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心理篇:拥抱自己,跟抑郁说再见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孕吐是孕早期的正常反应,也知道水肿和阵痛是正常的孕晚期反应,你还知道分娩后有一种叫作恶露的分泌物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很少有人跟你强调,产后的抑郁情绪也是正常的反应,你完全可以早做准备,平静接受。正视产后抑郁,拥抱自己,才是新妈妈接纳自己情绪的最好方式。
   受访专家|孟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 采写|肖巍
   产后妈妈讲抑郁往事
   刚分娩后的那几天我都挺开心的,大概是从产后3周开始,我发现自己很难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即使是刷碗这么简单的事情。而且,我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所激怒,比如说老公回微信的速度有点慢。我也无法跟孩子相处,他一哭我就很烦。我经常在半夜醒来,感到一阵一阵悲伤和麻木,然后睁着双眼一直到天明,所有的想法都往我的脑子里闯,我感觉没有价值,感觉一切都很失败......但是,我没有把这种感觉告诉家人,而且,所有人都认为我很好,我担心我说出这样的感觉,他们会觉得我无聊。
   后来,我从一本书里大致了解了一些关于产后抑郁的知识,又到网上查了资料。我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和自己对症。然后,我就告诉了老公。他虽然不是特别了解,但他很重视这个问题,他觉得我的抑郁情绪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所以就带我去看了心理医生。
   后来,在医生的帮助下,我进行了一些心理治疗和短期的药物治疗,6周后我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产后抑郁远比你以为的更普遍
   大多数新妈妈会在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表现为爱哭、情绪低落、易怒等类似月经前的情绪状态,通常在分娩后3~5天时达到高峰,一两周后自行消失。但是,还有10%~20%的新妈妈会遭遇产后抑郁,抑郁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这些新妈妈可能会变得注意力涣散、毫无缘由地焦虑、对宝宝冷淡、对任何事情都丧失兴趣。甚至,还有千分之一的新妈妈会出现产后精神错乱,这会导致离家出走甚至危及生命等极端事件的发生。
   在这里,想提醒所有的准妈妈、新妈妈:产后抑郁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反应,正常到它可能不请自来。更需要提醒的是你很可能遭遇产后抑郁却不自知。这时,最能够帮助你的就是家人,所以请你和家人一起了解这件事吧。
   温馨提示:
   产后抑郁不同于情绪焦虑的主要特征
   1忧伤(情绪波动明显,泪点很低)
   2内疚(常认为自己不能成为好妈妈)
   3急躁,易怒(喜欢较真,经常抱怨甚至叫嚷)
   4睡眠障碍(入睡困难,一旦醒来睁眼到天明)
   5对孩子麻木(感觉不到喜欢和需要他)
   6过度焦虑(脑子一分一秒都停不下来)
   7绝望感(前方的路一片黑暗)
   8注意力涣散(连电视剧都看不进去)
   产后抑郁的原因比你想象的多
   根据到目前为止的研究,遗传基因、既往病史、激素变化、生活环境、养育经历、心理状况、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产后抑郁。在这当中,有些是我们自己无法掌控的因素,有些则是可以因为你的了解而发生改变的。
   心理社会原因
   对新生活的不了解,对新身份的认同度不高,导致极度疲惫和心理落差。过去,很多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到妈妈怎样照料自己的弟弟妹妹,姐姐或嫂子等怎樣照顾新生儿,她们还经常从祖母、姨妈那里听到惊险的生产故事。但是今天的准妈妈,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分娩过程中的困难、宝宝降生之后的真实生活,令她们手足无措,严重地影响了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
   夫妻、家人间沟通不畅,加剧了压力和焦虑。如果新妈妈不能跟新爸爸以及双方父母进行很好沟通的话,新生活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会更加难以排解,会增加抑郁的可能。
  今天的妈妈承担了太多角色、责任。太多的“起跑线”压力,让新妈妈对宝宝的每件事都过于紧张。再有,今天的妈妈更在乎自我价值、自由度和交际圈,所以对于有孩子之后带来的生活品质的缺失,更难以承受。
   生理原因——
   激素因素。分娩之后,准妈妈体内的雌性激素和黄体酮会在3天之内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这种激素的骤然变化,对于新妈妈的身心,特别是情绪调控方面有很大影响。
   遗传和既往病史。如果新妈妈本人或家族中尤其是母亲有抑郁症病史,那么其患上产后抑郁的概率就会增加。
