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作为初中阶段学习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科目,也是学生历史素养得以提升的关键。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和传授,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本文也是基于这一目的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38
一、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依然还是像传统教学一样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是很难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的,这个时候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障。就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被动、机械地展开记忆与学习,很少会对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以及思考,从而也就尚未形成完善的历史教学体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也从问题意识培养的价值着手,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价值
现如今,在我国教育领域,对于问题意识这一理念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不同学者对于这一理念也存在不一样的想法和观点,有学者认为问题意识就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所遇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随之而产生探究、焦虑、疑虑等心理变化,之后再由这一心理变动而产生的问题思考以及分析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想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点和内容,就必然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与探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真实的历史。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将有关历史事件和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也就无法从中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进而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可是,教师如果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就能在分析以及探究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加深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最终也就能够在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问题分析以及解决能力,促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措施
1. 创设环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出较为良好的环境,借助于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提出有关于历史知识点教学的相关内容,这样就能够借助于有趣且开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历史思考以及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也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为學生构建出培养问题意识的环境,通过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点学习与思考的兴趣,从而也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身到历史学习之中。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秦帝国的兴亡》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导入环节就可以借助于猜谜语以及提问的方式来创设出较为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环境,如:“同学们,半部《春秋》大义朝代名,你们知道是什么朝代吗?”以此来引入“秦”,之后再让学生回忆一下战国时期一共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有效的导入,以此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这一知识点的兴趣,同时也能在问题情境下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问题意识得以激发和培养。
2. 加强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加强重视,还需要加强引导,通过有效的手段以及氛围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主动的提出质疑,其问题意识才能得到有效的唤醒和激发,进而才能真正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表达自身想法和观点,最终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目的。为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大量历史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且引导学生就资料以及教材中的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支持、否定、赞扬亦或者是质疑等等,同时使用一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一味的进行批评或者反对,不能打击学生问题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反而应该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这一方式来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和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一历史学习环境下提高自身问题意识。
3. 加强训练,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除了上述几点措施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通过有效的训练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以及分析、解决能力。学生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性,而其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则会影响其所提出的问题层次,如果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其所提出的问题层次也就会越来越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为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加强历史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历史实践中提高自身问题分析能力,比如进行历史文物观察、历史资料查询与分析等一系列的活动,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应用以及分析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问题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欲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无论是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亦或者是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这一项工作的重视,通过创设环境、加强引导、加强训练等手段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得以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水泊寺乡小南头中学 037000)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38
一、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依然还是像传统教学一样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是很难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的,这个时候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障。就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是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被动、机械地展开记忆与学习,很少会对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以及思考,从而也就尚未形成完善的历史教学体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笔者也从问题意识培养的价值着手,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价值
现如今,在我国教育领域,对于问题意识这一理念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不同学者对于这一理念也存在不一样的想法和观点,有学者认为问题意识就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所遇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随之而产生探究、焦虑、疑虑等心理变化,之后再由这一心理变动而产生的问题思考以及分析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想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点和内容,就必然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与探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真实的历史。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将有关历史事件和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也就无法从中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进而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可是,教师如果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就能在分析以及探究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加深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最终也就能够在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问题分析以及解决能力,促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措施
1. 创设环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出较为良好的环境,借助于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提出有关于历史知识点教学的相关内容,这样就能够借助于有趣且开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历史思考以及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也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为學生构建出培养问题意识的环境,通过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点学习与思考的兴趣,从而也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投身到历史学习之中。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秦帝国的兴亡》这一课时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导入环节就可以借助于猜谜语以及提问的方式来创设出较为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环境,如:“同学们,半部《春秋》大义朝代名,你们知道是什么朝代吗?”以此来引入“秦”,之后再让学生回忆一下战国时期一共有哪几个大的诸侯国?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有效的导入,以此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这一知识点的兴趣,同时也能在问题情境下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问题意识得以激发和培养。
2. 加强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加强重视,还需要加强引导,通过有效的手段以及氛围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主动的提出质疑,其问题意识才能得到有效的唤醒和激发,进而才能真正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表达自身想法和观点,最终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目的。为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大量历史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且引导学生就资料以及教材中的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支持、否定、赞扬亦或者是质疑等等,同时使用一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一味的进行批评或者反对,不能打击学生问题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反而应该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这一方式来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和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一历史学习环境下提高自身问题意识。
3. 加强训练,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除了上述几点措施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通过有效的训练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以及分析、解决能力。学生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性,而其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则会影响其所提出的问题层次,如果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其所提出的问题层次也就会越来越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为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加强历史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历史实践中提高自身问题分析能力,比如进行历史文物观察、历史资料查询与分析等一系列的活动,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应用以及分析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问题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欲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无论是对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亦或者是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这一项工作的重视,通过创设环境、加强引导、加强训练等手段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得以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水泊寺乡小南头中学 0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