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班级发生了三起同类型的“连环案件”,即有人犯错但无人承认,且所有“案件”的源头皆指向悦悦。针对这三起“案件”,作为“名侦探”的我明察秋毫,根据“案发现场”的状况及当事人的反应,经仔细询问,最终确定悦悦就是“幕后黑手”。作为教师的我继续深入调查“案件”,从各个角度细致分析“案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在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后,悦悦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承认了错误,承担了后果,并及时进行了弥补。
案件一:午睡前,幼儿跑来告状:“老师,小马桶里都是屎,外面也好臭呀!”“老师,是悦悦拉的。”于是,我进入厕所,仔细观察了“证物”,发现有点稀。我猜测真正的“罪犯”可能有点拉肚子,怕他(她)肚子不舒服,而且弄到裤子上也很不卫生。于是,我走到大家口中的“嫌疑犯”悦悦身边询问,可是她一口否认。我又问了一遍其他小朋友,有两名幼儿说是悦悦,我便查看了她的裤子,并没有发现问题。碍于证据不足,我又重新询问了全班幼儿,确定是否有人大便,没人承认,我只能再问一遍:“没大便的举手。”全班幼儿都举手了,依然没人承认。下午带班的时候,我尤其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担心有幼儿肚子不适,但并没有任何情况发生。
案件二:某天午餐的菜是清蒸鳕鱼和西兰花。虽然我没有吃,但是今天的西兰花看着外形就偏硬一些。半个小时过去了,幼儿陆续吃好了,第一组只剩下悦悦一个人。我看到阿姨走了过去:“悦悦,不能把西兰花扔到地上哦。”“不是我扔的!”“怎么不是你,我看到就是你扔的!”“不是我!”说着悦悦把脚下的西兰花踩得更烂了。“咦!你这个孩子怎么能不承认呀!”眼看阿姨的态度渐渐凶了起来,我把阿姨拉到一边询问情况。原来阿姨看到悦悦把不喜欢的西兰花全扔到地上,并用脚踩烂企图蒙混过关,关键悦悦还不承认错误。
于是,我走过去,一眼就看到了地上的西兰花,便再次询问悦悦情况,她还是不承认,说不是她干的。我又追问:“那是谁扔的?”她答不上来,但是坚定地表示不是自己。其他幼儿也纷纷凑上来,不管看到没看到,嘴里都开始念叨:“就是悦悦。”“悦悦把不吃的西兰花扔地上,真不讲卫生。”面对阿姨的批评、我的质疑、幼儿的念叨,悦悦脸不红心不跳,仍然表示不是自己。
当天我也找到悦悦的妈妈沟通了情况。据悦悦的妈妈所说,悦悦从小习惯吃辅食,特别喜欢吃软软的东西,像猪肉、牛肉都要切很小块才吃,青菜、西兰花一定要剁碎了才吃,所以今天的菜根本不合她的胃口。但是与今天类似的情况家长并没有发现,表示以后会着重关注。
案件三:午餐后,由于场地问题,吃完饭的幼儿到教室外自由活动。某天,外面的小小监督员跑过来告状:“老师,悦悦和小宝把琪琪的照片涂黑了。”我马上到教室外面,看到琪琪椅子上照片的眼睛被涂上了浓浓的黑眼圈,非常难看。我当时也非常生气,于是大声询问悦悦和小宝:“到底是谁干的?”小宝委屈但很坚定地说是悦悦,而悦悦同样坚定地表示是小宝。我开始询问周边的幼儿,他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是悦悦,有的说是小宝。我估计他们也没真正看到是谁,便再次仔细观察“案发现场”,惊奇地发现,小宝在练数字,手里拿的是铅笔,而悦悦在画画,用的是勾线笔。再对照琪琪照片上的痕迹,很明显,“幕后黑手”即将暴露。“好,你们看一下琪琪的照片,上面是哪种笔画的?”“勾线笔”幼儿异口同声。“那谁手里拿的勾线笔?”“是悦悦!是悦悦画的!”“不是我。”悦悦还是一口咬定。我强行压着火:“你还确定不是你吗?难道是小宝拿着你手里的勾线笔画的吗?”“对!就是小宝拿着我手里的勾线笔画的。”悦悦说得云淡风轻,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实在没有办法,我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我掏出手机:“保安师傅,麻烦你调一下监控看看到底是谁干的,顺便拨打110把警察叔叔也叫上,把这个‘坏人’带走吧,自己做了错事不仅不承认还嫁祸别人。”演完这么一出,我看到悦悦眼睛里有一丝丝躲闪和恐惧,便再次询问:“悦悦,是你吗?”她点了点头。“快去拿抹布沾点水帮琪琪擦干净!”“好的。”
回顾这三起“连环案件”,“作案”性质非常一致,就是悦悦犯错但不肯承认,虽然不算是大错,但也绝对不能忽视。悦悦究竟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撒谎,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嫁祸他人呢?
