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吏绝不是让官员明哲保身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干部虽有些负面情绪,但不会带来官员“下海潮”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中央从严治吏,效果明显,百姓叫好。对此,基层干部又是怎么看呢?
  杨斌华:现在有不少人反映,我也听到了这个情况,就是对于中央从严治吏,一些党员干部有观望的心态,部分干部有一点负面情绪。但是我认为通过反腐倡廉活动的持续开展,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随着干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负面心态会逐步化解的。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多的党员干部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大多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精神还是比较强烈的。虽然部分干部干事的热情在目前来看受点影响,但是随着制度健全、机制理顺,会更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的热情。
  人民论坛记者:刚才您提到了,从严治吏对官员干事的热情有一定的影响,那您觉得会不会由此引起官员用脚去投票,也就是“下海”了呢?
  杨斌华:那倒也不一定。因为人在社会上,金钱和工作成果相比较,我认为还是工作的成果对人生的价值更重要。比如中国现在好多老板挣钱很多,但他们的慈善心还是比较好的,仍要为社会做贡献。就干部队伍来看,过去我们搞基本建设、搞城市建设、搞农村建设,大部分的干部还是任劳任怨的,他们也不是全为了金钱。这种好的传统还是要继续发扬下去。而且,坦率地讲,也不是每个干部都适合去搞企业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官员在干事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为个人谋利的情况。此类官员腐败的产生原因,我认为一是监督不力,二是有些地方干部的权力太大。比如说我们要修一条马路,需要进行科学的测算,到底要花多少钱?也完全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参与,但有的领导为了徇私舞弊,就让亲戚朋友去做这个工程;为了谋取更大利益,甚至会扩大投资,本来需要投资三个亿就行,结果可能会投八个亿。再如有的部门修路,本来需要投资一个亿就行,但很可能会投三到五个亿。为什么加大投资力度,正是为了从中谋利。这类现象还是很多的。这种不良风气,也是一种贪赃枉法的体现。对此,要加大监管力度,这个是很重要的。
  公务员涨工资还得缓一缓
  人民论坛记者:有一些干部跟我们反映,从严治吏使得一部分公务员收入降低,此前的一些“隐性”补贴统统没有了。所以现在有一种声音:“打掉了公务员隐性福利之后,是不是该给公务员涨一涨工资了?”对此,您怎么看?
  杨斌华:其实,公务员工资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几十年来都存在。中国的地区差别很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贫穷地区干部的工资差距也很大,这就使得部分贫困地区干部存在着收入过低的问题。但是,从整体来看,干部的收入水平比普通老百姓还是要高的。当然,公务员是人才中的精英,他们的能力水平和所得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着不相匹配的情况。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给公务员加工资的问题,我认为还要缓一缓。可以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在百姓收入不断提升的前提下,然后再相应地提高公务员福利待遇。
  当然,对于那些任劳任怨、廉洁奉公的优秀干部,奖励仍然要放在重要位置。刚才提到了此前公务员会有一个“隐性补贴”问题,这个确实存在。但是这些收入,大多都没有按照规定来做,甚至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好了,就打一个报告,发一部分钱,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公平。从严治吏,打掉了公务员诸如此类的隐性福利,打得好!
  房地产领域的腐败仍需警惕
  人民论坛记者:近年来,我们发现官员在房地产领域的腐败现象较为突出。您如何看待官员在房地产领域的腐败呢?
  杨斌华:这个问题很重要,很多官员正是在房地产上出了很大的问题而落马。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因为近些年来房地产的收益太高了,所以房地产公司、企业都去找政府要土地。土地数量是有限的,企业要想获得土地,很多暗箱交易就产生了。房地产领域的腐败主要表现在土地拍卖制度的不完善。虽然看起来是挂牌交易了,但仍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竞争。比如,在同等条件下,央企和私企竞拍一块土地,有的私营企业恐怕要用一千万才能拍一亩,而央企可能仅需三、五百万。这个差价,实际上就是政府送给央企的利润,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房地产调控也是一门科学,市场和政府之间的作用要协调起来。我认为当前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安置房、保障房太多了,但是特大城市的安置房、保障房还要进一步加大供给。在沿海的中小城市,很多农民、市民房子一拆迁,就会分配几套房子,由此产生了很多空置房。所以并不能一概地说穷人没有房子住。据我观察,现在真正没有房子住的有这样两种人:一是城市里没有拆迁,而且收入很低的百姓,他们买不起房子,不拆迁又得不到新房子,家里的孩子长大了要结婚,就没有新房子,这部分人真的是很困难;二是大学毕业生和那些在外地打工的人,收入较低,在城市里无法安家。对于这两类人,需要政府来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其他人群,基本上不存在没有房子住的问题,大多是改善性需求。对此,我们要好好地调查研究,以更好地做好房地产的调控工作。
  重在改善干部工作作风,为老百姓、企业办实事
  人民论坛记者: 作为中国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您尤为关注企业的发展。那么,从企业发展的视角,您觉得当前中央从严治吏的着力点何在?
  杨斌华:我认为现在进行反腐倡廉并不仅仅是抓贪官,关键是要改善干部的工作作风。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干部工作作风切实地提升,要让官员为老百姓办事情、为企业办事情,今天要办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绝不能因为反腐倡廉就明哲保身,该办的事情不办,该批的事项拖沓,那就更麻烦了。因此要通过反腐倡廉提升干部的精神境界,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
  从严治吏,还需要两手抓,一手抓反腐倡廉,一手抓促进消费。中国是一个大国,十三多亿人,要发展经济,还是要靠促进消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产品的产量提升,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增产以后,增产的农产品如果卖不出去,就会烂在农民手里,这个浪费就很大了。所以,在反腐倡廉的同时,还要鼓励百姓消费,让有钱的老百姓都来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从严治吏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人民论坛记者:整体上看,您如何评价政府部门的“新整风运动”?
