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如常对待我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琪(化名)是某著名私立学校的初中生,因学校适应不良而休学在家。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认识自己,找到问题根源,并促使其与父母沟通协商,达成一致行动,让其树立信心,重新回到学校。
  〔关键词〕初中生;适应困难;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9-0060-03

一、个案背景


  小琪是同事朋友的女儿,是我市某一著名私立中学(该校为全寄宿制学校)的初二女生,15岁,家中的老大,有一个年龄相差8岁的弟弟。跟随父母身边长大,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爸爸是服装厂老板,妈妈是家庭主妇,还有一个另外居住的奶奶。她自小学习成绩都不错,以优异成绩考入这所口碑和升学率都很好的私立学校。

二、主诉问题


  小琪最初不愿意上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和舍友相处不好。她是舍长,分配管理和维护宿舍整洁等任务时,舍友不配合,因此产生矛盾,并感觉被舍友们孤立,她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二是因为感觉学习越来越跟不上,也很不认同现在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喜欢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也感觉不到学习有什么用处。当时因此感觉很不好,暂退了,至今都逃避回校。这学期的短暂复学只是出于家人的逼迫,包括选择留级也是无奈之下的妥协,父母越逼她上学,她越不想上。小琪觉得和父母根本无法沟通,只有和心理医生聊天会感觉好些;目前仍觉得自己仍未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回校。

三、观察与他人的反映


  1.观察:小琪剪着利索的短发,有着甜美的面容,表现得很大方得体,言谈中显示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谈及休学和复学时,显得虽有点忧心但却肯定自己会回校,谈及父母时则显得有些无奈和烦躁。
  2.他人的反映:据同事反映,她自初二开学不久(9月份)就开始不愿意上学,原因是不喜欢学校而且和同学相处不好,主要表现是哭泣、焦虑和不能做选择。休学后住在奶奶家,半年后(2月份)到初一就读,上学两天后还是不适应,不肯再上学。待在家中她的情绪立即稳定了不少,但又有些自责。家人认为她说的理由不是休学的真正原因,平时她和父母交流不多,和妈妈的关系尤其不好。同事认为小琪的妈妈见识不广,不大好相处,教育子女方式较为粗暴。同事曾和小琪的父母交流过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方式,但收效不大。另外,小琪在断断续续地看中医院的心理医生。

四、分析评估


  小琪最初的症状显示为学校适应不良,出现一定的焦虑和厌学情绪,但因为没有很好地应对解决而导致休学。父母对孩子休学很紧张,非常急切地想要孩子复学,导致孩子在未修复原有心理问题的同时产生逆反心理。属于学校心理咨询范畴。
  判断依据:
  1.无器质性病变,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有完整自知力。心理医生诊断她为心理问题范畴。
  2.小琪小学时为走读,进入初中后住宿,担任舍长,有管理好宿舍的愿望,但因对可能存在的宿舍问题缺乏认识,管理方式不被舍友认可,矛盾产生后也没有很好的解决策略,导致宿舍关系紧张;同时对中学阶段的学习不适应,成绩不理想,产生焦虑和学习无用感,有厌学情绪。这些是较为明显的新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
  3.问题持续时间较长,并出现逃避学校行为,但并不影响其他的社会和生活功能,尤其是在家休息时,会有其他的兴趣学习和外出等需求(即离开应激场景症状缓解),也有自己的修整预期。
  4.父母对其休学的关注使小琪反感和烦躁,并表现出逆反心理。

