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下称《公务员法》)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法》的实施,一是健全了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了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制化,推进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二是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为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和各级政权建设,建设了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公务员队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四是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干部人事管理的四个机制。一是新陈代谢机制。二是竞争择优机制。三是权益保障机制。四是监督约束机制。从实践结果看,《公务员法》中缺乏一个最为关键的退出补偿机制,只进不出的做法使得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日益臃肿而且缺乏活力。
  《公务员法》实施八年来,我国形成了奇特的公务员考试热现象,一方面是源于福利好、稳定、社会地位较高等这些几乎已经固化在公务员职业标签上的片面认识;另一方面源自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大多数人认为公务员可以逐步得到升迁,有地位,工作轻松,收入稳定等。许多基层青年公务员承认,升迁是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主要动力,都把提拔升迁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主要标准。据一项名为“您如何看待‘公务员热’”的调查结果显示,79.3%的网友表示“过分追捧暴露社会发展不均衡”;12.8%的网友表示“就业压力导致求稳心态”;6.1%的网友表示“学而优则仕观念依然存在”。
  政府部门是社会财富的分配者,精英人才通过层层筛选加入到公务员这个队伍,就意味着分配蛋糕的人在增多,而创业和社会生产等把蛋糕做大的人就在相对锐减。政府机关应该有精英人士,但不能成为人才抽水机,否则,社会活力必然降低。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社会公民意识以及公务员队伍素质快速提高,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公务员法》应该进行适当修订,根据新的形势建立合理可行的公务员退出机制和补偿机制,既有利于公务员队伍人员流动,也能逐渐提高公务员在社会公众中的公信力,还能使公务员队伍更加健康稳定。为此,建议尽快修订完善 《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具体修改建议如下:
  一、在《公务员法》 第十三章之第八十条中增加一款,即:“已干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公务员可以辞去公职。”
  二、在《公务员法》 第十三章之第八十六条中增加一款,即:“提出辞职并经审计后合格的公务员,可以领取离职安置费。离职安置费标准由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政府制定实施办法。”
  (作者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责编/马静 美编/宋扬
其他文献
要真正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就需要在政府行政管理预算上把关  人民论坛: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严治吏收效显著,就您观察,如何实现官风整治的常态化、制度化?  薛澜:公众对整治官风这件事很拥护,因而希望能够持续下去。而要持续,就需要建立制度和机制。这就需要我们对已经做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分清哪些是确实行之有效和能够持续的?哪些是短期内合适、但不适合长期实行的?需要对此进行分析。  目前总体来说,像对官员办
期刊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10个猜想  1. “保定为政治副中心?”  京津冀地区设置政治副中心,保定成为首选地,主要因为它在地理位置上有三个特点:它和北京、天津构成了等边三角形,又是石家庄和北京的中心点。  2. “京津冀推出统一的居住证?”  京津冀地区将适时推出统一的居住证制度,改变各地居住证制度“自行其是”的现状。问题在于如何设置统一居住证准入门槛,保证统一居住证持有者的居民待遇。  3. “高铁、
期刊
中国的崛起,是文明的崛起,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的支撑。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思想理论的引领、没有思想活力的充分迸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谁占据了思想理论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人注目地讲了这样两句话:“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
期刊
程恩富教授是著名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50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课,近年多次出席中央领导召开的座谈会,上报的内参获得多位中央领导的批示。担任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和全国经济规律研究会
期刊
近代以来,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陷入了困境。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强势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不断全面而深入地进入中国,而其中西方思潮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也一步步加深,并大肆摧残固有的文化资源,这是儒学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儒学并没有就此沉沦为游魂,或甘于被弃置入博物馆中。一代代有智慧,有担当的儒家学者对儒学进行了理论创新,使得儒学得以“一阳来复”,“灵根再植”。事实上,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历劫不死
期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工商银行以建设人民满意银行为宗旨,对照社会大众和广大客户期盼,紧紧抓住影响客户满意度提升方面的突出问题,以转变作风为根本,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改进服务与践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坚持边学边改、即查即改、立整立改,取得了服务品质提升、人民满意度提高、群众路线更坚定的显著成效。  端正服务态度,提升窗口服务质量  银行服务不
期刊
人民论坛:您长期从事中国政治研究,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的权力分配与制衡机制?  李成:国内、国外都会有一些学者,他们往往认为中国并没有一个权力制衡的机制,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实际上,从中国的历史来说,权力限制的机制一直都是存在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会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政治体制上,无论是以前的官僚制度还是其他的体系,都有其特有的运行和制约、平衡机制。不说这么遥远的过去,就看现在
期刊
【摘要】 弗里德曼曾经说,谁能解释中国现象,谁就能得诺贝尔奖。人们提出了所谓“中国之迷”的命题,即良好的法制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是中国的法制水平很低,而经济增长却很高。西方理论家的解释是,中国的商业活动更多的不是依赖成文的法律和正式制度,而是非正式的规则。中国的潜规则与市场经济可以构成一个适当的均衡。笔者提出“国家治理体系10S协同模型”,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国家治理体系立体框架。以此研究
期刊
对话  人民论坛记者:唐教授,祝贺您入选人民论坛“2013年度十大思想人物”,请您谈谈入选后的感想?  唐任伍:我有幸入选人民论坛“2013年度十大思想人物”,深感幸运。感谢《人民论坛》杂志提供的这个平台,感谢专家和广大读者、网友的厚爱和鼓励,同时也更让我懂得“思想的力量”和“思考的珍贵”,懂得新思想的创造、思想家的诞生,需要建设一个开放的、完善的思想市场。今天的中国迎来了思想创新的好时期。  人
期刊
基层干部虽有些负面情绪,但不会带来官员“下海潮”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中央从严治吏,效果明显,百姓叫好。对此,基层干部又是怎么看呢?  杨斌华:现在有不少人反映,我也听到了这个情况,就是对于中央从严治吏,一些党员干部有观望的心态,部分干部有一点负面情绪。但是我认为通过反腐倡廉活动的持续开展,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随着干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负面心态会逐步化解的。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