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听、说、读、写)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而在平时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学生自主、自觉进行语言表达的情况更是亟待改善。
一、学生口头表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对我校189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自主口语表达的现状”的调查。结果为: 76%的学生能够做到发音准确、清晰;53%的学生能够注意到语调的轻重变化,升、降调较为规范;23%的学生初步形成较好的语音感,表达时语言流畅、连贯、达意,有一定的感染力;18%的学生词不达意,被动地参与活动,甚至不愿意开口;有的开口,说的也是不规范的“两不像”。针对此显现进行了如下实践。
二、提高学生自主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英文”嘴巴的实践与研究
1.妙用预约朗读(reading aloud),夯实学生口头自主表达的基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需要通过有声的途径来学习和掌握。而朗读则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朗读作为突破口。
(1)听读并行——激活学生朗读欲望。朗读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语言输出,学生较为容易模仿,可以降低中等以下水平学生的表达焦虑。正确的语音、语调及语感的形成都是以“听”为起点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前和学生进行“预约”,做好“听”的工作。如:将“静听”和“模仿”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每节课前有目的地用好音频资源,为正确的读和说提供保障。同时,为学生创造朗读、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每节课前朗读一段自己最拿手的内容,评出 “朗读之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渐入朗读佳境,主动完成“口语”作业。趁着他们兴趣高涨,我加大了语言输入的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计”,连平时不敢开口的学生也愿意绘声绘色地读上一段,激活了学生“开口”的欲望。
(2)有效指导——提高学生“预约朗读”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学生明确朗读的一些基本要求后。仍以预约的方式,采用让学生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反复听规范的录音材料,逐句模仿跟读,并在小组中交流,评价、改进后,再集体交流,进行“最佳团队”的评比。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录制课文录音,课堂上播放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改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实践后,再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发现学生树立了信心,乐于开口说,且有接近87%的学生能够做到语音、语调正确、流畅,较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立足良好语感(language sense)培养,提高口语自主表达的质量。语感即语言的感受力,是学习、发展、运用语言的的最根本基础。语感则是左右听、说、读、写等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语音感又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大力培养学生的语音感至关重要。学生必须经过大量的有声语言的实践的洗礼,方能有所感。
(1)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听录音或教师的范读,初步建立语感。结合每节课常规的Daily report 或者Title 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运用语言提供了可能。起初,Title只是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此时我抓住机会大力表扬,并让他们通过寻找“搭档”的方式带动一些不敢开口的学生,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慢慢地一些平时不愿意张口的孩子也自觉悄悄地加入到队伍之中来,对于这些孩子哪怕只是“零星”的几句话,也能够得到大家的掌声,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中,Title已经成为孩子们英语课上特有的“秀场”了,自主口头表达的内丰富多样。
(2)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将为“动画片配音”引入教学之中,空前调动了学生参与口语表达的热情。由于动画片语言的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大部分学生,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的连读、弱读以及语音、语调的变化规律,促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是面广、量大、质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明显提高。
3.巧“释”语言回避现象(avoidance),提高学生自主口头表达效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要学好它需要时间和毅力,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因此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回避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正视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顺利跨过这一“障碍物”。
(1)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出现回避现象是因为平时的语言输入量相对贫乏,或是担心说错出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自主表达的积极性。针对这情况我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其敢于开口,在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和热烈的掌声下,体验到了成功带给他的巨大喜悦。就这样由一次次成功的“量”的积累,终于发生了表达的“质”的飞跃。在后来的活动中,虽然他的口语表达水平在班级不是最棒,但在遇到较难的语言点不再采取回避态度,而是主动发问。
(2)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缺少语言交流的机会,对一些语言内容,在运用时由于不熟练而回避使用。根据这一实际情况,采用了“内外兼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能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最大范围的运用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在课后成立英语角,定期组织学生进行“Topic”活动,引导学生使用有可能回避的语言知识,作到有的放矢,有效“冰释”学生的回避现象,学生自主口语表达的效度大大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创设自然、开放、积极互动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英文“嘴巴”,让英语课堂在“我要说”中high起来。
