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几种方法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是初中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学习地理让初中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发探索外面世界的愿望。尤其是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地理教学不断探索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初中地理的多种教学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地理教师能够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行素质教育,但是教学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的教学也不例外。目前,初中地理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课堂“填鸭式”教学,学生多处于死记硬背的状态。初中地理具有知识点多、知识点零散的特点,所以,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普遍感到厌烦。甚至出现学习了很长时间的学生依旧不能正确判读地球的经纬度、辨不清方向的状况。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浅谈几种新颖的地理教学方法。
  1.使用新颖的情境教学法
  使用新颖的情境教学法的目的是创造学生们熟悉、喜爱的情境,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13-15岁的初中生。
  1.1引用歌曲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会学习到有关“季风”的知识,季风随着季节、地形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牢记季风知识,可以引入歌曲《黄土高坡》,我们根据这首歌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来提出问题:黄土高原属不属于季风区?东南风和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黄土高原的高原地形对季风有什么影响?等,在歌曲中引发学生的思考。
  1.2引用古诗文
  古诗一般是古代文人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突发灵感而作,所以,古诗文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形象地反映了地理的垂直地带性;毛泽东的《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揭示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理现象;乐钧的《一翦梅》“日似金丸,月似金盘”,就反映了日、地、月三者间的距离差异。
  1.3引用有趣的故事
  引用有趣的故事,可以让枯燥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必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还是以八年级上册“季风气候”为例,可以引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当时正值隆冬,赤壁战场盛行冬季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若用火攻反而烧了自家,为此,周瑜焦虑成疾,一筹莫展,正在危急关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天象的变化,准确地预测当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会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的天气反常现象,结果助东吴火攻曹营成功,大获全胜。”如此讲述幽默风趣,学生乐听乐学,寓教于乐。
  2.运用读图启发式教学法
  地理中“图”很关键,有地图、温度示意图、雨量统计示意图等,它们都是学习地理必不可缺的一个工具,承载着地理的基本信息。比如,在最初的空间定位时,让学生们多看地图,把整个地图的基本轮廓记忆在脑海里,当老师提到“中东”或者其他某一个位置时,学生大概能回忆到它的基本地理位置,以及它四周的国家、地形,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经纬度的定义、规律等。
  大量的图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三维立体图等的使用,更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想象力以及探索能力。
  3.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学法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知识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增强。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课堂不再是唯一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因此,地理教师要转变“填鸭式”的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实现“主导者”向“引导者”角色的转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拿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当”地理老师,把学生分为小组,通过一定标准的评比,选出“地理老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加了学生们之间的竞争合作;条件允许的话,老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身观察地理现象;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
  4.注重情感教育法
  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教师经常过多地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与同学之间的情感目标。
  目前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只是根据课本,讲解知识点,让同学们强行记忆。地理是一门偏向于理科的学科,老师往往有些严谨,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这样会造成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的情况。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学生会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而讨厌这门学科,所以,地理教师一定要与同学们保持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应努力让地理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另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
  现代的学业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框架性,即让学生必备大量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引导师生都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要改变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新颖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索能力出发,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快乐,让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最终走向“探索地理”的海阔天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磊.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地理教具使用的几点浅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2]陈雪梅.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的选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3]王敏娜.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别从注重词汇积累,扎实基础,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掌握阅读技能以及培养阅读习惯等几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阅读能力;提升  1、重视词汇的积累以及文化的渗透  1.1学会积累词汇扎实阅读基础  对英语学习来说,丰富的词汇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奠定扎实的基础,有利于辅助学生英语阅读,减少学生阅读障碍,提升英文阅读速度。主要可从如下几个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情境教学也受到了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情境教学给初中英语课堂注入了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图画;故事;角色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积极的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师讲
《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科的设立,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当前各科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已经引发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其实,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现在才有,而是现在才引起我们的关注。早在我国古代,文史哲就密不可分。可见,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
【摘 要】“风能王国”丹麦近年来大力发展风能产业,风力发电稳步增长。发展大型海上风力发电场及降低海上风力发电成本已成为丹麦风电行业的发展重点,丹麦风能产业前景向好,截至2010年5月,丹麦有5052台风力涡轮机,总装机容量达3545兆瓦,据丹麦能源署的报告,丹麦有望在2050年彻底摆脱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中国和丹麦风能合作具有巨大潜力,海南和丹麦在风能方面有很多相似的东西,因此,
【摘 要】语文基本功与语文素养怎样有机结合是本文论述的核心。在课堂上通过设置话题与情境,使学生的生活阅历、体验和理想融会到教材中去,运用反差对比、拓展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与思维的延伸。学生在生动亲切的学习活动中更深刻的理解学习内容,自觉接受文化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情趣;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