   经前综合征。经前综合征的女性往往会感到抑郁、焦虑、易怒、情绪波动大,与产后忧郁相似。
   跟产后抑郁说再见
   当抑郁迎面而来时,我们要学会平静地接纳它。而之后,我们更要知道该怎样温和地跟它挥手道别。
   1说出来
   当你感觉到焦虑或者烦恼时,马上跟你的老公或者医生说出来。不过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给自己和未来的生活设置更加现实的预期。几乎每个新妈妈都会有对宝宝带来的新生活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刻,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罪魁。而预防情绪大起大落的有效方式就是,在孕期时,好好了解为人父母的真实生活,了解照顾新生儿的不易,了解家庭格局变化后关系相处的不易,等等。
   2学会冷静
   很多研究表明,宝宝跟情绪平静的妈妈的互动更好。如果你能每天给自己15分钟的彻底放松时间,比如泡个澡、进行一段瑜伽呼吸法或者静静地眺望窗外、沉思片刻,都会比什么都不做强很多,获得的平静感也会更多。如果你有预产期接近的妈妈朋友,或者参加妈妈群,也可以跟其他妈妈好好聊聊,看看大家各自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这种情绪的自我保护的。
   3休息很重要
   虽然你会经常听到“趁着宝宝睡觉的时候,你也睡觉”的建议,但是很多时候,这仅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慰问,因为即使有月嫂或者老人帮忙,你恐怕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喝汤、吸奶、回复问候短信、给熟睡的宝宝拍照、上传宝宝照片、从购物目录里找更合适的用品,或者抓紧时间看看育儿书籍......但是,疲惫是导致精神紧张的重要原因,所以你需要强迫自己在需要时安心入睡,很多事情放一放再做也没什么。
   4安排锻炼时间
   分娩后便开始适度身体锻炼的妈妈,无论精神状态还是活跃程度,都比那些把自己关在家里的妈妈要好。积极地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可以使你对未来生活产生更加美好、积极的展望。
   5把做妈妈看成一次职场变换
   为人父母其实就像一项工作,只不过这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一天24小时的全天候事业。当你换了一份新工作时,你会很坦然地接纳最初几个月的重压,但是当你从准妈妈晋级为新妈妈时,你却把这种压力看成了困扰,这不公平。带宝宝就是你的新工作,加油吧,新妈妈!
   6找好后援团
   怀孕的时候就要想好,谁可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妈妈?妹妹?闺密?邻居?一定要给自己准备一份求救清单,并且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呼救,而不要期待着名单上的人主动请缨你才首肯。
   7直面你的恐惧
   当你对为人母的生活感到惶恐的时候,说出来!跟你的老公、你的妈妈、你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未必能解决你养育中的实际问题,但是他们至少会成为你的精神支柱,或者情绪垃圾桶,帮助你清理头脑中的负面能量。
   8找到“组织”
   在社群、亲子班,都可能找到与你同病相怜的妈妈们。尽快跟她们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络吧。你不一定非要跟她们学怎么给宝宝洗澡或者喂药,重要的是,她们能够理解你的情绪,对你的状态感同身受,而你需要的就是“理解万岁”。而且,听一听别人的困扰或者相互开导,会让你舒服很多。
其他文献
现在的“后宫”戏,不过是前一茬“帝王”戏的延伸。于是有识之士看不下去了,指其“戏仿”,责其“媚俗”,论其“浅薄”,更指出这是一种“文化消费主义”,于是疾呼“消费了帝王消费后宫,接下来消费什么”。  这当然很有道理。然而据我看来,“宫廷”戏的盛行,说它只是一点“消费主义”,恐怕是不够的——其实这里头并不全是“浅薄”,居然还有一点“深度”,它也不全是一种“媚俗”,似乎还有那么一种“导向”或曰“教化”呢
归去来,是无奈的抗争,还是理想的归航?从负重前行到安身立命,一群坚韧的创造者从一张火车票启程,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路,精彩与否,冷暖自知。    逃离“北上广”,抑或回归“北上广”,这一话题甫一问世,就吸引各方关注,让徘徊在都市中的大学毕业生群体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刚刚进入社会的高学历年轻群体如何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中抉择,并寻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之所?    当梦想遭遇现实  “当时的想法很懵懂,就想
