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幼儿师范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a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典型的理科学科,对于幼儿师范的学生而言,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夯实物理基础知识外,综合技能的提升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理论授课与核心素养养成的统一,成为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论基础;语言技能;情感培养;幼儿师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4-0193-02
  一、注重教学内容设计,夯实理论与实验基础
  对于幼儿师范学生而言,以后工作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园儿童,虽然小朋友不会直接接触物理知识的学习,但是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为小朋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以及对生活的探索欲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基础而又系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帮助,这种科学素养的提升为日后继续其他科目的学习或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必须要结合幼儿师范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日后工作的特殊需要,优化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广大学生夯实良好的物理学习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对于大部分新入学学生而言,基础差异较大,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并且教材有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度过大,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呈现“一讲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往往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基础知识情况,找准难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设计。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内涵,从学生自身的现有水平出发,坚持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主体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兼顾一节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教学深度的梯度性[1]。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应用时,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知道F是物体所受的外力,掌握物体在某方向上只受一个外力时公式的正确运用;对于基础较好些的学生,要求理解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并会分析解决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受两个或多个外力时的相关问题。同时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将其同步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渠道获取信息;又有助于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问题进行思考,最终通过理论指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超重和失重现象”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观察宇宙飞船从发射到在轨道运行整个过程中,宇航员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现象,比如,启发学生回忆乘坐电梯时的感受等,然后引入新内容。又如,在讲授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时,可以结合生活中近视或远视的现象,借助实验仪器或教具,引导大家分析当眼睛出现近视或者远视时,视网膜上的成像有何不同,如何借助不同透镜的选择使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实际生活例子的引入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对于幼儿师范学生日后进入幼儿园开展教学工作也有重要帮助。工作中,可以开设针对小朋友的科普课程或科技活动,通过老師自己积累的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例子,激发小朋友从小爱科学、善于探索的积极性,以不辱“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神圣使命。
  二、加强语言技能锻炼,培养良好表达与沟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对学生基础物理知识的传授与实验技能的培训外,注重幼儿师范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特点,有侧重点地培养相关技能。由于小朋友这个群体其理解能力与注意力都不够成熟,所以在面对小朋友授课时往往对老师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幼儿师范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必须把良好的语言与沟通技能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除了设置专门的课程以外,在其他课程授课过程中也要有机渗透。在幼儿师范物理课堂上,同样应当把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2]。对于大部分的幼儿师范学生而言,这项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切实得到提升。
  首先注意规范学生的表达方式。理科学习讲究严密性,这通常要求大家通过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自然现象。在物理科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精炼教学语言,起到表率作用。注重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对于物理定义、物理规律以及单位的描述要求科学严谨。比如,速度要用“大小”来形容,而不能使用人们习惯上说的“快慢”来表达。“物体运动的快,是速度大,而不是速度快”,诸如此类的表述,教师应格外注意表达的科学性严谨性。实践证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保持精炼的教学语言与严密的思维逻辑,对于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影响。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不仅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帮助学生凝练科学思想与培养科学思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现象描述而引出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借助学生小组讨论、以竞争方式进行回答等有效手段,调动学生表达自我思想的积极性,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口表述的机会。同时,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注意掌握讨论动态,一方面注重倾听学生们不同的有创意的意见,对于有创新价值的结论都予以鼓励;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有失偏颇的理解,教师要及时进行解释纠正,帮助大家把对基础知识的认识有所提升。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先让学生先讨论判断叙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并阐述自己判断的理论依据以及验证自己结论的实验方法,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给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在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目的在于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判断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关注情感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积极健康的情感以及端正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首先应当教会学生尊重客观规律,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物理知识反映了真实的科学原理,这些原理都是几百年来经过科学家严密实验验证过的,只有经过验证的理论与观点才具有说服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物理知识,为大家介绍这些物理现象是如何通过实验手段加以证明的,以及这些实验背后的经典小故事、科学家轶事等。通过这种扩展式的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焦耳在对热功当量的研究测量过程中,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期间通过大量的时间测量,最终为热运动与其他运动的相互转换、运动守恒等问题,提供了无可置疑的证据,也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实验基础,为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科学家故事的引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以及有突出贡献的学者,都是在经历过多次失败后,通过深入思考、严密考证以及日复一日的积累才得以有重大的发现。这个过程中并非一片坦途,困难与挫折乃是常事。很多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经历乃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都是当今学生需要学习的。通过这些物理故事的介绍,使学生们对科学研究过程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都能坦然面对。当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积极健康的态度对于幼儿园小朋友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小朋友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物理的理科学科优势,注重课堂内容与授课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关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物理、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在夯实物理基础的同时,加强核心素养的养成。物理教学的意义神圣重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林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深度的分层次设计[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4):25-26.
  [2]赖光毅.论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探究与物理语言表达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64-6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分析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与课时不匹配、本科生专业基础薄弱、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上,提出了以“学教研”理念将教师、学生、科研基础知识灵活地结合在一起的优化思路,鼓励学生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学习目标的创新方法;提出了以教学大纲、授课方式及考核标准的改进方案、具体科研实践为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创新,进而培养符合我国乃至国际标准的结构设计、施工、验收环节所需的“新工科”人才。  关键
名师简介  陆其勇: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处主任。  戴月: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语文骨干教师,现任教于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  名著信息库  小伙伴们,你们听说过哲学吗?你们了解哲学是什么吗?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哲学是门很深奥的学科。有的同学可能会去网上搜索,搜出来的结果是“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然后心里想:“
摘要:动物营养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如何结合SPOC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力求加强教学互动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SPOC教学设计和学生反馈,长期摸索课程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SPOC;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
摘要:个别化教育,是相对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它旨在创设最有利于每个学生得到最好发展的环境,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力、兴趣、需要、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差异,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采取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  关键词:个别化;作业;兴趣;分层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
摘要: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到高等教育整体教学质量,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新形势下的迫切任务。本文分析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青年教师“助讲制”培养模式设计和实施方式,并以杭州师范大学实施为例,对青年教师“助讲制”培养模式实施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助讲制;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
摘要:形成性评价通过优化评价主体、丰富评价属性和提高评价效益,能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形成性评价的特点,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实践体会,总结和探讨了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课形成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模式的工作实践,阐述宿舍文化建设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宿舍文化建设;行为规范养成
摘要:以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探索项目化课程群的构建方法,采用“项目贯穿、递进互融”总体思路,根据工作相关性组建课程群,系列课程群形成“从简单工作到复杂工作、从操作层面到经验层面”的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实施中,项目化课程群增进了课程间的关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整体认知,便于开展协同教学。项目化课程群本质上是从系统、整体的视角来优化项目课程。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课程;课程群;协同教
[摘 要] 项目建设过程中本着“三全四有五步走”的育人理念不断修订和完善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方案,达成一体化育人的初衷。“三全”即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和全程育人;“四有”即培养出有朝气、有素质、有实力和有前途的优秀高职毕业生;“五步走”即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华丽转身、面朝大海、技艺立身、扬帆远航和游刃有余。  [关键词] 协同育人;三全;四有;五步  [作者简介] 吴小青(1979—),女,安徽淮南人,硕
[摘 要] 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战略举措。当前学前教育正处在新常态发展中,探索需求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专业教育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体系,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走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必由之路。  [关键词] 学前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课题项目] 2017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教学改革视域下的高职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