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体育游戏变化的目的与方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见图1)从这两匹马“在角力”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一系列的学生的运动场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识到体育游戏的一些变化正包含在其中,其中还蕴含着育人的思想。故希望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体育游戏为了什么而变,即目的是什么;怎么进行变化,即方法是什么。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和探讨。
  一、为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而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如果体育游戏的变化能为运动技能的形成服务,那么,充满趣味的体育游戏就会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也就会提高运动技能教学的效果。如图2所示,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角力游戏。角力游戏的玩法很多,最为常见的游戏方法是学生2人一组腰间放置一根绳子、面对面站立于一个圆圈中,游戏开始后,2人用力向后移动,以最先出圈的获胜。而针对运动技能形成的角力游戏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变化。
  例如:变化两人的站位后,就会为不同的运动技能教学服务。
  1.为快速跑教学而变:两人同向前后站立。在小学“快速跑与游戏”的教学中,体育教师会指导学生快速用力蹬地,以获得更快的速度,然而这个“隐形的用力蹬地力量”,怎样才能够得到显现呢?笔者就用了角力游戏的变化。将学生分成2个人一组的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绳子,每个小组站在一个圆形场地内。2人面向同一个方向前后站位,将绳子放于前面一个人的腰间,前面一个人用力蹬地向前跑步,后面一个人用力拽紧绳子不让前面的学生前进;然后,两人互换练习。在单位时间内,最先離开圆形场地的学生获胜。
  该游戏的巧妙变化与运用能够让后者通过用力拽紧绳子的感觉而感受到前者是怎样快速用力蹬地的,从而为自己的练习提供直观的体验,并且能够将“快速、充分的用力后蹬”的相对难以表现的目标变得可观测、可显现。
  2.为球类脚步动作教学而变。两人同向平行站立:在小篮球的脚步移动的教学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向什么方向用力、怎样用力等。在传统的角力游戏基础上,将两人的站位方式变成两人并排、面向同一个方向站立。游戏开始后,两人分别向两侧横向移动,可以用并步、滑步和交叉步动作,看谁最先离开圆圈。在一定的游戏时间后,两人互换位置。
  这样的游戏变化与运用,能够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了学生的移动能力,为在没有外力阻止下的快速移动提供了保障。特别是,要让学生较为清晰地感受到哪只脚先用力,以了解并步与滑步动作的区别。
  二、为增加课堂的多样性而变
  结合图3,在上文的基础上,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在两个角力的学生两边增加一些器材,就可以让游戏变得更有趣、更有挑战性,体育课堂也变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1.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变。长时间进行单一的角力游戏,必定会让学生感到视觉疲劳和练习的枯燥无味。因此,可以通过增加一定的器材和变换相应的练习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根绳子分别系于2人腰间,在两人前面的同等距离的位置上划一条线,线的前面放置若干个小沙包(也可以是废纸球、废旧羽毛球等)。游戏开始后,两人分别用力向自己的前方移动,用手迅速拿到小沙包并放在线的后面。单位时间内,看谁拿到的数量多,多的获胜。
  小沙包的增加使得角力游戏的时间增长,学生的运动负荷增加了,长时间进行游戏也不再枯燥。而且游戏的评价不再是一次性的(即:一次性比看谁先出圈),而是有多次的努力机会(即:可以有多次机会努力将小沙包放到线后)。
  2.为增强课堂的挑战性而变。角力游戏的获胜因素较为单一,即:看谁的力量大,谁的力量大谁就能获胜。对于力量小的学生来说,难以获胜,也难以获得游戏的快乐;对于力量大的学生来说,挑战性不强,也难以获得更多的成功喜悦。可以进行这样的变化,以增加获胜的因素和挑战性。将一根绳子分别系于2人腰间,在两人前面的同等距离的位置上放置若干个小沙包(也可以是废纸球、废旧羽毛球等),在小沙包的前方等距离再放置一个纸篓。游戏开始后,两人分别用力向自己的前方移动,用手迅速拿到小沙包,并快速投入到前面的纸篓中。单位时间内,看谁的纸篓中的沙包多,多的获胜。
  学生既要拿到沙包,并且还要投中,如果投不中则不计分。整个游戏看似是增加两种器材,其实质是增加了一个游戏方法,即:投准性游戏;增加了一个获胜因素,即:看谁投得准。俨然,对于力量小的学生来说,增加了获胜的可能;对于力量大的学生来说,挑战性更强。最终使得游戏的趣味性得到增加的同时,其难度和要求也增加了。此外,也可以让学生知道投准性游戏很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需要高度重视。
  三、为增强育人的内涵而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不能为了教会学生做游戏而教游戏。教师应该变化一些游戏的教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合作、在游戏中练习、在游戏中感悟,以体会到思考会让人聪明、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领悟体育教学的内涵,感受到体育教学的魅力等。图1给出的道理是小合作要放下自我,彼此尊重;大合作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一辈子的合作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这俨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教学视角,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思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就会改变自己的学习行为,就会提高育人的内涵性。
  1.为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合作而变。在上文游戏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成2个人一组,用一根绳子分别拴住腰部。游戏规则是看谁单位时间内取到的沙包多。无可厚非,大部分学生仍旧会采用上文的游戏方法进行练习。
  结合图4,可以对该游戏的教学过程进行变化:游戏的规则确定为:看哪个组两个人全部拿完沙包,最先完成的组获胜。当然,在规则的范围内允许学生的游戏方法有所变化,并且不强调必须使用规定的游戏方法。此时的课堂“炸开”了,练习方法变得多种多样了(见表1)。
  针对A类学生,教师稍作引导,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明白教师的讲解,分清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只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相应的变化等;针对B类学生,仅仅以A类作为参照进行简要讲解;夸夸C类学生,并以此作为典型介绍,以进一步加大体育游戏教学的内涵与深度。最后,结合这一个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怎样去观察与倾听,怎样去思考与判断,怎样去竞争与合作等等,让学生理解体育游戏中所蕴含的道理,以进一步提高体育游戏的育人功能。