五、辅导过程


  鉴于小琪的情况和客观的条件限制,辅导过程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针对小琪进行的辅导,这部分辅导主要由我来负责;第二部分是针对小琪父母进行的,这部分主要由家庭教育方面有经验的袁老师负责,主要是建立良好的关系,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小琪父母日常与小琪沟通的情况,并深入分析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宜的方式和方法。
  我对小琪的辅导过程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采用的主要辅导策略是认知行为疗法,辅导的目标定为小琪和父母能协商沟通达成一致行动方案,以促使小琪尽早修整好,重回校园,并能在这次问题解决中获得更多力量,完善自己。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问题的相关资料
  见到小琪时,我有些意外,因为她给人的感觉与其他休学学生不一样,不颓废也不压抑。她剪着利索的短发,面带微笑,很自然大方地和我打招呼,聊了些家常事,她侃侃而谈还表达了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反感,认为学校似乎只关注成绩,其他的都不重要,尤其是每次考试后的成绩排名,看着觉得压力很大,感觉越来越烦躁,并有时会质疑学习到底有没有用。
  而和舍友的问题也曾让她无从下手:“尝试制定了一些制度,详细给大家分好工,但是她们就是不配合,都不愿意去做,没人做,又要接受学校检查,没办法,只能自己做了,时间长了,就觉得‘凭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做呢?’不过现在回想,还是自己处理的方式有问题。”
  在谈及休学时,她很坦诚:“我知道自己其实就是一种逃避,也许当时坚持下来可能就好了……看了医生,有时和医生聊了,感觉会好些,但是和家人无法沟通,回到学校仍不开心。家人越是希望我上学,我就越感觉不想,只想逃避。”
  从小琪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到了新环境中想要更好地表现自己却力不从心且有些茫然的女孩。存在这种适应问题的学生不止她一人,有的可能反应不那么强烈,有的可能及时得到了帮助,解决了,而她因与父母一直缺乏沟通,也没有得到老师和其他人的关注与帮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2.发掘问题的根源
  “你小学时成绩如何?”我问。
  “挺好的,一般都排在全年级前十名。”她一脸自豪。
  “那时也排名?”我接着问。
  她愣了一下,沉默了一会,说:“是的,但不会将大家的名字都印出来张贴。现在是直接张贴出来的,看着自己的排名一次不如一次,感覺很糟糕!……这样紧张的学习氛围我不喜欢,但我也没办法改变。我知道,我该学会接受,然后继续努力。”   显然,让小琪最想逃避的不是她所讲的讨厌学校的教育模式,而是她没有很好地在新环境中定位自己,学业和人际关系带给她的挫败感让她失去了价值感,进而产生学习无用感。
  “复学了两天,你再次选择了休学,为什么?”复学的失败,让我有些担心她对学校的逃避感会增强。
  这时的小琪显得有些无奈,也带些反感地表示复学并不是她目前的选择,这是被逼出来的选择,因为爸妈对于她的休学非常在意和着急,几乎天天询问什么时候回校,这让她既自责又反感,并表示父母越是逼她,她就越是不想上学。
  她语带期望地看着我,说:“老师,您能帮我向爸妈转达一下吗?我会回学校上学的,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我知道他们很着急,但可能我需要的修复时间比别人长,让他们再给我一些时间,就当作没有休学这事,像平常那样对我,可以吗?”
  小琪的这句话触动了我,“像平常那样对我”,这也许是不少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的希望。的确,孩子是家长的宝,一旦孩子休学,许多家长立即色变,认为事情惊天动地,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尽快回到学校,其实回校是我们期待的行为后果,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根源,让孩子的心理得到修复。
  3.探讨和计划可采取的行动
  要解决问题必须有解决的计划与行动。与小琪的进一步谈话让我感觉很欣喜,她对自己已经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现在她希望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如画画和姑姑出去旅游。
  她说:“其实我之前已经报过一个画画的兴趣班。在做这些自己想做的事时,能感觉到力量重新回到了身体里。现在我还想出去走一走,和姑姑一起去看看其他地方,不能仅停留在这。我能感觉到,再过一段时间,也许是下学期,我就有足够力量重新回到学校了。”她的言行让我看到了她的努力和正在修复中,只是这些努力不被父母看到和认同。这次谈话让我觉得,也许这女孩真的不需要别人对她的复学“指手画脚”过多,她就只需要你如常对待,给她足够的时间。
  4.进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协商达成一致行动
  我决定大胆地相信小琪,与她和她父母,还有袁老师一起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让他们协商达成一致行动。谈话过程中,我帮助小琪明确表达了期望:给予时间,如常对待。而父母,尤其小琪的妈妈虽仍表示担忧,也明确表示会克制自己,最后和小琪达成一致:不催促复学,支持小琪在家期间的学习和外出旅行,但小琪最迟要在下学期(9月份)复学。

