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失势,国际暴恐生态如何演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pr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不仅在其核心区域伊拉克和叙利亚节节败退,在其外围区域的势力范围也不断缩小,影响已大不如前。今年4月更有伊拉克媒体报道称,“伊斯兰国”内部发生重大分歧,该组织在伊拉克尼尼微省的副首领摩苏利被推选为新头目,接替了巴格达迪的职务。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伊斯兰国”的衰落并非偶然,既是国际社会、地区国家和本土力量共同打击的直接结果,亦是其残忍暴行失道寡助的必然结局。但是,“伊斯兰国”逐步由一个半军事化的新型恐怖组织演变为传统常规恐怖组织,或将调整策略战术,引发国际恐情的新一轮连锁反应,国际社会需保持警觉,有效应对。
  困境之下,“伊斯兰国”人心惶惶
  巴格达迪成立“伊斯兰国”之初,便宣称要建立一个包括西亚、北非、南亚和欧洲等地的跨区域“哈里发”帝国,后该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引发全球各地恐怖势力的效仿和投靠,伊拉克和叙利亚一时成为全球“圣战”最具“前景”的地区。“伊斯兰国”趁势打造出一个以伊拉克和叙利亚为核心区域,以“八大行省”为重要外围区域(主要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沙特阿拉伯、也门和高加索地区,其中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统称为“伊斯兰国”的呼罗珊地区),以欧洲、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为重要的外延渗透基地,以及囊括全球众多“独狼”支持者的四层结构体系,成为威胁国际社会的头号流毒。然而近来随着局势发展,“伊斯兰国”逐步转攻为守,面临巨大的军事和财政压力。
  一方面,“伊斯兰国”失去大量土地和资源,旗下人员大量逃往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边境、偏远山村和沙漠地区躲藏。据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统计,“伊斯兰国”2014年秋时控制了约630万伊拉克居民(占伊总人口的19%)、58372平方公里土地(占伊总面积的13%),其中包括拉马迪、摩苏尔、基尔库克、提克里特等大城市,但到了去年底今年初,这一数字减少至110万居民(占总人口的3.3%)和156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尤其是今年3月摩苏尔失守对“伊斯兰国”打击巨大,因为摩苏尔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对“伊斯兰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当年巴格达迪就是在此宣告“伊斯兰国”成立。在叙利亚,“伊斯兰国”一度控制了约330万人口(占叙总人口的14%)、47497平方公里土地(占叙总面积的25%),到去年底今年初,这一数字变为150万人口(占总人口的6%)和296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目前,“伊斯兰国”位于叙利亚的“首都”拉卡正遭受围攻。在“伊斯兰国”的“八大行省”,其控制的领土和人口也都有大规模的下降。
  另一方面,“伊斯兰国”已陷入财政危机,没钱难办事。“伊斯兰国”在初期控制了大量油田,同时在控制区内横征暴敛,加上来自其他地方的捐助以及外籍“圣战”分子带来的大量外汇,使其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恐怖组织。但随着“领土”逐渐丧失,“伊斯兰国”失去了大量的油气和税收收入,同时外籍“圣战”分子骤减,导致“伊斯兰国”财源吃紧。有报道称“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薪酬减少了一半,士气日渐低落。
  “伊斯兰国”陷入今日困境是可以预料的结局。一般而言,恐怖组织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国际社会、地区国家和本土相关力量的打击力度;二是恐怖组织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反压弹性,能否获取多方支持,以深化其生存根基。从这两点上看,“伊斯兰国”的衰落显然早已注定:其一,它遭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俄两国,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军,以及当地什叶派武装、逊尼派武装、库尔德武装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围剿。伊拉克和叙利亚虽是各种国际力量(美俄)、地区大国(伊朗、沙特等)和本土势力(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等)地缘争夺的对象,但随着“伊斯兰国”的危害日益显现,打击“伊斯兰国”已成为多方共识。其二,“伊斯兰国”大肆烧杀抢掠、大搞暴恐活动,使其获取的支持不断减少。同时,“伊斯兰国”与当地逊尼派部族出现摩擦,其内部亦出现本土派与外来势力之间的争斗。近期屡屡传出巴格达迪被杀或被捕的消息,虽然这些消息并未得到证实,但难掩“伊斯兰国”在困境之下人心惶惶的事实。
  需做好应对后“伊斯兰国”时期的准备
