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来源 :生物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以常见园林绿化植物马蔺的花为实验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整体染色压片法观察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具体方法和结果.该方法的实验现象明显、图象清晰,且容易找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实验成功率高,可以用于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其他文献
在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中,通过探索单元与课时境脉架构的路径,形成了“递进式”任务解决型、“并联式”问题分析型和“支架式”问题探究型三种境脉架构模式。
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对教材上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加工,借助问题引发学生了解糖类的种类和功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生命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呈现了植物呼吸作用实验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从真实情境导入、发现问题到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再到回归情境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和实践发现该模式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开花时间对植物的繁殖成功至关重要.广泛分布的物种经常发生开花时间的分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为了探索植物开花行为发生适应性分化的分子机制,首先要明确调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作用的内源性RNA,大多在可变剪接过程中通过5’端和3’端反向共价连接形成闭合环状结构。目前,环状RNA的识别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从高通量测序(RNA-seq)数据中检测反向剪接位点,另一类直接从RNA序列中检测成环特征。由于数据本身和识别方法的不足,依赖高通量测序数据的识别工具存在假阳性率高和不同工具间重合率低等缺点。因此,充分利用序列本身的特征来识别环状RNA是环状RNA识别的研究方向。本文总结了8种基于序列特征预测环状R
“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新课标的教学提示。本文在梳理生物进化发展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包括神创论统治时期、进化论的萌芽、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红外热成像仪可把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化为可见的热图像。本文借助在人体、植物和动物方面的应用案例,阐述热成像应用于生物体表面测温、呈现温度分布、实时测量等的独特优势,体现热成像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潜力。
实施生物学课程思政是进一步发挥生物学课程育人功能的时代使命。本文从立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促进生物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采用“一体两翼”模式、整体联动促进课程思政的落地这三个方面,对初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本文对现行五个版本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实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凝练五版教材实验内容的亮点与特色,以期为高中一线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与建议。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为四倍体(2n=4x=48),可通过特定方法降倍成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双单倍体,2n=2x=24)。这种倍性变化反映在形态学上是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的规律变化。结合叶绿体的观察实验,进行显微镜观察马铃薯保卫细胞叶绿体的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