(一)悅悦行为分析
反观悦悦平时的表现,也算是大家眼里的“别人家的幼儿”,聪明伶俐,学习认真;自理能力强,小班下学期就知道自己把衣服、裤子叠得整整齐齐放到垫子底下再睡觉;动作发展也不错,美术好、体育好,别人刚开始练习涂色,她就能比较均匀地涂色并做到基本不涂到轮廓外,别人刚开始练习跳绳,她就已经能连续跳20多个;待人有礼貌,与同伴相处很融洽。除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几乎挑不出悦悦的任何毛病。
但是各方面越优秀的幼儿,自尊心就越强,她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各方面都是班中的佼佼者,当然不愿意自己身上出现任何“污点”,而最近她犯的这些小错误却恰恰标志了“小污点”的产生。越是这样的幼儿,才越会企图把自己的错误掩饰得天衣无缝。犯错没关系,关键是要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后果,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二)教师自我反思
身为人民教师,我也要深刻反思自己。前面两件事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一方面,我存在从众心理,觉得悦悦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所以把这两件事定位成偶发事件;另一方面,我觉得每个幼儿都有自尊心,她不愿承认,应该是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而且不愿意因这个错误被放大而成为大家的笑柄。由于我不当的处置,导致悦悦一错再错。因此,不论出现任何情况,教师都要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作出最恰当的判断,并给予最及时的帮助,纠正幼儿的错误,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类是放任型,家长对于幼儿的行为完全放任,不管不顾,纵容幼儿的一切,导致幼儿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只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另一类是过于民主,凡事以幼儿为中心,凡事征求幼儿的意见,让幼儿觉得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导致幼儿过分自我,一旦得不到大家的关注就会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
(一)班级活动
当天下午,我组织幼儿阅读绘本《西奥多和会说话的蘑菇》。绘本中讲述了小老鼠西奥多由于没有什么本领,只能靠撒谎赢得大家的尊重,最后付出了代价,直接消失在大家生活中的故事。听完,幼儿感触颇多,有的说:“不能撒谎”,有的说:“不能随便相信别人的话”,有的说:“西奥多撒谎很不好,要努力读书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悦悦说:“我不喜欢撒谎的幼儿,不想跟他们玩。”一个简单的绘本,幼儿收获如此之多,我想这就是绘本的魅力吧。
同时,我在语言区添置了一系列类似的绘本,如《木偶奇遇记》《说谎公主与盲眼王子》《不是我》《毛渣渣的小药丸》等,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和同伴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让幼儿徜徉于绘本的海洋,给予幼儿正面的力量,让幼儿能真正规避撒谎的行为。
(二)家庭支持
我认为通过绘本阅读和开展班级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当天放学,我直接把悦悦的妈妈留了下来,把这三件事原原本本地说给了悦悦妈妈听。悦悦妈妈全程没有说话,但神色凝重,听完表示回家一定关注,只是因还没想到好的对策而频频摇头。我想,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别人无法替代的角色,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所以,这些事情必须让悦悦妈妈知道,我相信悦悦妈妈会用她的方法为悦悦指明方向。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就在大家淡忘这些事后,在快乐的迎新美食分享会上,突然又发生了一件事。“老师,地上有车厘子的核,好几个。”我循声看过去,好巧不巧又是第一组。“对呀,车厘子的核怎么会在地上呢?老师说了车厘子的核要先吐在桌子上的垃圾盘里,再倒到厨余垃圾桶里。”“不是我。”“也不是我。”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起来。就在這时,悦悦站了起来:“老师,是我扔的。”虽然声音不大,但大家都听清了,也明显看出了悦悦的小脸微微泛红。于是,我立马回应:“没关系,悦悦,扫干净就好啦。”“好的,老师。”说着,悦悦一蹦一跳地拿来扫帚和簸箕,把脚下的核扫干净了,还稳稳地倒进了厨余垃圾桶里。“真不错!有时我们难免会犯错误,就像今天悦悦这样,虽然把车厘子核吐到了地上,没有注意卫生,但是她能主动承认,认真打扫干净,勇敢承担后果,并及时进行弥补,还是值得表扬的!”对于悦悦的行为,我也及时给予了肯定,同时用悦悦的事例告诫大家不要撒谎。
