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脸色由“阴”转“晴”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l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辅导个案;危机事件;认知疗法
  一、基本情况
  2012年3月的一天晚上,我下班后正在家吃晚饭,突然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我心里压抑了好多事。爸妈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吵架,一直到现在我读中专了他们还在吵。我在上海读书难得回家一次,他们还照样吵。另外,朋友的背叛在我心中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心里好烦好烦……”
  这是一条学生的心理求助短信。我收到短信以后,知道她心里一定很焦虑,要不然她也不会晚上给我发短信。我怕她等得焦急,更怕她万一想不开出事怎么办。出于责任心,我顾不上吃饭,马上发短信回复:“我很同情你的遭遇,别着急,我会给你提供心理上的帮助,让你走出心理的阴影。建议你明天到心理咨询室找我,我们俩面谈一次,你看好吗?”她答应了。
  发短信的是一名外地籍寄宿女生。在我咨询的案例中,像这类来访学生由于家庭中父母不和,经常吵架从而对子女造成心理阴影的案例不在少数。但该女生的问题是否由父母争吵离婚引起,还有待了解。
  二、辅导过程
  第二天,她在同班一名要好女生的陪同下,如约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你能和我说一说家里的情
  况吗?”
  “好的。父母一直争吵,还说‘大不了离婚’……”我这段时间正好在自学“微表情”,我一边听,一边注意观察她的脸色,发现她的脸上阴云密布——这说明她的心里真的是好烦好烦。
  通过面谈,我渐渐地对她的家庭有了了解。她的家在苏北南通地区,父母在建筑工地帮人打工,工作比较忙。母亲很强势,家里一切由母亲作主,大小事都是母亲说了算,父亲对此很不满,有时就为了一点小事与她母亲争吵。在争吵时父亲一气之下说出了“大不了离婚”这类的话。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夫妻争吵时通常说的一种气话,“大不了”本身就说明他们还不想离婚,而该女生却当了真。
  为了缓解该女生的焦虑,我先用了心理学上的澄清技术。
  “你能告诉我,在你们家里,是爸爸能干还是妈妈能干?”
  “当然妈妈能干,我家里的家具都是我妈妈添置的。”
  “所以你妈妈表现得比较强势一点,对吗?”
  “是的。”
  “这样,你爸爸就不满意了,出于反抗的本能,他有时就会与妈妈争吵。你认为你的爸爸妈妈会真的离婚吗?”我平静地问。
  “这倒不会,因为我爸爸最后还是听妈妈的,说实话,他还是爱妈妈的。”
  “对啊,因为人在争吵的时候,往往说的话都很难听,过后冷静下来会后悔的。你爸爸也一样,他说的离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如果他真的想离婚,早就离婚了。你说对吗?”她点了点头。
  现在看来,父母亲争吵离婚并不是造成她内心苦闷的主要问题,那么,是不是另有隐情呢?接下来,我请她谈一谈家庭的其他问题。
  “我妈妈很刻薄。我好不容易回家一次,想好好地休息一下,妈妈不让我玩电脑,就让我到工地帮忙干活……她太刻薄了,我有时都不
  想回家。”
  我注意到她在说到母亲的时候,一连用了好几个“刻薄”。
  这说明来访女生将母亲让她帮忙干活当成了坏事。同时我也有点感慨:现在的青少年由于与父母有代沟,出于对父母的不满,什么样的词语都会用在父母身上。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到工地干活,妈妈会强迫你去吗?或者你在学习生活上提出的合理要求,妈妈都一概拒绝吗?”
  “这倒没有,她平时对我还是很关心的。如果我真的不愿意到工地上干活,她也不会强迫我。”她老老实实地回答。
  我有意问在一边旁听的女生,“如果你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妈妈因为怕误了工期被罚款,让你帮忙干一点活,你会认为这是‘刻薄’吗?”
  该女生说“不会。”
  “你知道什么叫刻薄吗?”我有意问来访女生。她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所谓刻薄,是指待人说话冷酷无情,或过分地苛求。”我一字一句地告诉她。
  为了证实我说的话,我翻出了一本词典,让她看。
  这下她有点明白了:“老师,是不是我有点儿用词不当?”
