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幻想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长于幻梦的格列柯到惯于描绘私密空间的委拉斯开兹,西班牙美学风格在自16世纪伊始的黄金年代里得到肯定与确认。之后两个半世纪里,这种风格控制着西班牙的艺术发展,与这个国家的王权一样延续着并得以与其他艺术强国相抗衡,但再无一人能担当起承载整个西班牙艺术使命之重任。直到18世纪,出现了无可争议的伟大画家戈雅,这位天才画家在充分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得以彻底超越其前辈,成为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当之无愧的新一代艺术偶像。西方美术史学家高度赞誉这位划时代的人物:“近代的欧洲绘画,是从戈雅开始的”。
  18世纪中叶的西班牙,正处于艺术风格的转型期,当时埃尔·格列柯和委拉斯开兹等大师的精神仍引领着西班牙的艺术界。格列柯这位神秘的克里特人被视为西班牙艺术的灵魂,他夸张而变形的绘画揭示了人类无处不在的悲剧意识,明确的暗示性和表现主义手法是对西班牙特有的地域与宗教氛围的精神响应;里贝拉的艺术秉承了甚至比卡拉瓦乔更大胆的现实主义,在对西班牙平民、渔夫的日常描绘中展现西班牙人特有的严峻性格和坚韧不拔;苏巴朗倾心于描绘静寂的僧侣世界,展现出宗教特有的庄严与缄默的隐忍价值观;委拉斯开兹则在塞维利亚民族气质的影响下接受卡拉瓦乔和威尼斯画派的影响,以卓越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造型给西班牙绘画树立了现实主义的最高尊严。
  黄金年代铸就了西班牙的绘画传统,同样重要的是已有的成就为这个充满灵性的民族留下了极其独特的视觉经验。两条并行交错的线相互缠绕并推动西班牙艺术向前发展:委拉斯开兹高超的绘画技巧造就了新一代大师丰厚的创作土壤,而格列柯笔下的神秘主义在戈雅那里得到重新展现。戈雅,成为集合这些前辈优秀传统于一身的人物。一方面,他继承了西班牙根底深厚的现实主义绘画传统,另一方面,与无数西班牙天才一样,戈雅的个性决定了他终究成为一个传统的异数。
  戈雅1746年出生于萨拉戈萨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民风彪悍、富于反叛精神的地区给予戈雅顽强不屈的艺术个性。他曾到意大利游历,学习了意大利艺术之后又回到西班牙。1771年起,他进入了一段漫长而又成功的宫廷画家的职业生涯,成为当时西班牙贵族肖像画的知名画家。然而,戈雅身处的那个时代是西班牙政治上极为动荡的年代,在见证了法国大革命和波旁王朝的复辟后,世人都经历了思想认识上翻天覆地的变化。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意味着法国王权统治的终结,革命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整个欧洲。目睹着残酷现实的戈雅,无疑感同身受于其中,尤其在他耳聋之后,迸发出空前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戈雅理性思考的最大体现,不是他的油画,而是他的版画作品,其中尤以《奇想集》和《战争的灾难》最为著名。由80幅版画构成的《奇想集》(Capriccio)是一部描绘西班牙社会的风情画卷。戈雅继承了前辈里贝拉等人的版画传统,用瞬间攫取的动作与光影技巧制造出即时性的视觉效果。戈雅在创作中大胆试验新的表达与创作手法,《奇想集》中的一些作品,堪称艺术史上的杰作。
  “Capriccio”原本是意大利文,有着幻想的意思。经过戈雅的诠释,表达出一种对现实进行扭曲的意思。《奇想集》中的作品,最初是对写生或印象中的画面,通过版画的雕版工艺记录下来,并最终在纸上印制。作者在创作中希望表达一种自由的理念,无论是作品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在刻画一出出人生悲喜剧。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戈雅已经失聪,但这也使他能够更加敏锐地洞察现实社会与内心世界,倾听时代的声音,诠释人们的行为,捕捉包括穷人、教会、贵族、皇室在内的各个阶层人性的弱点,激情、自私、谎言、虚荣都在他的作品中被高调地刻画了出来。通过无与伦比的精确刻画,戈雅描绘出一个没有色彩的残酷世界,勾勒出一系列失去人性的人类肖像。为了召告世界,戈雅用充满怪诞与恐怖的符号,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简洁、尖锐,但又不乏西班牙式的黑色幽默与讽刺。有人认为戈雅对世间的事物已不再抱有希望,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与之相反,戈雅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想通过对世界的怪诞、堕落现象的批判,使社会与世界回归理性,重塑世间的道德。
  《奇想集》于1799年开始出版。这一系列作品引起了神职人员及法官的关注,被视为对西班牙社会的公然挑战。在两天之内,戈雅就销售出了27套,但却受到了宗教审判所的威胁,要求其停止销售。与此同时,西班牙又陷入新的政治危机。1807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他的兄弟约瑟夫·波拿巴迫使国王退位。民众在1808年制造了一系列的骚乱,就如戈雅著名的作品《5月2号的起义》和《5月3日的剪影》所现。启蒙与革命是两股并不调合的力量,理性主义和个人思想的自由往往在实践中会产生冲突与碰撞。
  戈雅目睹了战争的暴力与悲剧之后,又创作了另一部更加著名的由80幅作品组成的版画集《战争的灾难》。战场上的死亡场景,被枪杀的堆积如山的尸体,战争所导致的饥荒等等,构成残酷战争的系列画面。在英雄主义的粉饰与最直接的视觉呈现之间,戈雅选择了后者,他用战地记者一样敏感而尖锐的眼光描绘出一个被战争所摧毁的国家惨状。《战争的灾难》系列作品从《为即将发生之事而悲哀》这一幅作品开始,在这幅画作中,一个男子被暗色的背景所包围,张开双臂,双眼无助地仰望上天。戈雅通过夜色的隐喻以及暗色调的使用,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绝望与人世间的混乱。明知自己身处苦难而又无法避开,这是一种莫大的痛苦。戈雅通过画面暗示出基督形象,站在高处俯看各个历史事件和一场场战争灾难,表达了上天对战争的恐惧、无助与绝望。这一作品系列,不仅是爱国情绪的体现,而且是对绘画表现力的另一次探索。通过这一组作品,戈雅想告诉大家,在社会力量与历史面前,人随时会沦为受害者或施害者。在极端的环境下,改革和自由的倡导者,有时会变成暴力的侵略者,而那些抵抗者的行为,往往又违反了人们的道德准则。戈雅用版画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在西班牙黄金时代行将结束的18、19世纪,戈雅重新建立起模拟自然与展现绘画现实两个看似对立的真实,并到达了艺术的顶峰。绘画的真相超越叙事再现之后是否已经完全走向内在的自省?戈雅的作品带给我们简单而复杂的回应。戈雅以多方面的杰出才能将复杂的形式与主题展现于世人面前。他对视觉形象表达得直接与尖锐,对即时性手法与出人意外手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对传统历史画技巧的颠覆,都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而其作品中的道德性、美学性和把握主题的敏锐性,在当时都是非常超前的,即便在今天也不失其现实意义。正像戈雅所呈现的版画世界一样,西班牙艺术始终处于一系列现实与幻想相互制约的平衡之下,并以历史的方式带给人们新的视觉真理。战争与幻想,奇情与冷静,是戈雅留给世人的一个超越现实的艺术世界。
