强的作业,努力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作业设计  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在家庭作业的设置上既要注重基础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之前先对各种教材版本进行对比:  (人教版)单元主题图:游乐园和便利店,由远及近,为学习乘法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1:提供丰富的同数连加的生活情境,突出强调乘法意义的本质,用算式表征“几个几”。  例2: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提供活动: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读一读、摆一摆、写一写等活动。
摘要:建设书香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且能使学生的品行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得到润泽。“建立师生良好沟通桥梁,及时指导…‘营造浓郁书香氛围,每周一诗词”“精选优秀书目,由浅入深”“丰富书香校园活动,展示有平台”等是建设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能让学生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丰富学识、陶冶性情。  关键词:小学;学校文化;书香校园;建设策略  最近几年,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特点鲜明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已经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共识。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智慧阅读平台功能,在主题阅读的引领下开展教学活动,最后拓展延伸,进一步总结阅读方法。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阅读体验指明方向,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智慧阅读平台;小学高年段;整本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推进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努力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资源生成;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开启学生智慧、展示学生个性的重要场所。走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再以“预设
摘 要:美术与音乐是实施美育的两大学科,前者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后者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感官。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为了把音乐引入美术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科的整合,可利用美术的“美”和音乐的“音”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丰富情感,提高感悟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与音乐;学科整合;艺术素质  还记得
摘 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文化打开学生的视野,养成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笔者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你知道吗?”栏目内容——《恩格尔系数》阅读栏目为载体,就其阅读素材、阅读时机以及组织方式开展课例研究。  关键词:数学文化;恩格尔系数;课例研究  一、案例背景分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我们
摘 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小说篇目共27篇,主题多样、风格不同、内涵丰富。课堂时间40分钟依靠教师讲解很难兼顾知识讲解和学生阅读情感培养。“研学后教”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的阅读个性化,弥补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不足。翻转课堂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根深蒂固的知识获取的范式,实现教育人性化,和“先研学,后教导”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真正实现从知识获取到能力提升的转变。  关键词: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是结合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和语文的素养。然而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且识字量不大,所以他们的阅读注意时间短,容易中断阅读。文章结合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四点建议,与低年级语文教师分享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