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词英译初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n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思想精髓,其特点为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意韵丰富。诗词是最深奥的一种文学体裁,甚至有學者认为诗词是不可译的。然而诗词并非不可译,只是难译罢了。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英译版本为例,主要就形美、意美、音美和意义的对等几方面,对苏东坡的经典诗词《蝶恋花·春景》进行英译探究。
  关键词:诗词;苏东坡;英译;《蝶恋花·春景》
  作者简介:潘艺(1992-),女,汉族,四川眉山人,西华大学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1
  一.苏东坡诗词英译研究现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给世代中华儿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使世界各族人民领略到诗意的中国文化。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所创作的诗词为世代中华儿女千古传诵。然而,其英译版本却十分罕见,唯有英译的个别作品在国外广泛传播,而其他不计其数的经典诗词,英译研究者甚寡或暂未取得显著成效。就市场而言,这与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将关注焦点转向了电子科技产品有一定关联,导致包括诗词在内的文学作品明显遭受读者的冷落。此外,由于宣传力度和时空的局限性,使国外译者难以获取苏东坡的诗词,对其阅读和了解也就受到很大限制。
  二.《蝶恋花·春景》简析
  人生在世,很多时候正因为一些苦难,人的潜能和斗志才得以激发,在绝境中毅然崛起,涅槃重生。诗词《蝶恋花·春景》是苏东坡被贬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作,展现了苏东坡少有的清新婉约的一面。
  这首诗词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千百年来世代流传,妇孺皆知,在当代通常用于宽慰失恋之人的话。实际上,古时候的“芳草”常用来写忧伤愁情,该诗词中,诗人借惜春的伤感情怀,表达了远行在外的失意心境。
  三.译文研究
  Red Flowers Fade
  Red flowers fade, green apricots appear still small,
  When swallows pass
  Over blue water that surrounds the garden wall.
  Most willow catkins have been blown away, alas!
  But there is no place where grows no sweet grass.
  Without the wall there is a pass within a swing.
  A passer-by
  Hears a fair maiden’s laughter in the garden ring.
  The ringing laughter fades to silence by and by;
  For the enchantress the enchanted can only sign.
  上述译文摘自许渊冲先生。由于中英文字词发音、语法结构、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诗词英译的形式对等不可能完全实现,诗词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文学作品当中最具有美感却也是最深奥的一种文学体裁。对于该篇诗词的翻译,既能实现原作意义的“重现”,又能展现出相同或类似的意美,音美,形美,堪称译作之上品。
  意境美:苏东坡该首诗词当中运用了拟人、顶真、对照等写作手法。“blue”这个词,一语双关,既表示绿水,也具有“忧伤”的含义,以此创作出与原文相关联的意境效果;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译者巧妙地使用“enchanted”将其译为对美好女子的迷恋而不得,唯能独自哀叹,这不仅符合意义的对等的原则,也具有丰富的意境美。
  音韵美:苏东坡该首诗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押韵,译作中也有显著的押韵特点。原诗中,“小-绕,道-笑”隔行押尾韵,译文中“small-wall, swing-ring”也隔行押尾韵。原诗中第三至五行一韵到底,译文中三至五行也一韵到底。此外,“with-without”、“enchanter-enchanted”等词在音韵上与原文产生了类似的艺术效果,和原文的押韵效果基本一致。
  形式美:从形式对等的角度大体来看,译者在译文的文本上与原文的罗列一一照应,句式结构也大致与原文相仿,基本上符合形式对等的原则。
  四.小结
  作为诗词翻译者,不仅要追求意义的传达,还要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其中意美最为重要,是诗词翻译的精髓,而追求形美又能让诗词译作的效果锦上添花。许渊冲先生的诗词译作称得上是诗词译作中成功的典范,值得供诗词翻译者们细细品读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季春. 扬起创造的风帆——许渊冲学术思想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
  [2 ]刘小群.论诗歌翻译的形美再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21卷第2期。
  [3]冉永平,何自然. 语用与认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4]田惠刚.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1994年第15卷第1期。
  [5]汪洁,张沉香.美学视角评析《蝶恋花·春景》三中英译本[J].语言研究,2007年10月。