六、效果评价与后期跟踪


  同事评价:朋友和他太太,以及小琪都对辅导感觉很好,朋友感觉不再纠缠于休学后和女儿的交流顺畅了很多,他太太也进步不少,不再经常唠叨孩子,孩子又报了一个画画提高班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都很好,计划迟些和她姑姑出去旅行。
  咨询师评价:不论从谈话还是最后的协商,我感觉整个辅导过程都是流畅而有效的,这与小琪自身的思考与主动成长和她接受过的心理医生的辅导是分不开的,而袁老师对父母的辅导,促使父母的转变是行动达成一致和小琪继续成长的有力支持。可見,有时辅导学生不能仅靠自己,可以寻找合作,也不能仅辅导个人,要考虑对她有很强影响力的身边人。
  后期跟踪:小琪的复学比当初协商日期提前了,在该学期期中(5月中,辅导是在3月份)过后就主动提出回学校,她回校后的月考成绩立即就回到了中上游。
  有时引导和教育孩子就如放风筝,该松时要松,这样风筝才能飞得更好!10月份,我收到同事转发来的小琪的一张奖状,小琪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成绩优异,被评为成绩优异之星。说明小琪现在状态良好,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后,一切适应良好并在不断进步中。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528400)
其他文献
100年前的5月4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那一天,为了抗议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北京3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宛如一声惊雷,为内忧外患的中国辟出一片新天地。  100年过去了,时光匆匆,中国大地更是发生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强起来的巨变,在种种社会
〔摘要〕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需求,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十分必要,但仅靠生涯规划课或主题教育活动无法满足需求,生涯教育必须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发挥所有教师的力量,提升生涯教育的效果。本文在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实施高中阶段渗透生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氛围、渗透内容、渗透形式、开发资源等方面总结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涯教育;学科教学;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
作为中国思想史家,沟口雄三已经为中国学人所了解。但是他的思想史研究所具有的哲学内涵,对我们而言却有些陌生。这种思想史家的哲学理解,只有在一个动态的历史脉络中才能呈现,因此,它排斥所有的静态逻辑推论,它一定要求哲学观念在时代精神风土中鲜活地流转和变动。思想史家的哲学思考,给我们提供了迥异于哲学家论述的问题群,并为这些问题群注入了鲜活的历史生命。中国哲学的思想史解读,或曰历史脉络中的哲学思考,是沟口留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 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
一 比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学的新经典  遍览世界上通行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理论, 除了无政府主义,大多都主张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只不过其倡导的政府作为,在边界和方式上都有 所不同。政治哲学中的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 主张最小国家,这同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主要为奥地利学派以及一部分芝加哥学派学者所倡导) 是交相呼应的。在经济学中,淡水学派与咸水学 派的争论绵延八十年了,在可见
〔关键词〕高中生;体相烦恼;积极应对  【设计理念】  高中阶段是个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自我肯定,对“自我”及其特性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其中外在形象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占重要地位。一份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体相烦恼。本活动聚焦学生的体相烦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及面对体相烦恼,愉悦地接纳自我形象,增强自我肯定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初中思想政治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其教材内容还是较抽象乏味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这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乐学政治
〔关键词〕辅导个案;危机事件;认知疗法  一、基本情况  2012年3月的一天晚上,我下班后正在家吃晚饭,突然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我心里压抑了好多事。爸妈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吵架,一直到现在我读中专了他们还在吵。我在上海读书难得回家一次,他们还照样吵。另外,朋友的背叛在我心中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心里好烦好烦……”  这是一条学生的心理求助短信。我收到短信以后,知道她心里一定很焦虑,要不然她也不会晚
与众不同的“太子女”  在内地,人们称有钱人的孩子为“富二代”;在香港,人们称富豪的女儿为“太子女”。她们从小在蜜罐里长大,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但伍淑清却是个与众不同的“太子女”,而这要归功于她的父亲伍沾德。  伍沾德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富豪。上世纪50年代,他和哥哥伍舜德身无分文,从小餐馆的打工仔干起,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最终成为拥有百亿资产的美心集团的老总。  白手起家的人在教育子女方面一般会走两种
古语云 “读书须识字,一字值千金 ”,任何人都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读书识字,一何难言。对于治史者来说,不仅要识得一些相关的外  国文字,更紧要的是还须识一些古代文字 —譬如篆字,即使读晚近书,讨论近现代史事。  冀朝鼎先生的工作可以做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一书,因为提出 “基本经济区 ”概念,并做了论证,久已成为中国史领域的经典。这本长期受到国内外学界关注、八十余年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