通过一个月的时间,悦悦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做到不撒谎、不掩饰,勇于承认,有担当。恭喜你悦悦,你成功了!也恭喜自己,恭喜悦悦妈妈,我们都成功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
一、“案情”回顾
案件一:午睡前,幼儿跑来告状:“老师,小马桶里都是屎,外面也好臭呀!”“老师,是悦悦拉的。”于是,我进入厕所,仔细观察了“证物”,发现有点稀。我猜测真正的“罪犯”可能有点拉肚子,怕他(她)肚子不舒服,而且弄到裤子上也很不卫生。于是,我走到大家口中的“嫌疑犯”悦悦身边询问,可是她一口否认。我又问了一遍其他小朋友,有两名幼儿说是悦悦,我便查看了她的裤子,并没有发现问题。碍于证据不足,我又重新询问了全班幼儿,确定是否有人大便,没人承认,我只能再问一遍:“没大便的举手。”全班幼儿都举手了,依然没人承认。下午带班的时候,我尤其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担心有幼儿肚子不适,但并没有任何情况发生。
案件二:某天午餐的菜是清蒸鳕鱼和西兰花。虽然我没有吃,但是今天的西兰花看着外形就偏硬一些。半个小时过去了,幼儿陆续吃好了,第一组只剩下悦悦一个人。我看到阿姨走了过去:“悦悦,不能把西兰花扔到地上哦。”“不是我扔的!”“怎么不是你,我看到就是你扔的!”“不是我!”说着悦悦把脚下的西兰花踩得更烂了。“咦!你这个孩子怎么能不承认呀!”眼看阿姨的态度渐渐凶了起来,我把阿姨拉到一边询问情况。原来阿姨看到悦悦把不喜欢的西兰花全扔到地上,并用脚踩烂企图蒙混过关,关键悦悦还不承认错误。
于是,我走过去,一眼就看到了地上的西兰花,便再次询问悦悦情况,她还是不承认,说不是她干的。我又追问:“那是谁扔的?”她答不上来,但是坚定地表示不是自己。其他幼儿也纷纷凑上来,不管看到没看到,嘴里都开始念叨:“就是悦悦。”“悦悦把不吃的西兰花扔地上,真不讲卫生。”面对阿姨的批评、我的质疑、幼儿的念叨,悦悦脸不红心不跳,仍然表示不是自己。
当天我也找到悦悦的妈妈沟通了情况。据悦悦的妈妈所说,悦悦从小习惯吃辅食,特别喜欢吃软软的东西,像猪肉、牛肉都要切很小块才吃,青菜、西兰花一定要剁碎了才吃,所以今天的菜根本不合她的胃口。但是与今天类似的情况家长并没有发现,表示以后会着重关注。
案件三:午餐后,由于场地问题,吃完饭的幼儿到教室外自由活动。某天,外面的小小监督员跑过来告状:“老师,悦悦和小宝把琪琪的照片涂黑了。”我马上到教室外面,看到琪琪椅子上照片的眼睛被涂上了浓浓的黑眼圈,非常难看。我当时也非常生气,于是大声询问悦悦和小宝:“到底是谁干的?”小宝委屈但很坚定地说是悦悦,而悦悦同样坚定地表示是小宝。我开始询问周边的幼儿,他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是悦悦,有的说是小宝。我估计他们也没真正看到是谁,便再次仔细观察“案发现场”,惊奇地发现,小宝在练数字,手里拿的是铅笔,而悦悦在画画,用的是勾线笔。再对照琪琪照片上的痕迹,很明显,“幕后黑手”即将暴露。“好,你们看一下琪琪的照片,上面是哪种笔画的?”“勾线笔”幼儿异口同声。“那谁手里拿的勾线笔?”“是悦悦!是悦悦画的!”“不是我。”悦悦还是一口咬定。我强行压着火:“你还确定不是你吗?难道是小宝拿着你手里的勾线笔画的吗?”“对!就是小宝拿着我手里的勾线笔画的。”悦悦说得云淡风轻,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实在没有办法,我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我掏出手机:“保安师傅,麻烦你调一下监控看看到底是谁干的,顺便拨打110把警察叔叔也叫上,把这个‘坏人’带走吧,自己做了错事不仅不承认还嫁祸别人。”演完这么一出,我看到悦悦眼睛里有一丝丝躲闪和恐惧,便再次询问:“悦悦,是你吗?”她点了点头。“快去拿抹布沾点水帮琪琪擦干净!”“好的。”
二、“案件”分析
回顾这三起“连环案件”,“作案”性质非常一致,就是悦悦犯错但不肯承认,虽然不算是大错,但也绝对不能忽视。悦悦究竟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撒谎,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嫁祸他人呢?