  我点了点头。
  接着她又和我说了家庭的一些其他情况。当她说到母亲有时让她穿姐姐的衣服,而很少给她买新衣服时,我有意说“太刻薄了。”
  “这怎么能算刻薄呢!”她急忙为母亲辩解:“她也没有强迫我穿,是我同意的。”见我笑着不回答,她领悟了我的意思,也笑了——她的信念得到了纠正。
  “好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有一个朋友背叛了我。”
  “朋友背叛了你,你能告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她告诉我,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她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餐馆打工。在打工时认识了一个比她年长的男孩,也是未婚青年。男孩不仅在干活时手把手地教她,还在生活上对她非常关心,一来二去,她对他产生了感情,两个人谈起了朋友。她把这件事告诉了要好的女同学,也就是所谓的“闺密”,并希望女同学为她保密。不料“闺密”口头答应,背地里竟与其男友好上了。她得知后犹如晴天霹雳,顿时整个人傻掉了,感到自己像被人抛弃了一样,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你们谈了多长时间?”我问。
  “不长,只有两个多月。”
  “由于你一个人在上海,举目无亲,迫切需要得到温暖。这时候,只要有一个异性关心你帮助你,你就会将他当为知己。我理解你的心情,自己的男友跟别人好了,而且这个人还是自己的闺密,这对你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但我以为,这件事既是坏事,同时也是一件好事。”
  “好事?”她有点不解,瞪大眼睛望着我,似乎认为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给她进行点拨:“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想啊,如果你的男友对你的爱是专一的,任何女人向他示爱,他都不会动心。而现在,你的闺密一示好,就跟她好了,这说明什么?”我故意停下来问她。   “说明他不是真正的爱我。”
  “对。”我为她的领悟而感到高兴,继续加以开导:“还好,你和他谈的时间不长。如果你谈的时间长了,已经快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这时候,他再移情别恋提出分手,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是浪费了感情,还在心灵上造成了创伤,那时你的损失才大呢,你说呢?”
  她思考了一下:“老师,你说得有道理。”
  过了一会儿,她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那我今后还可以谈恋爱吗?”
  “当然可以。不过,不是现在。因为中职生的恋情往往是情感强烈、认识模糊。相爱的原因往往极其简单,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比如有的是受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的驱使;有的是以貌取人,为对方的外表风度所吸引;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有的是由于偶然的巧遇或对方对自己的关心就对对方产生好感等等。他们没有认识到思想感情的一致是爱情的真正基础,观念、信念是否一致是决定爱情能否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
  我说的话可能打动了女生的心,就连坐在一旁陪同的女生也聚精会神地在听。
  “职校学习是打基础时期,将来从事何种事业还没有定向,对每个中职生来说,今后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各人将来将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地方工作学习,都是难以预测的。一个较成熟的青年,总是先考虑立业,后考虑成家。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变迁,个人的思想感情将不断发生变化。中职时代的山盟海誓往往经不起现实生活的严峻考验,所以,中职时代的早恋十有八九不能结出爱情的甜果,而只能酿成生活的苦酒……”
  “老师,我懂了。”
  “这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她高兴地回答:“老师,我的心情好多了。”
  我们的咨询开展了将近40分钟,临走时,我给她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去后写出母亲的10个优点,并利用回家的机会与母亲好好地沟通一下。她答应了。
  当我送她出门时,我发现“乌云”已从她的脸上飘走了,取而代之的是阳光灿烂的“晴天”。“微表情”告诉我,认知疗法已经产生了效果。
  此后,她完成了家庭作业。我注意到她虽然只写了母亲的七个优点,没有到十个,但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已经学会了感恩。另外,她还告诉我,已经主动与母亲进行了沟通。母女俩消除了隔阂,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她也妥善地处理了情感关系,半年以后,愉快地离校去医院实习。
  三、辅导反思
  按理说,父母应该是子女最亲近的人。可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职生不信任父母,有话不愿说给父母听,甚至不愿意回家。这一方面说明中职生由于身心的不断发育成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和管教;另一方面,也说明家长与子女的沟通存在着问题。
  当代中职生普遍存在着与父母关系不和的现象,有的还一度很紧张。这除了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外,与中职生本人不理解父母也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会感恩,理解和支持自己的父母。不能片面地用“代沟”来解释。
  中职生的早恋不是洪水猛兽,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中职生的恋爱大多是青春期的朦胧的、不成熟的爱。他们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如何去爱,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愉快,对方有吸引力,缺乏成年人谈恋爱时对对方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作为心理辅导老师要与早恋学生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以谈心的方式交流看法,对其加以正确教育疏导,不宜采用说教的方式。
  点评
  这是一起心理危机干预辅导个案。作者运用认知疗法成功地进行了干预,应该说,作者还是有一定心理辅导经验的。不足的是,作者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让来访者回去对父母的争吵起调和作用。天下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下次当父母又争吵时,她可以这样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希望你们不要吵了,否则我就不回来了。”也许能起到一定作用。
