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堂的“让学”机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并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智慧“放手”,“让学”给学生,实现教学相长,使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 让学 机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37
  教学片断:
  例题:“学校活动小组举行课外活动,其中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有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我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口述,将他们所列的算式板书出来,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往下板书整个计算过程:84÷(8 6)×2=84÷14×2=6×2。当我板书快完成时,突然有学生叫起来:“错了,错了!”我故意惊讶地问道:“错了?哪里错了?”学生回答:“应该先算14乘2才对!”我仍装糊涂地问:“怎么是先算14乘2呢?大家刚才不是说计算要先左边后右边的吗?”有学生不被我的辩解所动,执意地认为是要先算14乘2才对,并说出了理由:“题目中美术组的人数应该是(8 6)×2,只有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才能将合唱组人数与之进行比较。”这时,我做出为难的样子,问道:“大家讲得很有道理,可是这样一来,怎么才能表示出要先计算(8 6)×2这个算式呢?同学们先讨论交流一下,再告诉我怎么做。”于是教室立刻热闹起来,学生纷纷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要再添加小括号,有的则认为要添加中括号。我追问:“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括号才对呢?应该怎么添加括号呢?”一学生立刻到讲台上来进行添加,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先算小括号里的8 6,然后再算(8 6)×2,这个时候的(8 6)×2就要用中括号了,所以要将(8 6)×2用中括号括起来。”在学生一致讨论同意之后,我进行总结:“根据题意要先算美术组的人数,在算式里就要先算(8 6)×2,只有加了中括号才能达到先算的目的,因此这里要用中括号。另外,计算时要注意将没有轮到计算的算式移下来,且小括号里的计算算完后就要将这个括号如外衣一样脱掉。同理,算完中括号里的计算后,也要将中括号如衣服一样脱掉。”……
  教学思考:
  这是我第二次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一课的内容,第一次教学时,我因为担心学生掌握不了计算法则和中括号的使用策略,将一节40分钟的课上得满满当当,可惜学生练习时仍然对中括号的运用不知所措。第二次教学时,我改变了策略,不再“满堂灌”,而是反其道地“让学”给学生,做起了甩手掌柜。没想到歪打正着,这节课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精彩生成,这让我对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机智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并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这为“让学”提供了理论上的保证,因为“让学”比“灌学”更有效。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让学”呢?
  1.“放手”等待,给予思考空间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猜测、验证、计算、证明,而教师则要放慢课堂教学节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渐渐“苏醒”过来。如上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萌发中括号这一数学思维,我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入手,一次一次假装出错,诱导学生经历四个思维过程,即“为什么错”“怎么才算正确”“添加什么括号”“怎么添加”,以此让学生对新括号产生认知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由于教师的“放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深入探究。其实,这里教师的“糊涂”和“放手”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活泼有效。
  2.引发冲突,搭建新知桥梁
  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最好方法。孟子也曾经指出:“不管对错,只要勇敢尝试,终究可以找到真理所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的错误,而要容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和想法,引导他们找到其中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深化认知。如上述教学中,针对学生列出来的算式,我没有直接否定,而是顺势而导,将学生引向思考问题的关键:“既然你们说计算的规律是先左边后右边,那为什么在计算84÷(8 6)×2这个算式中却例外呢?”学生由此深入思考,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一新知产生探究需求,从而深入探索混合运算的本质。这里,我通过人为设置思维“陷阱”,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中发现数学的本质,使学生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
  3.智慧“让学”,实现教学相长
  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无所不知’,而是要让学生‘无所不思’。”对于学生而言,正确是一种模仿,错误是一种经历。面对学生的认知错误,教师要从中看到学生思维运行的过程,并解读其中折射出来的学习难点和问题。如上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中括号的意义,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自主解决问题,而我自己也在学生的带领下由“不知错在何处”到进行课堂小结,一步步实现了课堂的教学相长。这样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我获得了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试着智慧“放手”,“让学”于学生,何尝不是一种教学智慧?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草药药包烫熨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中草药药包烫熨配合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整脊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作用。方法: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整脊及膝关节局部常规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膝关
[摘 要]日常教学中,听课是常见的一种研训方式,而模仿一节好课更是一线教师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但如何进一步观察、反思一节好课,值得我们思考。通过临摹公开课,反思公开课和自身课堂两者间的差距与问题所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公开课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公开课 临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28  每
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并基于小学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习规律,提出“真·趣”教学理念。在数学探索中以及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针剌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基于此,教师应立足课程标准,从“触摸概念本质,夯实数学基础”“注重操作实践,培养实践能力”“挖掘教材内涵,领会教材价值”“关联教学内容,建构知识体系”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从而明确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  [关键
[摘 要]概念图是教师研读教材后,根据概念和重难点梳理出来的学习地图。将概念图巧妙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概念图 小学数学 有效性 概念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5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图能为学生展现一个知识的框架,帮助学生有效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起一个有序、关联的关系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56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及B组,分别采用SIMV+PSV模式及ASV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
近年来带状疱疹高发,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有明显优势,现笔者总结针灸、穴位注射、拔罐等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心得体会.
[摘 要]审题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教会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审题习惯。  [关键词]读;说;画;审题方法;审题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80-02  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