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社会中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已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教育的发展变化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变化,这是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使然。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要与区域实现良性互动,必须构建新的教育与经济关系和互动模式,即相互依赖、相互驱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和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区域经济 服务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凸显。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促进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中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已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教育的发展变化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变化,这是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律使然。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互动的需求和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等多种功能。教育与经济内在互动的关系,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高质量地有效发展。现代经济发展中知识的价值作用显示出来,教育以经济因素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企业需要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切实有效地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变现有办学模式,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高职院校在区域发展中与经济的关系最密切,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伙伴,在与企业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与区域实现良性互动,必须构建新的教育与经济关系和互动模式,即相互依赖、相互驱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和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模式。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师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在教学、实践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要的对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需要的对接;实现学校办学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双赢。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办学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需要经过在企业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需要经过在企业的实践。为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搭建了一个良性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平台。一是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明确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和面向企业的需求,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与特点,根据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市场需求设专业,以企业需要定课程,为社会、企业、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实训基地为核心,建立起学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更好地为社会、企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与发展。三是高职院校必须改变现行的办学模式,在注重教育公益性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走集约化办学之路。不断调整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进行规模化、集团化、集成化办学。四是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树立国际意识,充分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开放办学,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运营机制,把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出创新、共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更好、更快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二、高职院校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中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经济的互动
  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取决于地方区域内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取决于地方区域内的教育发展,特别是取决于直接为社会、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生产的第一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相比较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人均拥有的自然资源和资金资源数量少,唯一的优势是拥有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努力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将大大促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然而,我国人力资源数量虽多,但质量却不高,这种优势只是潜在的优势,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变成沉重的人口负担。只有通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潜在的优势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才可能成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积极因素。近百年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可以通过投入大量资本和无限制地使用自然资源而实现快速增长,但其却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收入分配不公,这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或破坏性增长。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应当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上来。优先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每个环节中,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矛盾日趋凸显。同时,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要,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即知识型劳动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反映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企业对学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渴求和现代经济发展对现代教育的依赖。同时,也对学校人才培养、办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技能人才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能更好地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员培训服务,是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国际化的多元发展,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这既为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又为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良好互动提供了施展舞台。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身要求,更是与区域经济双驱、互动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孙久文.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楚廷.论大学与经济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0,(6).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0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K2010319)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报告47例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组),与同期单用西药治疗的65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所用西药相同,中西组除按西医的治疗原则和常规用
国内醋酐市场窄幅整理,进入3月份,在多数化工产品普遍上涨带动下,醋酐工厂亦存拉涨情绪,在月初行业会议后,工厂方面集体拉高走货重心。截止目前,国内市场主流商谈价格华东地
甲状旁腺激素(PTH)的C末端可以连接生物技术蛋白药物,基于此,本研究将PTH1-84的C末端和抗体表位myc进行融合表达,构建载体PTH-mys,并检测了其用于显影PTH1R表达细胞的功效以
5月6日至17日,学院在高塘训练基地举办了两期团以上领导干部十八大精神读书班。读书班以“高举伟大旗帜,推进改革发展”为主题,参加学习的团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略显紧俏,因此,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界的地位已经非常重要了。
中共乐山市委群众工作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构建了市、县群众工作局、乡镇(街道)群众工作办,村(社区)群众工作站,村(居)民小组群众工作联络员五级信访工作网络,夯实基层
近日,齐鲁石化研究院承担的“大型车用滚塑柴油箱聚乙烯专用料的开发”、“新型成核剂体系在聚丙烯树脂中的应用研究”、“聚氯乙烯高透明膜专用树脂的开发及应用”三个项目
在伊朗,男女有别。在公众地方有不同的划定地域,例如公共巴士上,男士坐前面,女士坐后面,就算是夫妇一同上车亦然。入清真寺也要分男席和女席,在机场checkin和搜身也分 In Ir
中职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的人生发展以及后期为社会提供技能贡献的质量。加强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才能采用正确的方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是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新举措。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工作存在的问题,从需求角度探寻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