  [6]杨玉英,郭政敏. 英语世界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介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07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作为献给中国广大乡村中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民办老师们的悲壮之歌,刘醒龙创作的《天行者》不只是书写了一群在“这一带山区中最远最深最高的那一片”的界岭农村中的坚守与渴望的民办老师,更是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近四百万民办教师作了近乎于临摹式的细致描写。  刘醒龙说过业内有这么一个说法,长篇
“他们既主流又先锋,既商业,又很有种。”  瑟堡的雨伞  颁奖季在即。  尽管开奖前的所有预测和热门分析,在开奖后会变得没什么意义,人们对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几个重量级大奖的预测,还是乐此不疲。  《爱乐之城》(La La Land)今年光是在奥斯卡就得了14项提名。为了说明这个数字的重要性,人们往前追溯,发现历史上只有《泰坦尼克号》有过同样的纪录。  在这之前的第73届金球奖,《爱乐之城》
摘 要:西方的恐怖片中有一个特别的分支,就是宗教类恐怖片,其中深厚的宗教底蕴常常渗透在这类电影中,使得宗教宣扬的理念得以在恐怖片中存续,也成为取得良好市场和口碑效应的有力武器。宗教信仰与娱乐形式的双刃剑为世界恐怖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对电影艺术做出了独特的推动。本文将恐怖片中的宗教类型作为研究框架,结合几部宗教类的恐怖影片的经典之作作为具体的研究文本,采用一般理论体系研究与个案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解
摘 要:长篇小说《墨雨》是湖南文学界的一部史诗性作品。它真实地描写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湖南农民运动,其残酷惨烈应为那场席卷华夏的中国乡村革命的缩影。但作者并非简单机械的描写阶级斗争与农民运动,而是从民族心灵与文化的角度,对这场大革命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着重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贯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脉络的设置、情感倾向的创造中。正是这种文化的渗透,才使得作品更为饱
摘 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作品多以描写个性鲜明的犹太男性角色而被学者广泛阅读和研究,但其中犹太女性角色的作用也同样重要。本文以《伙计》中典型第二代犹太女性形象海伦为例,分析她在当时受困于美国价值和犹太文化的两方面的影响之下,又无法真正适应美国或犹太任意一方价值观念,但仍然不懈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生活,追寻美国梦。  关键词:美国价值观;犹太价值观;梦想追求  作者简介:王雪,吉林
摘 要:盛负洛可可之风的芭比盛宴讲述了一部俯瞰兴衰与覆灭的绝美情爱。《绝代艳后》则几近在完全意义上打造了一场属于法国女人的盛宴,全片洛可可风格充斥荧幕,像一道飘散着属于法国人独特的红酒牛排味道的丰盛晚餐。作为第7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得主,《绝美艳后》确实是在服饰上展现了一幅绝美盛宴。  关键词:绝代艳后;洛可可;服饰;风格  作者简介:苑镨元(199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摘 要:带有符号学性质的语言理论是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独到之处,因为是他首先提出的,在本篇文章中,对符号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包括符号论的产生、符号的形式意义和性质、语言和符号的关系、符号论存在的不足。虽然符号理论为众多学者接受研究,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文章的末尾对符号理论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几点质疑。  关键词:符号;任意性;线条性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村上春树的小说《神的孩子全跳舞》是一篇关于救赎的小说。该作品塑造了善也和他母亲这两个典型人物形象,从侧面反映了潜藏在日本社会背后的精神危机。善也和其母亲的救赎手段展现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救赎方式——直面自我救赎和新兴宗教信仰救赎。  关键词:救赎;新兴宗教;自我  作者简介:李鹤(1994.4-),男,福建省莆田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托·斯·艾略特(T· S· Eliot)的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为《情歌》)生动地刻画了普鲁弗洛克这位现代西方人的生存窘境。艾略特善用典故和意象来表达主题,《情歌》也毫不例外地使用了许多不规则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普鲁弗洛克个体层面的精神困顿,也反映出现代西方人的普遍性无助。本文旨在通过对《情歌》中意象的分析,解读诗歌主题,揭示以普鲁弗洛克为代表的现代人无能感的来源。 
摘 要:在众多的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中,各种叙事风格的融会贯通甚为重要,作为具有商战题材的现实主义风格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其中的情感戏份穿插在故事结构成为一条具有伦理框架的叙事线索,从而描绘出在冰冷无情的商业战争中那为之心动感人肺腑的附和于主体的情节姿态。  关键词:《鸡毛飞上天》;商战;情感叙事  作者简介:唐瑶,女,汉族,浙江省金华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电视研究。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