  点评者:傅安球,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教授。
  (作者单位:上海市震旦中等专业学校,上海,200941)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小学开展生涯教育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情况,分析了生涯教育的现状,指出三方面的不足——生涯意识不足,自我了解不足,实践体验不足;提出了“渗透生涯理念”“深入探索自我”“伸展实践双臂”的“3S”途径,助力生涯教育之花绽放。  〔关键词〕生涯教育 ;生涯理念;心理辅导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8-0044-04  
摘要:随着辽宁省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进程进入收尾阶段,存在十余年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退出历史舞台。从目前中央出台的《关于深化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来看,或将并入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序列中,改革后将不再具有独立执法资格,对外替代农业农村部门行使行政执法权力。本文结合本人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了解,简要论述动物卫生监督组织体系,为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中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能的梳理提供参考。  关鍵词:动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百多年前英国作家狄更斯写下的名言,放在“今天是否还有大师”这个讨论话题中似乎也挺合适的。  是的,一方面,当代科学技术、文化产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我们生活在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极其充沛的年代,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各行各业顶尖人才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和大师辈出的民国时期相比,当下的“大师名录”似乎黯淡了一些,我们很难立刻想到一个“名字”,在全民的认同中,把他奉为大师。
100年前的5月4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那一天,为了抗议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北京3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宛如一声惊雷,为内忧外患的中国辟出一片新天地。  100年过去了,时光匆匆,中国大地更是发生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强起来的巨变,在种种社会
〔摘要〕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需求,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十分必要,但仅靠生涯规划课或主题教育活动无法满足需求,生涯教育必须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发挥所有教师的力量,提升生涯教育的效果。本文在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学实施高中阶段渗透生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氛围、渗透内容、渗透形式、开发资源等方面总结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涯教育;学科教学;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
作为中国思想史家,沟口雄三已经为中国学人所了解。但是他的思想史研究所具有的哲学内涵,对我们而言却有些陌生。这种思想史家的哲学理解,只有在一个动态的历史脉络中才能呈现,因此,它排斥所有的静态逻辑推论,它一定要求哲学观念在时代精神风土中鲜活地流转和变动。思想史家的哲学思考,给我们提供了迥异于哲学家论述的问题群,并为这些问题群注入了鲜活的历史生命。中国哲学的思想史解读,或曰历史脉络中的哲学思考,是沟口留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 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
一 比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学的新经典  遍览世界上通行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理论, 除了无政府主义,大多都主张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只不过其倡导的政府作为,在边界和方式上都有 所不同。政治哲学中的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 主张最小国家,这同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主要为奥地利学派以及一部分芝加哥学派学者所倡导) 是交相呼应的。在经济学中,淡水学派与咸水学 派的争论绵延八十年了,在可见
〔关键词〕高中生;体相烦恼;积极应对  【设计理念】  高中阶段是个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自我肯定,对“自我”及其特性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其中外在形象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占重要地位。一份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体相烦恼。本活动聚焦学生的体相烦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及面对体相烦恼,愉悦地接纳自我形象,增强自我肯定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初中思想政治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其教材内容还是较抽象乏味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这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乐学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