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环境下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基于校级精品课程“影视英语”教学实践,旨在探讨多模态环境下,小组活动“影视论坛”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运用“输入,吸收,输出”理论,帮助学生训练听说能力的同时,从精选的影视片段中提炼出有争议性的话题,通过极具课程特色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或辩论,得出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涉及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等属于较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 影视英语教学 影视论坛 多模态 思辨能力
  一、引言
  在电脑与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正逐渐由传统课本平面模式,转为运用电脑和网络制作PPT课件、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的现代教学模式。模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形式上的进步急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等一系列更新。在多模态教学形势下,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其劣势也显而易见。由于缺乏系统的监管,每天铺天盖地出现在各大网站新闻中,难免会有鱼目混珠的现象和错误的英语语言输入、虚假信息等屡禁不止。至此,英语教学目标已不止是单纯的语言、文化教学,对大学生思辨能力有效培养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研究动向
  “多模态”指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三个以上感官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即通过图像、声音、肢体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顾曰国,2007)。在Krashen和Swain的“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的基础上,Harmer提出的“输入、吸收、输出”平衡理论,认为学习者首先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大量的语言材料并理解其意义、形式和交际功能以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其次,学习者要通过多种活动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进行反复操练、加工、消化。使之内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最后,学习者将储入的语料和知识重组,以口头或笔头方式在新的交际环境下表达出来(康庄,2009)。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在我国也被译为“批判性思维”,是使用清楚、准确的语言表达或对概念的分析进行明白、有力的解释和论证的能力(Paul R.W
其他文献
目前,各地学校都努力尝试开发校本课程,但是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教师照搬地理课堂教学那一套方法,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手段不规范、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总之,实效不明显。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定义、意义、开发原则理解不到位所致。如何才能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实效?通过本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笔者总结出几点经验,归纳起来就是:趣味引领,实践为主,自主
摘 要: 在试行素质教育的小学阶段,如何实现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文本教学中蕴含的生命教育,阅读积累中领悟的生命教育,作文写作中渗透的生命教育,让语文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 自我体验  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1]。小学阶段中教学是学校
摘 要: 教师每天的教学任务除了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以外,其余的时间大多用在作业的批改上。可以说,批改作业是每位教师的一项日常工作,它对指导监督学生学习、检查评价教学效果、调整设计教学方案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加之教师认识上的偏隘,使得作业批改这一项教学环节难以从客观上反应与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造成视角狭隘、主体单一、信息失真等误区,不仅加重教师作业批改的负担,还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让生活真正走近语文课堂,让语文在生活的土壤里静静成长。  关键词: 陶
摘 要: 读一部优秀的英文文学作品,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谈话不仅是两个人发表各自的观点,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评价对方的看法。那么,如何做到公正地评价一部作品是对作者写作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读者阅读效果的检验。本文通过介绍几种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指导读者在阅读时减少或避免产生不全面的、带有偏见的评价。  关键词: 英文文学作品 研究方法 《双城记》  1.大量的英语阅读  任何评价都没有等级之分
摘 要: 越是在备战中考的冲刺阶段,就越要尊重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做到乐享语文学习,收获具有个性的阅读体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诗两首》出自大师之手,内容上值得仔细品读,情感上的共鸣需要深入之后方能产生,《诗两首》课堂教学在中考冲刺阶段的人性化设计值得思索。  关键词: 乐享 语文课堂学习 《诗两首》 教学实践  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充满了“战场”气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把矛头指向中考,每个人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要增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采用并创设恰当的生活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发现数学、获得数学的体验。生活情境的创设,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用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生活。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老师们普遍反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得吃劲,学生学得差劲,此种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主因在教师,是教师备课不充分,缺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自然吃力不讨好。为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多管齐下,做了一些激活语文课堂的尝试,效果甚好,下面就一一叙来,希望对同道们有所帮助。  一、群策群力,共过积累关  语文课的学
摘 要: 备课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是终点,期间要靠方法实现。只要备而有用,课堂就是有效的。  关键词: 备课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中,常常有教师抱怨自己备课费时,但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为什么我们的实践总是与理想相差太远?我理性反思这一现象,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总体目标和本节课教学
“欲求习作好,先做导航人”。教师只有不断研究学习,才能满足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才能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不断丰富学生内涵、促进学生不同程度地发展。通过自己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新的理论指导下,理解践行于自己的习作教学实践,今有案例,与君共勉。  一、习作源于生活,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今天读了孩子们的作文《快乐的劳动》后,我更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