分清事实与观点,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能帮助孩子提升表达能力和未来的写作能力。  在今年年初爆发的疫情中,家长跟孩子旧处的时间增加了可能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教育孩子。我首先想到的一点就是:要教孩子分清事实与观点。在谈绘本阅读主题时,我已经对此观点进行了探讨,详细的讨论可以从我的新书《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中获得。其实,分清事实与观点,不仅在阅读中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
这一期,正好是杂志出版500期。   500期,这个数字的背后有太多的意味:无数共同关注的话题,数万篇文章的发表,一次次智慧的启迪与凝聚......所以,这一期尤其需要我们以某种方式来纪念,以某种方式来定格。   走进几位“播种者”的世界,重访那些随时光流逝的“第一次”,问寻收获,也问寻期待。这便是我们想到的方式。   他们,除了在各自领域有着突出而重要的贡献,除了是这本杂志的推动者、见证者以及参
通货膨胀来袭,如何才能确保我们的财富不缩水?有句话说的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通货膨胀的理财技巧,期待能为您的家庭理财带来一些启示,当通货膨胀来临时打一场漂亮的财富保卫战。    银行存款:不宜多 不宜长  目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相对动辄增长3%以上的CPI,我国实际已进入负利率时代。将钱长期大量存入银行尽管风险极低,但部分财富无形之中被蒸发,从长远来看得不偿
看诊启示  相信妈妈们都知道母乳喂养的重要性,知道母乳喂养不容易导致孩子过敏。但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在母乳喂养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案例中的这位妈妈认为水奶和母乳很相近,所以,她将水奶当作了母乳的替代品,直到孩子出现了湿疹,妈妈仍然没有想到孩子是过敏了’更没有想到是水奶引起的,这是妈妈对水奶的错误认知所造成的,其实孩子的这种过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奶为什么会让宝宝过敏  通过交流得知,案
各种食物里含有不同的营养素成分,食物进入人体后,在消化液与酶的作用下,化学变化非常复杂。有些营养成分在吸收代谢过程中会协同作用,有些居然还会彼此制约!  一般来说,食物补充营养。一日三餐摄入多种食物后,很多食物里的营养素可发挥协同作用,促进不同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提高消化吸收利用效率,进而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可是,某些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比例不当,一种营养素的存在可能会阻碍另一种营养素的吸收。当
宝贝怎么会这样?  生理原因  3~5岁的男孩子身体内的生殖腺开始分泌激素,这种雄性激素对孩子的行为影响很大,许多男孩子常常横冲直撞,大喊大叫,攻击性强,群体生活中,常常希望有“勇敢”的表现。  自我为中心  3~5岁的宝宝,心理发展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同时,大人的一味满足和包办代替,使宝宝丧失了学习与人交往的机会,他们的思考方式往往都是从自己出发,自己想做的事情,便认为别人也想做,其行为完全是按
新时代的父母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尊重儿童的权利,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今年,值《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0周年,杂志社让我谈谈与《父母必读》杂志相识、相伴的故事,也让我们谈谈新时代的家庭教育该如何进行。这是一个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好机会。  知音难觅,携手同行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杂志中,《父母必读》杂志独树一帜,是最值得致敬的一本杂志,它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家庭教育杂志,1980年创刊,开创重视家庭
从中长期看,养老金、公积金入市是必然选择,但前提是股市能够规范地运行,真正具有价值投资。  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日前在《财经》年会上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可以学习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他认为,全国有2万亿的养老保险金余额分散在各地,此外,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3.9万亿元,扣除贷款后余额还有2.1万亿元。如果这些资金组织起来,设立一个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者委托一个机构,投资资本市场,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