  随着各方力量的不断打击,“伊斯兰国”可能进一步衰落,短期内难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其“首都”拉卡被攻陷也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拉卡被攻陷,“伊斯兰国”将彻底从一个半军事化的新型恐怖组织转变为传统常規的恐怖组织。鉴于其在国际暴恐势力中的领头羊地位,这种变化将对其自身、国际暴恐生态和全球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伊斯兰国”的暴恐技战术将发生改变。其一,“伊斯兰国”与其他恐怖组织的最大不同就是,建立了一个有军队、地盘、行政体系的半军事化的新型恐怖组织,与国际社会等进行直接的军事对抗。随着其失去大量地盘,未来将更多采用传统常规恐怖组织的非对称作战模式,将队伍分化成多股小分队,更多采用游击战和骚扰战,借助暗杀和爆炸等手段对大城市的军警和政府目标等发动恐袭,以此作为报复并彰显能力。其二,“伊斯兰国”失势可能推动其与其他恐怖组织重新分化组合。“伊斯兰国”在鼎盛时期欲做国际暴恐界的龙头老大,一度因此与“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等多次短兵相接。目前,有消息称“伊斯兰国”正与“基地”组织谈判结盟。2015年9月,“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也曾暗示与“伊斯兰国”之间可以合作。此前,两个组织的一些下层人员已有技战术的合作,共同搞过袭击。若这两个组织同流合污,将使国际反恐局势更为混乱。同时,由于在核心区域受挫,“伊斯兰国”或将进一步利用外围分支,其各分支之间的联动效应可能急剧增强。此外,“伊斯兰国”还将加强借助新媒体和网络,号召支持者就地搞“独狼圣战”,全球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暴恐潮。
  二是“圣战”分子回流的威胁将不断增加。据统计,在“伊斯兰国”鼎盛之时,约有4万名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外籍“圣战”分子赴伊拉克和叙利亚。从去年开始,一些人员或回流制造事端,或逃往第三国潜滋暗长,成为国际社会的心腹大患。早年阿富汗的历史经验已证明,外籍“圣战”分子获取了战斗技能和经验,认识了广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回流后很可能催生出下一代暴恐“大魔王”,比如扎瓦希里和巴格达迪均有在阿富汗搞“圣战”的背景。如今,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外籍“圣战”分子远超当年的阿富汗,回流效应也已逐步显现,此前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多地的暴恐活动就与此有关。
  三是可能催生新的恐怖主义形体和领头羊。9.11事件后,恐怖主义经历了三次革新,即“基地”组织的1.0版、伊拉克战争后的2.0版和“伊斯兰国”的3.0版,“伊斯兰国”的衰落或加速其更新换代。比如,“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失势,作为反政府势力之一的“征服阵线”(原“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支持阵线”,后为规避国际社会的打击,与“基地”组织脱离)渔翁得利,挖走不少“伊斯兰国”的资源,加上其本身实力强劲、发展策略得当,在叙利亚乱世中如鱼得水,麾下也拥有大量外籍“圣战”势力,被认为有望取代“伊斯兰国”成为暴恐界“新秀”。同时,随着“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纷纷逃离伊拉克和叙利亚,利比亚、也门、北非和南亚等地逐渐成为恐怖主义重灾区。其中,利比亚尤为突出。英国《简氏情报评论》认为,利比亚的外籍“圣战”分子已达6000人。利比亚自“阿拉伯之春”后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状态,良治缺失,民间武器泛滥,暴恐土壤深厚,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叙利亚。
  可以看到,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未将其彻底击溃。“伊斯兰国”具有很大弹性和韧劲,国际社会必须通力合作,域内域外同步推进,网上网下同时应对,在防范其卷土重来的同时,必须遏制其衍生威胁和外溢效应,以取得打击“伊斯兰国”的最大胜利。
其他文献
沙特和伊朗在地区竞争中本来是平手,但经过十几年的变化,沙特在各个层面都不占优势,有些方面甚至越来越处于劣势。沙特的战略性投入总是无法获得战略性收获,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战略期待不仅超越了自己的客观现实,还超越了别国的底线。在“伊朗强、沙特弱”格局已经显现的当下,伊朗应该“守成”,越冷静就越能巩固已经获得的优势地位;而沙特应该“止损”,保住现有的东西,假如还想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逊尼派地区搞点儿事,那它就
2017年3月10日,在围困法身寺的第23天,泰国当局宣布撤离围寺军警,恢复法身寺正常活动。为擒拿法身寺前住持探玛察唷法师,泰国当局出动上千军警,耗费数十日,最终却自动撤离、无果而终。  宗教乎?政治乎?  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与佛教渊源极深,从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到今天的曼谷王朝,佛教始终都具有事实上的国教地位。作为“黄袍之国”,佛教在泰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除泰国南部穆斯林之外,泰国
