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有机统一,二者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合。
视点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一)创设参与的环境
幼儿园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其中的一切都是为幼儿的教育活动而准备的,所以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该把有利于幼儿的参与放在首位。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因此,参与的环境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在创设环境的整个过程中,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一起参与环境的创设,这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二是指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机会,使其参与其中,保证幼儿有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由。
(二)创设交往的环境
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生动活泼的环境,在那里,幼儿不仅能够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设施材料,与环境中的各种材料交流,而且能够与环境中的人(教师和同伴)进行自由交往。我们以全体幼儿为立足点,为他们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和谐、平等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与活动内容,与此同时,让环境为幼儿的交往服务,为教育服务,促进每一个孩子在不同交往水平上的发展。
(三)创设教育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创设教育环境,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环境必须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育内容、教育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在活动中,要始终重视孩子在观察、操作中探索和思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运用感官认知和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
视点二:让幼儿当环境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一)让幼儿参与布置环境,把布置环境的过程变为幼儿感知和学习的过程
首先,师生共同布置环境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其教育作用。教师征求幼儿意见,把布置环境看成是大家的事。布置的内容有幼儿自己的作品,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力,也促使幼儿更加爱护环境,他们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并感到满足,这又起到了情感教育的作用。
其次,让幼儿参与布置环境,就是注重了活动的过程,而不是追求活动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习惯和能力。
这样,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孩子们的认知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整个过程成了幼儿不断动手动脑,认真探索、思考的过程。
(二)教师是环境的创造者,间接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环境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环境获得发展,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幼儿在环境中促进智力的提升,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交往的能力……
根据幼儿每日的活动,我们相应地为幼儿创设结合主题活动的主题墙,使幼儿不断地从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扩展了幼儿的视野。
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要适合幼儿的发展。而且要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发展。
视点三: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认识到,自己本身对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要引导家长创设温暖、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其次,教师引导家长多方支持幼儿的主题活动,奉献出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幼儿教育服务,并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是最真实的。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独立吃饭,但在家中却需要家长喂饭;幼儿在幼儿园可以独立穿脱衣服,但在家中却需要家长穿衣等等。可见幼儿每天都在表现着两种自我。能摆脱幼儿不好的一面,让幼儿在家中也像在幼儿园中一样,家园合作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育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创设优良环境必须树立开拓意识,更新教育观念,特别注重环境创设的过程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视点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一)创设参与的环境
幼儿园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其中的一切都是为幼儿的教育活动而准备的,所以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该把有利于幼儿的参与放在首位。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因此,参与的环境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在创设环境的整个过程中,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一起参与环境的创设,这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二是指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机会,使其参与其中,保证幼儿有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由。
(二)创设交往的环境
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生动活泼的环境,在那里,幼儿不仅能够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设施材料,与环境中的各种材料交流,而且能够与环境中的人(教师和同伴)进行自由交往。我们以全体幼儿为立足点,为他们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和谐、平等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与活动内容,与此同时,让环境为幼儿的交往服务,为教育服务,促进每一个孩子在不同交往水平上的发展。
(三)创设教育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义尤为重要。创设教育环境,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环境必须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育内容、教育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在活动中,要始终重视孩子在观察、操作中探索和思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运用感官认知和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
视点二:让幼儿当环境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一)让幼儿参与布置环境,把布置环境的过程变为幼儿感知和学习的过程
首先,师生共同布置环境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其教育作用。教师征求幼儿意见,把布置环境看成是大家的事。布置的内容有幼儿自己的作品,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力,也促使幼儿更加爱护环境,他们会以主人翁的态度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并感到满足,这又起到了情感教育的作用。
其次,让幼儿参与布置环境,就是注重了活动的过程,而不是追求活动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习惯和能力。
这样,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孩子们的认知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整个过程成了幼儿不断动手动脑,认真探索、思考的过程。
(二)教师是环境的创造者,间接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环境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环境获得发展,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幼儿在环境中促进智力的提升,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交往的能力……
根据幼儿每日的活动,我们相应地为幼儿创设结合主题活动的主题墙,使幼儿不断地从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扩展了幼儿的视野。
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要适合幼儿的发展。而且要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发展。
视点三: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认识到,自己本身对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要引导家长创设温暖、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其次,教师引导家长多方支持幼儿的主题活动,奉献出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幼儿教育服务,并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是最真实的。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独立吃饭,但在家中却需要家长喂饭;幼儿在幼儿园可以独立穿脱衣服,但在家中却需要家长穿衣等等。可见幼儿每天都在表现着两种自我。能摆脱幼儿不好的一面,让幼儿在家中也像在幼儿园中一样,家园合作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育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创设优良环境必须树立开拓意识,更新教育观念,特别注重环境创设的过程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