  杨斌华: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制度和禁令,通过近一年来的反腐倡廉,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国上下都称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推动之下,经济建设已经搞上去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官员中,一些大案、要案不断地出现,大大影响了整个经济正常的发展。所以党中央提出来,花一两年时间整治腐败,将“整风”抓到底,这完全是正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这个事情不抓,会影响我们的党长期执政的根基。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贪赃枉法、花天酒地等不良风气,给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如果不理会,不去处理,对那些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爱岗敬业的大部分的党员干部是有负面影响的。如果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得不到认可,而那些贪赃枉法、花天酒地的人反倒获得了晋升,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我认为当前中央的从严治吏,完全有必要长期坚持下去,要把这些官场不良风气彻底清除掉。当然反腐倡廉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仍需要逐步完善制度建设。
  人民论坛记者:那您觉得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加强制度建设呢?
  杨斌华:比如,对于官员公务活动的规范,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规定官员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什么场合,可以做什么事情,而且规定应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在地方,干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干部会有一些公务活动。我认为,对于这些必要的公务活动,必要的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一律不允许公务开支了,我认为是不妥的。当然,对于何谓必要的公务活动?开支的界限何在?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进一步规范。再比如,激励制度方面,我们有好的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间出现了偏差,对此,我们仍旧需要通过制度去完善,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责编/周素丽 美编/宋扬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狠抓作风、从严治吏,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中央政治局带头践行“八项规定”,到反“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反腐败取得显著成效,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上升。  尽管改作风、反腐败效果显著,但一些部门的腐败现象、一些地方的作风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违
期刊
要真正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就需要在政府行政管理预算上把关  人民论坛: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严治吏收效显著,就您观察,如何实现官风整治的常态化、制度化?  薛澜:公众对整治官风这件事很拥护,因而希望能够持续下去。而要持续,就需要建立制度和机制。这就需要我们对已经做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分清哪些是确实行之有效和能够持续的?哪些是短期内合适、但不适合长期实行的?需要对此进行分析。  目前总体来说,像对官员办
期刊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10个猜想  1. “保定为政治副中心?”  京津冀地区设置政治副中心,保定成为首选地,主要因为它在地理位置上有三个特点:它和北京、天津构成了等边三角形,又是石家庄和北京的中心点。  2. “京津冀推出统一的居住证?”  京津冀地区将适时推出统一的居住证制度,改变各地居住证制度“自行其是”的现状。问题在于如何设置统一居住证准入门槛,保证统一居住证持有者的居民待遇。  3. “高铁、
期刊
中国的崛起,是文明的崛起,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的支撑。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思想理论的引领、没有思想活力的充分迸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谁占据了思想理论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人注目地讲了这样两句话:“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
期刊
程恩富教授是著名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50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兼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课,近年多次出席中央领导召开的座谈会,上报的内参获得多位中央领导的批示。担任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和全国经济规律研究会
期刊
近代以来,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陷入了困境。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强势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不断全面而深入地进入中国,而其中西方思潮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也一步步加深,并大肆摧残固有的文化资源,这是儒学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儒学并没有就此沉沦为游魂,或甘于被弃置入博物馆中。一代代有智慧,有担当的儒家学者对儒学进行了理论创新,使得儒学得以“一阳来复”,“灵根再植”。事实上,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历劫不死
期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工商银行以建设人民满意银行为宗旨,对照社会大众和广大客户期盼,紧紧抓住影响客户满意度提升方面的突出问题,以转变作风为根本,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改进服务与践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坚持边学边改、即查即改、立整立改,取得了服务品质提升、人民满意度提高、群众路线更坚定的显著成效。  端正服务态度,提升窗口服务质量  银行服务不
期刊
人民论坛:您长期从事中国政治研究,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的权力分配与制衡机制?  李成:国内、国外都会有一些学者,他们往往认为中国并没有一个权力制衡的机制,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实际上,从中国的历史来说,权力限制的机制一直都是存在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会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政治体制上,无论是以前的官僚制度还是其他的体系,都有其特有的运行和制约、平衡机制。不说这么遥远的过去,就看现在
期刊
【摘要】 弗里德曼曾经说,谁能解释中国现象,谁就能得诺贝尔奖。人们提出了所谓“中国之迷”的命题,即良好的法制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是中国的法制水平很低,而经济增长却很高。西方理论家的解释是,中国的商业活动更多的不是依赖成文的法律和正式制度,而是非正式的规则。中国的潜规则与市场经济可以构成一个适当的均衡。笔者提出“国家治理体系10S协同模型”,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国家治理体系立体框架。以此研究
期刊
对话  人民论坛记者:唐教授,祝贺您入选人民论坛“2013年度十大思想人物”,请您谈谈入选后的感想?  唐任伍:我有幸入选人民论坛“2013年度十大思想人物”,深感幸运。感谢《人民论坛》杂志提供的这个平台,感谢专家和广大读者、网友的厚爱和鼓励,同时也更让我懂得“思想的力量”和“思考的珍贵”,懂得新思想的创造、思想家的诞生,需要建设一个开放的、完善的思想市场。今天的中国迎来了思想创新的好时期。  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