10月25日,旧金山地区法官批准了大众公司与美国联邦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州监管部门以及部分柴油车车主达成的协议。根据协议,大众将花费147亿美元了结因其部分柴油车在尾气排放检测中作弊而引起的集体诉讼,成为史上数额最大的汽车厂商赔偿和解案。大众表示,将于11月中旬开始回购涉及“排放门”的车辆。根据这份和解协议,美国近50万大众和奥迪品牌柴油车车主可以让大众回购车辆、免赔偿终止租赁或免费改装,参与和解的车
2012年美国大选的共和党内初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共和党从2010年国会中期选举中民主党的惨败看到奥巴马执政的不足和重夺白宫的希望。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局势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奥巴马的竞选连任未见得一帆风顺。    挑战之一:信任危机  从执政之初高达72%的民意支持率到现在的48%,奥巴马在美国民众中的声望已经很难再攀高峰。这不仅标志着奥巴马的光环早已消失,而且反映出人们对于他治国理政的能力
据外媒近日报道,澳大利亚空间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本·格林表示,目前至少有1.7亿件太空垃圾正围绕地球高速飞行,很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大量撞击事件”,从而危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乃至国际空间站。    美国航天局提供的数据则显示,目前受到各国追踪的太空垃圾数量在50万件左右,而其中2万多件“比垒球的个头大”。太空垃圾的运行时速可能高达2.7万公里,这意味着哪怕是一块很小的碎片也足以摧毁一颗人造卫星或一艘太空
5月10日,希腊雅典证交所综合指数收涨1.75%,报791.97点,在最近12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6.11%。希腊股指从年初以来累涨25%,成为今年全球表现最佳的资产之一。  助推股市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希腊政府的融资成本跌至2012年债务重组以来新低。数据显示,希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7个基点,至5.616%,创2012年3月以来新低;其他到期时间的希腊国债收益率也纷处于至少2014年以来最低位。
2016年是俄罗斯经受西方制裁、遭受经济衰退、内外交困之后摆脱困境的关键之年,也是俄罗斯联邦会议下院——国家杜马的选举年。将于2016年9月18日揭晓的第七届国家杜马选举结果、杜马席位分配情况,将会成为影响俄罗斯国家治理过程中政治稳定的要素,也是2018年俄罗斯总统大选的指示器和俄罗斯政坛今后五年的风向标。为了这次选举,俄罗斯各主要政党摩拳擦掌,积极备战。在这次选举前,俄罗斯对相关的选举制度、政党
供职于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华人学者姜文国教授日前在伦敦白金汉宫接受英国王储查尔斯授予的2017年度“大英勛章”。这是“大英勋章”首次颁发给原籍中国大陆的科学家。  姜文国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医科大学),自1989年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和威尔士大学医院从事外科和癌症研究,并在癌症转移的机制和干预方面有深刻造诣和突出贡献。过去20年间,姜文国为中英两国的医学合作及医学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
8月1日,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下院)选举执政党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候选人、前石油部长阿巴西为新任总理。阿巴西获得221票支持(共342票),巴基斯坦人民党候选人获得47票支持,人民穆斯林联盟候选人获得33票支持,伊斯兰促进会候选人获得四票支持。阿巴西高票当选总理,彰显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议会的绝对优势地位并未因7月28日最高法院取消该党领导人纳瓦兹·谢里夫的总理任职资格而改变,且谢里夫卸任总理
应美国政府邀请,国务委员杨洁篪2月27~28日对美国进行访问。  2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杨洁篪。杨洁篪向特朗普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问候。特朗普对此表示感谢,并请杨洁篪转达他对习近平主席的问候。杨洁篪表示,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同总统先生进行的通话意义重大,为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中方愿同美方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精神,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高层及各级别交往,拓展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