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找到影响群众篮球运动发展的相关因素,为群众篮球运动在我国推广和普及提供一些经验和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群众篮球运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68-2
一、前言
随着职业篮球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也日益普及。在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开展较好,群众基础雄厚,普及率较高,人们喜欢进行篮球运动,活动相当频繁,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鉴于此,本文选取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影响徐州淮阴地区群众篮球运动的现状及主要因素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体育教师,淮阴区部分单位系统职工联赛的各球队队员及教练以及淮安市淮阴区部分俱乐部运动员及教练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10年来有关群众篮球运动方面的文章,各种期刊杂志,并通过互联网查阅了群众篮球运动的相关信息,吸取了作者对群众篮球发展的建议和观点。这些都为本论文的构思、研究方法的确立及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专家咨询法。
访谈体育领域的专家、区内某些俱乐部及单位系统职工联赛负责人、管理人员等,了解他们对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俱乐部现状的看法及对未来发展对策的见解。
(3)问卷调查法。
在淮安市淮阴区各校篮球场馆进行整体随机抽样,对参与篮球运动的团体及个人,地方篮球俱乐部以及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相关专家,个别单位系统职工联赛的工作人员及运动员进行针对论文有帮助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
(4)数理统计法。
对通过调查、访问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目的进行分类,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0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5)逻辑分析法。
搜索国内群众篮球运动相关研究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行机制及其现状,探讨目前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群众篮球运动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分析
(1)参与者的性别及年龄。
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性别比例中,男性占91.5%,女性占8.5%,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的比例。说明淮阴区的男性居民更加青睐于篮球运动,女性很少选择篮球运动作为自己的健身项目,而8.5%的女性参与者多数是职业运动员和学生;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主要集中在18岁以下及18—27岁之间,占总数的60.5%,从27岁以上参与篮球锻炼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57岁以上的居民基本上很少参与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和参与者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条件变差是影响居民参与篮球运动的主要原因。
(2)参与者的职业及收入。
篮球运动的参与需要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同时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钱用于购买篮球、运动服、运动鞋以及购买体育场馆的门票等。因此,参与者的职业和收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发展。
淮阴区篮球参与者以国企职员、学生、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为最多,占了绝大多数比例为67%,这些职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休息日和节假日比较固定。私企职员、农民及其他人员的工作比较紧张,休息时间不固定,并且也不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影响了其参与群众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参与的相对较少。
(3)参与者的动机。
在调查中发现,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动机中娱乐健身所占比例最高为43%,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广泛的提高,群众的健身意识大大增强,大众体育深入人心。提高技术所占比例为19%,持有这一动机的人主要是一些参加比赛的学生和运动爱好者。调节心情这一动机也占有较大比例为13%,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篮球运动可以舒缓压力、放松身心,因而调节心情成为了群众性篮球运动的一个重要动机。
(4)参与者的运动时间和频率。
淮阴区群众篮球参与者每次运动的时间一般选择在05-1小时的居多,占参与者总数的405%;1-15小时的参与者占235%,15-2小时的参与者占10%,超过2小时的参与者占55%,小于05小时的参与者占205%。结果表明,运动1小时以下所占比例为61%,即大部分参与者每次运动的时间都是在1小时以下,广大参与者的锻炼目的是娱乐健身,所以强度不是很大。
篮球运动参与者每周打篮球次数在3次以上的占到28%,每年打篮球少于10次的占55%,这些数据说明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2.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场地分析
打篮球需要有场地,淮阴区的群众篮球运动缺少自己专用的篮球场,一般是到学校(占765%)或是体育场馆(其中公益体育场馆占75%,收费体育场馆占14%)活动,这些场地通常设施比较齐全,有很多要收受一定的费用,而且要去打球的人也很多,场地比较紧张。
3.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消费状况分析
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篮球运动的总体消费水平不高,年度消费在400元以上的只占所有篮球运动参与者的85%,年度消费200元以下的参与者占总人数的82%。
依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淮阴区居民人均收入及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把篮球运动消费行为分为实物性消费(订阅杂志、用品设备、器材、服装鞋帽)、参与性消费(参加比赛或活动的报名费用、锻炼场地的费用)、观赏性消费(比赛、表演门票、邮票、纪念品、画册)及博弈性消费(购买篮球彩票)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实物性消费所占的比例最大为665%;为其次是参与性消费、观赏性消费、博弈性消费及其他消费,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0%、75%、35%、25%。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
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已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第一,淮阴区的男性居民更加青睐于篮球运动,女性很少选择篮球运动作为自己的健身项目;
第二,篮球运动并没有成为大众的体育运动,与参与者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三,群众自身状况的因素,运动场地和设施的缺乏以及适当的媒体宣传,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
2.建议
因此,要促进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长足发展,应该从以下几点努力:
第一,营造良好的群众篮球硬件设施;
第二,推动群众篮球运动的游戏化发展;
第三,努力争取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支持,扩大篮球普及面,壮大爱好者队伍;
第四,加强群众篮球运动的管理,改变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往日的无序性,有目的、有科学的组织和管理群众篮球运动;
第五,以繁荣校园篮球运动为突破口,促进群众篮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升平.浅谈体育消费能力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