  (汪瑞/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其他文献
鲍古风的画作《和风·清音》此次一举夺得了2014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的最高奖,是一点也不令人意外的,因为,任何人只要站在这幅质朴之至而又情意浓浓的作品前,就不会不有所感和有所思的。  佳作的问世常常不是偶然的现象。经管作者在以往的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已经风生水起,成绩不菲,获得过各种各样的奖项;但是,这一次无疑是其有史以来荣膺过的最有分量的奖项。我相信,与几乎所有走上艺术道路的年轻人一样,鲍古
郑永春,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已经圆满收官, “探、登、驻”三大阶段已在路上。探月阶段完成之后,必然要进行登月和月面驻留的工作,对月壤的研究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开发月球。  研究月壤为何重要?  我们看月球的土壤结构:表面有1层1-2厘米厚的月尘,然后是3-10米厚的月壤;月
[内容摘要] “文革”美术,是政治运动催生出的一种特定条件下的艺术种类,是在极“左”思想指导下由艺术家遵照命题创作出来的一种政治艺术。  本文之所以选择广东“文革”时期的“组织创作”这一课题,是因为:首先,组织创作是“文革”美术极具特点的创作方式,是“文革”美术创作的核心。其原因是广州独有的广交会——当时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唯一窗口,农讲所——革命遗址,广东美术在全国当时十分突出,其意义不在于是否为
随着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推广,如何利用科普场馆的展品展项更好地开展校外科学实践活动或课程,是场馆科普教育工作人员及学校科学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以广东科学中心展品展项“变速器”为基础,结合《義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技术与工程”领域5-6年级教学内容,引入5E教学模式,开展以“齿轮传动之美”为主题的场馆专项探究课。本课程是校内科学课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实践,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
“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美国中小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自2010年第25届创新大赛开始,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合作开展“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评选活动,每年选拔和奖励10所在科学教育中有出色成绩的中小学校,并在全国创新大赛终
自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艺术家钟涵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炽热的人文情怀在油画创作、美术研究以及美术教育领域耕耘不辍,从艺60年,留下了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从教50年,影响了众多孜孜以求的专业学子。他的艺术创作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大背景下的文化理想,在融合外来艺术、建构中国油画时代文化精神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中国油画艺术的现代转型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3
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相信,同志们在整风过程中间,在今后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间,一定能够改造自己和自己作品的面貌,一定能够创造出许多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的作品,一定能够把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
屋顶上垂落的长条锡箔纸、桌椅上搭建的简易轨道、经过改装的奇特水桶、装有五颜六色液体的瓶子、会发光的酒杯、蒙着橡皮薄膜的可乐瓶、磁铁、电线、绳子、空牛奶盒、学生作品……2012年4月“做中学”高级教师研修活动的教室被布置成1间有趣的科学工作室。2天中,40名小学教师、教研员、科技场馆教育项目工作人员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Hans Persson教授、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叶兆宁教授共同探讨如何将创造
[内容摘要]工艺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富民族特色和地域风貌的文化样态。在近现代进程中,日本的工艺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同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密切相关。可以说,日本广泛而又深入的民俗学研究以及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为工艺文化的“活态”存在和良性发展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民俗学工艺文化活态发展  一、民俗与工艺文化的关系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传统工艺文化
选题背景  花生是海南农民长年耕种的经济农作物,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收获花生的季节。一天,我随奶奶一起到花生地里摘花生,我俩摘了1个多小时,也只摘了七八斤重。而这时我的手臂已感到酸麻,手指头也红肿有阵阵痛感了。我看到过有些人不用手摘花生,而是手抓花生植株,猛力往箩筐口边横架着的木棒上摔打,使花生果柄折斷,让花生果掉在箩筐里。这种“摔打法”虽然要比“手摘法”采摘花生快些,但半天用力摔打下来,手臂也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