(一)悅悦行为分析
反观悦悦平时的表现,也算是大家眼里的“别人家的幼儿”,聪明伶俐,学习认真;自理能力强,小班下学期就知道自己把衣服、裤子叠得整整齐齐放到垫子底下再睡觉;动作发展也不错,美术好、体育好,别人刚开始练习涂色,她就能比较均匀地涂色并做到基本不涂到轮廓外,别人刚开始练习跳绳,她就已经能连续跳20多个;待人有礼貌,与同伴相处很融洽。除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几乎挑不出悦悦的任何毛病。
但是各方面越优秀的幼儿,自尊心就越强,她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各方面都是班中的佼佼者,当然不愿意自己身上出现任何“污点”,而最近她犯的这些小错误却恰恰标志了“小污点”的产生。越是这样的幼儿,才越会企图把自己的错误掩饰得天衣无缝。犯错没关系,关键是要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后果,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二)教师自我反思
身为人民教师,我也要深刻反思自己。前面两件事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一方面,我存在从众心理,觉得悦悦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所以把这两件事定位成偶发事件;另一方面,我觉得每个幼儿都有自尊心,她不愿承认,应该是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而且不愿意因这个错误被放大而成为大家的笑柄。由于我不当的处置,导致悦悦一错再错。因此,不论出现任何情况,教师都要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作出最恰当的判断,并给予最及时的帮助,纠正幼儿的错误,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类是放任型,家长对于幼儿的行为完全放任,不管不顾,纵容幼儿的一切,导致幼儿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只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另一类是过于民主,凡事以幼儿为中心,凡事征求幼儿的意见,让幼儿觉得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导致幼儿过分自我,一旦得不到大家的关注就会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
三、补救措施
(一)班级活动
当天下午,我组织幼儿阅读绘本《西奥多和会说话的蘑菇》。绘本中讲述了小老鼠西奥多由于没有什么本领,只能靠撒谎赢得大家的尊重,最后付出了代价,直接消失在大家生活中的故事。听完,幼儿感触颇多,有的说:“不能撒谎”,有的说:“不能随便相信别人的话”,有的说:“西奥多撒谎很不好,要努力读书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悦悦说:“我不喜欢撒谎的幼儿,不想跟他们玩。”一个简单的绘本,幼儿收获如此之多,我想这就是绘本的魅力吧。
同时,我在语言区添置了一系列类似的绘本,如《木偶奇遇记》《说谎公主与盲眼王子》《不是我》《毛渣渣的小药丸》等,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和同伴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让幼儿徜徉于绘本的海洋,给予幼儿正面的力量,让幼儿能真正规避撒谎的行为。
(二)家庭支持
我认为通过绘本阅读和开展班级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当天放学,我直接把悦悦的妈妈留了下来,把这三件事原原本本地说给了悦悦妈妈听。悦悦妈妈全程没有说话,但神色凝重,听完表示回家一定关注,只是因还没想到好的对策而频频摇头。我想,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别人无法替代的角色,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所以,这些事情必须让悦悦妈妈知道,我相信悦悦妈妈会用她的方法为悦悦指明方向。
四、“案件”后续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就在大家淡忘这些事后,在快乐的迎新美食分享会上,突然又发生了一件事。“老师,地上有车厘子的核,好几个。”我循声看过去,好巧不巧又是第一组。“对呀,车厘子的核怎么会在地上呢?老师说了车厘子的核要先吐在桌子上的垃圾盘里,再倒到厨余垃圾桶里。”“不是我。”“也不是我。”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起来。就在這时,悦悦站了起来:“老师,是我扔的。”虽然声音不大,但大家都听清了,也明显看出了悦悦的小脸微微泛红。于是,我立马回应:“没关系,悦悦,扫干净就好啦。”“好的,老师。”说着,悦悦一蹦一跳地拿来扫帚和簸箕,把脚下的核扫干净了,还稳稳地倒进了厨余垃圾桶里。“真不错!有时我们难免会犯错误,就像今天悦悦这样,虽然把车厘子核吐到了地上,没有注意卫生,但是她能主动承认,认真打扫干净,勇敢承担后果,并及时进行弥补,还是值得表扬的!”对于悦悦的行为,我也及时给予了肯定,同时用悦悦的事例告诫大家不要撒谎。
通过一个月的时间,悦悦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做到不撒谎、不掩饰,勇于承认,有担当。恭喜你悦悦,你成功了!也恭喜自己,恭喜悦悦妈妈,我们都成功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