[3]孙汉超.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聂锐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关键词:群众篮球运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68-2
一、前言
随着职业篮球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也日益普及。在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开展较好,群众基础雄厚,普及率较高,人们喜欢进行篮球运动,活动相当频繁,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鉴于此,本文选取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影响徐州淮阴地区群众篮球运动的现状及主要因素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体育教师,淮阴区部分单位系统职工联赛的各球队队员及教练以及淮安市淮阴区部分俱乐部运动员及教练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10年来有关群众篮球运动方面的文章,各种期刊杂志,并通过互联网查阅了群众篮球运动的相关信息,吸取了作者对群众篮球发展的建议和观点。这些都为本论文的构思、研究方法的确立及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专家咨询法。
访谈体育领域的专家、区内某些俱乐部及单位系统职工联赛负责人、管理人员等,了解他们对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俱乐部现状的看法及对未来发展对策的见解。
(3)问卷调查法。
在淮安市淮阴区各校篮球场馆进行整体随机抽样,对参与篮球运动的团体及个人,地方篮球俱乐部以及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相关专家,个别单位系统职工联赛的工作人员及运动员进行针对论文有帮助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
(4)数理统计法。
对通过调查、访问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目的进行分类,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0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5)逻辑分析法。
搜索国内群众篮球运动相关研究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行机制及其现状,探讨目前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群众篮球运动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分析
(1)参与者的性别及年龄。
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性别比例中,男性占91.5%,女性占8.5%,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的比例。说明淮阴区的男性居民更加青睐于篮球运动,女性很少选择篮球运动作为自己的健身项目,而8.5%的女性参与者多数是职业运动员和学生;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参与者主要集中在18岁以下及18—27岁之间,占总数的60.5%,从27岁以上参与篮球锻炼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57岁以上的居民基本上很少参与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和参与者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条件变差是影响居民参与篮球运动的主要原因。
(2)参与者的职业及收入。
篮球运动的参与需要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同时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钱用于购买篮球、运动服、运动鞋以及购买体育场馆的门票等。因此,参与者的职业和收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发展。
淮阴区篮球参与者以国企职员、学生、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为最多,占了绝大多数比例为67%,这些职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休息日和节假日比较固定。私企职员、农民及其他人员的工作比较紧张,休息时间不固定,并且也不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影响了其参与群众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参与的相对较少。
(3)参与者的动机。
在调查中发现,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动机中娱乐健身所占比例最高为43%,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广泛的提高,群众的健身意识大大增强,大众体育深入人心。提高技术所占比例为19%,持有这一动机的人主要是一些参加比赛的学生和运动爱好者。调节心情这一动机也占有较大比例为13%,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篮球运动可以舒缓压力、放松身心,因而调节心情成为了群众性篮球运动的一个重要动机。
(4)参与者的运动时间和频率。
淮阴区群众篮球参与者每次运动的时间一般选择在05-1小时的居多,占参与者总数的405%;1-15小时的参与者占235%,15-2小时的参与者占10%,超过2小时的参与者占55%,小于05小时的参与者占205%。结果表明,运动1小时以下所占比例为61%,即大部分参与者每次运动的时间都是在1小时以下,广大参与者的锻炼目的是娱乐健身,所以强度不是很大。
篮球运动参与者每周打篮球次数在3次以上的占到28%,每年打篮球少于10次的占55%,这些数据说明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2.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场地分析
打篮球需要有场地,淮阴区的群众篮球运动缺少自己专用的篮球场,一般是到学校(占765%)或是体育场馆(其中公益体育场馆占75%,收费体育场馆占14%)活动,这些场地通常设施比较齐全,有很多要收受一定的费用,而且要去打球的人也很多,场地比较紧张。
3.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消费状况分析
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篮球运动的总体消费水平不高,年度消费在400元以上的只占所有篮球运动参与者的85%,年度消费200元以下的参与者占总人数的82%。
依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淮阴区居民人均收入及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把篮球运动消费行为分为实物性消费(订阅杂志、用品设备、器材、服装鞋帽)、参与性消费(参加比赛或活动的报名费用、锻炼场地的费用)、观赏性消费(比赛、表演门票、邮票、纪念品、画册)及博弈性消费(购买篮球彩票)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实物性消费所占的比例最大为665%;为其次是参与性消费、观赏性消费、博弈性消费及其他消费,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20%、75%、35%、25%。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
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已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第一,淮阴区的男性居民更加青睐于篮球运动,女性很少选择篮球运动作为自己的健身项目;
第二,篮球运动并没有成为大众的体育运动,与参与者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三,群众自身状况的因素,运动场地和设施的缺乏以及适当的媒体宣传,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
2.建议
因此,要促进淮安市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的长足发展,应该从以下几点努力:
第一,营造良好的群众篮球硬件设施;
第二,推动群众篮球运动的游戏化发展;
第三,努力争取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支持,扩大篮球普及面,壮大爱好者队伍;
第四,加强群众篮球运动的管理,改变淮阴区群众篮球运动往日的无序性,有目的、有科学的组织和管理群众篮球运动;
第五,以繁荣校园篮球运动为突破口,促进群众篮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升平.浅谈体育消费能力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
[3]孙汉超.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聂锐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