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府歌曲谈传统音乐与文化的融合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汉唐乐府的文化阐释
  作者:陈洪
  出版单位: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
  ISBN:9787550623194
  定价:52元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是音乐所承载的对象,因而可以说,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中国音乐文化是建立在历史文化基础上的,传统音乐与文化相融合也使得音乐文化更加充满力量,历久弥新。以乐府诗歌为例,乐府歌曲就是在漢王朝时出现的首个“乐教”系统,当时社会比较安定,采集了很多歌辞与乐谱。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汉唐乐府文化内涵和自由多变的精彩内容,推荐读者参阅《汉唐乐府的文化阐释》一书。该书主要依托汉唐乐府的歌诗作品阐述乐府传统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述诗词曲目的创制、诗体意义、音乐含义、诗体特征及其文学史意义。
  全书共收录了汉唐时期的20篇乐府作品,从歌诗与写作关系、诗歌的音乐传播、乐府古辞的文本化、汉唐乐府诗歌题目的创制、诗体意义五个不同的角度,阐释乐府学及其文学史意义,从而揭示出音乐与文化融合的历程。作者首先阐述司马相如确立了汉代郊祀歌创作的思想基础,成就了歌诗写作关系新论。通过对《天马歌》的考辨论述《史记·乐书》的真伪存疑之处,揭示出当时两部以马咏诗的重要作品产生的意义,寓意诗歌能够进入郊祀宗庙大典中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必然联系。挽歌《嵩里》代表了从东齐的俗谣到乐府礼乐形态转变的标志性作品,而这个过程的实现也正是汉代礼乐建设行为赋予的深层含义,依赖于当时本身的挽歌文化内涵。其次,介绍了《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将“鼓吹”“横吹”曲辞的汉鼓吹乐的杂合状态中分离后单独设类别,对乐府学产生了重要意义,昭示了汉唐乐府诗的发展脉络;同时作者通过引用曹植的杂曲、魏晋相和歌辞的人乐辨析的作品,一一进行详细阐释,说明了汉代诗歌的音乐传播。最后,介绍了因各朝代音乐发展状况以及乐府文学的发展规律造成的拟作诗体,出现了分布不均的情况,详细对乐府诗题“行”“篇”音乐含义与诗体特征进行说明。综上所述,作者通过不同时期出现的诗集内容对汉代乐府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旨在说明音乐的发展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都离不开文化背景的作用力。
  与前人的研究作品相比较,该书的研究成果具有文学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全书共计20篇作品,单独成文都可以成为独立研究课题,可见每篇内容的重要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对汉代乐府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上,同时在文学历史上都具值得研究的意义。而作者驾轻就熟地在阐述每个单独课题时都能够运用自如,可见作者的文学功底和历史底蕴深厚。该书对于热爱文学研究以及相关科研人员而言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何纪玮 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 王永振)
其他文献
诗歌教学,尤其是我国古典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问题也较多。学生方面,对诗歌的兴趣不及小说与散文,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教师方面,拘泥于体裁与主题的二分,教学设计未能有效进入意境感悟层次,或者有这个意识,但方法不多。这两个方面,构成诗歌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障碍。如何克服诗歌教学的困难?我的想法是,将教学切入点放在青少年普遍喜爱的流行歌曲上,借此激发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
【关键词】主观题命制,命题意图,命题技术,题干信息理解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 的文学类文本考查延续前两年全国卷Ⅰ(2018 年《赵一曼女士》、2019 年《理水》)的选文倾向,选用了具有鲜明创作原则(“冰山理论”)的小说《越野滑雪》。它独特的表现形式赋予了新的命题空间,而所命制的主观题也由此充满了诠释张力。但仔细思来,命题者对题干表述的理解或许与题干文字本身指向的意义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拟制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写作材料直击时事热点,立体化的背景体现了价值引领的命题导向;创设多元任务隋境,既能引导考生回归历史的真相,又能驱动考生展开对未来的想象,充分展现了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多种应用文体的考查清晰地呈现出命题的实用取向。本文将以此题为例,从写作要求^手分析写作任务仓帔的思维操作系统。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
高中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科统编教材从2019 年开始分三批进行实验。第一批为北京、天津、辽宁、山东、上海、海南6个省市,第二批为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云南14个省区市,第三批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四川、江西、贵州、河南、西藏11个省区。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学生于2020年秋季进入高二,学习选择性必修教材。选择性必修首次进入高
我国语文教育中的写作,基本上可谓  “伪写作”,即违背真实写作规律与主体写作意愿的写作。“伪写作”涉及写作行为的诸多问题,其中最致命的便是“无精神思想”。“无精神思想”的重要原因是高考作文的“被立意”。高考作文题的“命意”导向作用,影响到整体的语文写作教育。学生写作而“被立意”,说的尽是他人之意:假话、套话、空话,还是写作吗?长期以来,这种“命意”式命题导向,已然成为语文界“共识”,成为作文命题的
统编本语文教材构建了“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名著阅读因此真正成为语文教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是为了医治语文教学“少读书、不读书”的沉痼,让学生对名著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终身读书的习惯,推动学生大量阅读。课标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
书名: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评点  作者:余映潮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535496256  定价:36元  提起余映潮老师,相信他于1993年创建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以及他提炼出的高效教学设计三十字诀“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仍然深深影响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
语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阐释。青年教师吴春来如是说:  它是清风明月的诗意人生,它是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它是诗人出塞的豪情,它是剑客跃马的痴狂,它是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它是仰天出门的洒脱身影,它是精神的图腾,它是生命的绝唱。  这段文字豪情四溢,文采飞扬,读起来荡气回肠。它触摸到了语文生命的质感,而其本身又是一段“语文”的华章。  春来笔名“洞庭一扁舟”,自称“读点书,写点文字,游点山,玩点水,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成为教学难点,而《红楼梦》则成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难点。高中生阅读《红楼梦》的难度显而易见,如何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确定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分析《红楼梦》的教学价值,需要重点关注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第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教师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