一、学生口头表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对我校189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自主口语表达的现状”的调查。结果为: 76%的学生能够做到发音准确、清晰;53%的学生能够注意到语调的轻重变化,升、降调较为规范;23%的学生初步形成较好的语音感,表达时语言流畅、连贯、达意,有一定的感染力;18%的学生词不达意,被动地参与活动,甚至不愿意开口;有的开口,说的也是不规范的“两不像”。针对此显现进行了如下实践。
二、提高学生自主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英文”嘴巴的实践与研究
1.妙用预约朗读(reading aloud),夯实学生口头自主表达的基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需要通过有声的途径来学习和掌握。而朗读则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朗读作为突破口。
(1)听读并行——激活学生朗读欲望。朗读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语言输出,学生较为容易模仿,可以降低中等以下水平学生的表达焦虑。正确的语音、语调及语感的形成都是以“听”为起点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前和学生进行“预约”,做好“听”的工作。如:将“静听”和“模仿”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每节课前有目的地用好音频资源,为正确的读和说提供保障。同时,为学生创造朗读、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每节课前朗读一段自己最拿手的内容,评出 “朗读之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渐入朗读佳境,主动完成“口语”作业。趁着他们兴趣高涨,我加大了语言输入的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计”,连平时不敢开口的学生也愿意绘声绘色地读上一段,激活了学生“开口”的欲望。
(2)有效指导——提高学生“预约朗读”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学生明确朗读的一些基本要求后。仍以预约的方式,采用让学生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反复听规范的录音材料,逐句模仿跟读,并在小组中交流,评价、改进后,再集体交流,进行“最佳团队”的评比。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录制课文录音,课堂上播放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改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实践后,再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发现学生树立了信心,乐于开口说,且有接近87%的学生能够做到语音、语调正确、流畅,较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立足良好语感(language sense)培养,提高口语自主表达的质量。语感即语言的感受力,是学习、发展、运用语言的的最根本基础。语感则是左右听、说、读、写等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语音感又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大力培养学生的语音感至关重要。学生必须经过大量的有声语言的实践的洗礼,方能有所感。
(1)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听录音或教师的范读,初步建立语感。结合每节课常规的Daily report 或者Title 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运用语言提供了可能。起初,Title只是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此时我抓住机会大力表扬,并让他们通过寻找“搭档”的方式带动一些不敢开口的学生,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慢慢地一些平时不愿意张口的孩子也自觉悄悄地加入到队伍之中来,对于这些孩子哪怕只是“零星”的几句话,也能够得到大家的掌声,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中,Title已经成为孩子们英语课上特有的“秀场”了,自主口头表达的内丰富多样。
(2)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将为“动画片配音”引入教学之中,空前调动了学生参与口语表达的热情。由于动画片语言的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大部分学生,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的连读、弱读以及语音、语调的变化规律,促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是面广、量大、质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明显提高。
3.巧“释”语言回避现象(avoidance),提高学生自主口头表达效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要学好它需要时间和毅力,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因此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回避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正视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顺利跨过这一“障碍物”。
(1)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出现回避现象是因为平时的语言输入量相对贫乏,或是担心说错出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自主表达的积极性。针对这情况我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其敢于开口,在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和热烈的掌声下,体验到了成功带给他的巨大喜悦。就这样由一次次成功的“量”的积累,终于发生了表达的“质”的飞跃。在后来的活动中,虽然他的口语表达水平在班级不是最棒,但在遇到较难的语言点不再采取回避态度,而是主动发问。
(2)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缺少语言交流的机会,对一些语言内容,在运用时由于不熟练而回避使用。根据这一实际情况,采用了“内外兼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能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最大范围的运用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在课后成立英语角,定期组织学生进行“Topic”活动,引导学生使用有可能回避的语言知识,作到有的放矢,有效“冰释”学生的回避现象,学生自主口语表达的效度大大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创设自然、开放、积极互动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英文“嘴巴”,让英语课堂在“我要说”中high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