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中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作为r——第十四届全国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温州召开

来源 :基础医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 年7月26-28日,第十四届全国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温州召开,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分会和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主办,温州医科大学承办.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共80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海南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杭州医学院等26所高等医学院校.由于受台风“烟花”、多地暴雨以及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原报名参会的30所高校的60多名代表只能以线上方式参会.
其他文献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尤其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PBL的反馈及评价系统还缺乏标准化的流程.PBL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及媒体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PBL教学中科学、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并需要不断探索完善.文章对低年级医学生PBL学习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导师评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互评和导师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BL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参考学生互评的结果能消除导师主观评分的偏差,有利于PBL考核结
在当今国际留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要求的指导下,改革留学生教学模式,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是其重要任务.文章在留学生神经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采用PBL、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及增加平时测验频次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过程性学习和考核,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留学生的学习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生理学作为衔接基础与临床的重要医学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是医学院校的重点工作目标.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文章探讨了线上教学的优势与劣势、经验与不足,并且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保证足够的师生互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教学特色与优势的经验.
为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生态模式,南京医科大学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与创新性实验、人体实验等不同梯次类型的虚拟仿真资源,进行基础和临床融合的功能数字人虚拟仿真项目建设,打造人体机能实验+动物实验+虚拟仿真实验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新体系,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了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的协调发展.
雨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产物,通过手机追踪可以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教学环节,为PBL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平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出全面公正的形成性评价.在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教学中利用雨课堂融合PBL的教学模式,结合药理学课程的特点,初步探索针对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我国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与临床融合困难,临床导师招生非临床背景、专门从事疾病基础研究的学生受到学科设置的限制,缺乏互补.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山大学于2007年起设置分子医学专业,在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分子医学专业.导师队伍同时包括基础和临床的导师,临床导师也可招非临床背景甚至非医学背景的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扩大了研究生生源范围,建立了基础与临床导师共同合作培养研究生的路径和制度.结合中山大学医科研究的优势领域配置研究生指标,促进了紧密围绕重要临床问题开展基础研究的疾病导向和临床转化,
文章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根据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成绩管理的内容及特点,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与成绩管理中的相互关联,探讨教学管理人员如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细节,多维度梳理留学生成绩管理内涵,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流程,为确保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加强人才培养助力.
巨噬细胞亦称为组织细胞,是经单核细胞再分化而成的.巨噬细胞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还广泛分布于全身.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同时其还属于免疫细胞,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免疫作用,可促进疾病的进展,影响疾病的预后.
举办医学显微摄影大赛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具体探索,也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精神,同时提升教学效果,赛事主办团队对办赛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办赛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未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中体现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人文素养和探索精神的常规赛事.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现有多种药物及方法治疗高血压,但只有一半病人的血压获得了充分的控制[1].高血压是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既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血管活性物质的增多等方面.近来许多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浸润到血管壁、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导致的氧化应激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和交感神经张力的影响在高血压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单核巨噬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