  2.为让学生主动进行锻炼而变。当学生明白了上文的游戏取胜之道后,所有学生都运用C的方法,那么这样的游戏又减低了育人的内涵性。此时,教师可以让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大,同时绳子依旧拴在两个人的腰间。游戏开始后,两个学生要合作跑到一侧拿好沙包放在指定位置,然后跑向另一侧以完成游戏。这样的变化,将一个角力游戏变成一个合作跑的游戏。学生在自然而然中的教学环节过渡中发展了奔跑的能力,并蕴含着两个人怎样合作才能跑得快、取物快等育人的价值,进而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其他文献
2016年11月6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精准扶持’研究”(课题号:BLA160067)开题论证会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原北京师范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纯献、《体育學刊》副主编李寿荣教授、中国教育报李小伟、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王小美五位专家以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会议。课题主持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从“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
我国学前教育模式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学前教育作为幼儿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智力成长和学习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家、园、校互动教育模式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新型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幼小衔接,以及家、园、校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意见,旨在进一步促进家、园、校互动教育模式的应用,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  幼小衔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帮助幼儿顺利度过
幼儿有着充沛的精力,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念渗透到幼儿美术教育中,让幼儿自由发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依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后,自然会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并深化对活动的印象,促使自身思维模式得到发散。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时不要过于注重成绩和评分,而是尽可能让幼儿根据个人想法,自主尝试绘画和练习,通过作品进
本次研讨的案例虽然说的是立定跳远,但涉及的内容却很多,如,“空间意识”“平衡能力”“重心转移”等概念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太关注但又时刻都在运用的技能,为什么学生在运动中凸显了分化呢?这不仅仅牵涉到单个动作问题,还牵涉到技能形成本身的问题。根據Richard A.Magill的动作和运动技能概念来看两者的区别时,就会发现案例研讨中所说的“空间意识”“平衡能力”“重心转移”等内容既是动作要求,更是技能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其教育的起点。与家长相互理解、共同合作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点,更是每位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积极创新搭建家园共育平台,助力幼儿健康成长。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境  1.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组织实施“我为幼师代言”教师节活动。教师节之际,围绕“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的主题,策划举办“我为幼师代言——庆祝教师
自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广州市花都区努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在花都区教育局指导和帮助下,花都区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将其作为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也将其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花都区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局面,实现了区内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全覆盖,并涌现出众多设计科学
为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主办,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承办,重庆市教育学会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等协办的“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学研讨——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于2017年12月21-23日在重庆市西南大学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在新中国刚刚度过70华诞之际,2019年10月18日至21日,为期4天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本届活动现场展示64节体育课,线上交流371节体育课,是历届观摩展示活动以来影响最大、组织最好、方式最新、效果最佳的一次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盛会。“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转变理念,提供合作土壤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以原地侧向投掷沙包为例,按照以往的理念,教师会把引臂、屈肘、出手角度等影响投掷距离的因素告诉学生,再设计一些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如今,我们倾向于更多地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得出影响沙包投掷距离的一些因素,再通过学
针对“三人篮球”比赛规则,教练员可在不违背篮球运动基本规律的范围内对规则稍加改动,以增强趣味性,提高训练比赛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规则调整策略  1.合理利用场地与器材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二至三年級(低年级组)的队员在身高、力量、用力方法和技术运用熟练程度等方面受限。因此,在“三人篮球”训练中,低年级组可采用篮筐高度为2.75m,罚球线与球篮间距离为4m并贴标志线。这样相应地降低低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