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存境遇的真实再现与反讽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51667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三峡好人》以三峡移民搬迁为背景从两个向度展开了对社会人生的批判:一是揭示出当代社会上层与底层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和情感隔膜,表现了现代底层人们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中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坚韧的抗争;二是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被物欲所奴役而迷失,人们在精神家园的追寻尤其是美满爱情的追寻过程中陷入困境。人们对自己生存家园和精神家园的追寻是一种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高难度的追寻,但就是在追寻中生活呈现出崇高,呈现出诗意。
  关键词 贾樟柯 三峡好人 反讽
  
  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讲述的是三峡地区移民搬迁大背景下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以山西煤矿工人韩三明前往三峡库区寻找自己的妻子和护士沈红前往三峡库区寻找与自己多年不联系的丈夫为主线,以冷静沉稳的风格从两个向度展开了对社会人生的批判:一是借助于对三峡库区人民生活状况的描写。揭示出当今社会上层与底层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和情感隔膜。表现了现代底层人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中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坚韧的抗争:二是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被物质所奴役而丧失了自由,在复杂的社会境遇中迷失了自己,人们在精神家园的追寻——尤其是美满爱情的追寻过程中陷入困境,追寻的道路艰难漫长,结果难以预测……
  
  一、家园的失落与生存之路的艰难追寻
  
  《三峡好人》影片的英文名字Still Life本身就是“静物”的意思,“静物”隐喻着三峡地区人们物质的匮乏、生活节奏的迟缓。在影片中,三峡地区屋里陈设的物品得到了突出的表现,人物就在简陋的环境中生存,生活节奏也几乎停滞。沈红在县城的大桥上走着。其身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边响着的《两只蝴蝶》流行歌曲,使人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气息,然而这个镜头很快被连绵的群山和工人们正在拆除的残破的楼房所代替,底层的人每天就在和瓦砾打交道,在阴暗潮湿的简单古旧的房屋里平静度日。在这里,那些整天光着臂膀轮着铁锹铁锤的“老鬼”们好像和整个现代文明断裂了,他们在以自己的强悍的身体与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进行抗争,但他们的精神只能在《酒干倘卖无》这首80年代走红的歌曲中得到亢奋和宣泄,他们的处境和现代都市的富丽繁华形成起强烈的反差。
  在漂泊中追寻,可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现代底层人们无法躲避的宿命,《三峡好人》就表现出异常鲜明“追寻”意识。随着三峡水位的不断升高,本身就生活艰难的三峡居民面临着自谋出路的选择。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三峡水位线可以看作时代潮流的一种隐喻,历史已经走向了快车道,社会的潮水是那样的澎湃,个体只能在潮水中被动得随着水流,人自身安守家园的保持生活现状是不可能了,面对着旧的正在消失新的尚未完全建立的时代,三峡人被命运的潮流驱使着前行,经历着丧失家园重新寻找生存之路的煎熬。中国正经历着一场飞速的变革。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的物质欲望的极度膨胀。日益沦为物质的奴隶,不择手段的攫取、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郭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然而在黑白两道上打拼的郭斌不可能带领人们走出物质贫乏的困境,走向共同富裕,或许它就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跟随他的小马哥正是为了维护他的利益在打斗中丧命,小马哥的结局其实就暗示着郭斌的结局。这些在底层挣扎上来的富裕人不可能带领当地人解脱物质上的贫困。那么当地的地方官呢?影片显示出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并没有给底层人带来太多的机遇与福利。高峡出平湖,一桥飞架南北,的确是旷古未有的奇观。负责建设大桥的领导们悠闲的站立大桥上,欣赏着夜晚优美的景色,夸耀着大桥的宏伟,耗资的巨大。大桥上的灯亮与不亮。那些衣着整洁的领导们挥挥手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这种指点江山的气魄何其宏伟!但是,这时候他们是否想起那些为三峡建设付出血汗的“老鬼”们?他们看到的只:是成就,看重的只是这些工程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根本就没有把眼光放到底层,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如果说宏伟的大桥(社会发展的代码)的确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话,那么移民纪念碑则是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代表。那个怪怪的家伙,那个庞然大物,像个傻子一样呆立在三峡库区山坡上,与整个库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那样的不和谐。这个社会的怪胎,它是怎样在这个繁华的世界中孕育出来的?郭斌的经历是不是可以给人们一些启发……一边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毫无着落,一边是大肆的建立一些毫无用处浪费人力财力有碍观瞻的建筑。正如贾樟柯所说的,它根本就不应该在这个社会上被孕育出来,它早应该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当沈红清晨起床,从窗外望去,这个庞然大物从地上飞升起来,它升起地是那样雄伟。那样有气魄,就像是航天飞机一样被送上了太空(以致有些观众认为这是在发射航天飞机)。沈红望着这个庞然大物的消失,静默无声,在她悬挂的晃悠悠的衣服后面,又是一片绿茵茵的静谧。因为这个怪物的消失,环境恢复了它的魅力。在这里,剧中的人物什么也没有说。导演的批判是无声的,又是深刻的,它给观众留下了疑问和遐想……如果说纪念碑展现出某些人具有官位思想以及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了与自然和谐热衷于建设形象工程的话,断臂青年的经历则侧重表现上层官员对下层民众疾苦的忽视或者无能为力。影片中,因工致残的断臂青年经济补偿的请求迟迟不能解决,他们向厂方寻求补偿的愿望再一次破灭了,这时候沈红去领郭斌的物品,经过断臂青年和他妹妹的身旁,沈红的身影逐渐远离镜头的中心,断臂青年和他的妹妹始终占据镜头的中心位置,两个人面对面无奈地站立在那儿,犹如油画中的静物,很久很久,直到沈红身影愈来愈小直至消失。导演对这个镜头的特殊运用,凸现了他们索赔之路的艰难漫长。再有,麻幺妹为了糊口不得不长年累月在船上飘零,和船工过着既像夫妻又不是夫妻的生活,韩三明的女儿不得不去“更南的南方”东莞打工,向沈红求助希望引介做保姆而无果的少女心中充满着迷茫和无奈……这些人从内心深处不情愿离开自己生存之根,但在强大的历史的激流面前,每一个人显得是那样渺小,不得不被历史的潮流裹挟着前行,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的。另一方面,他们显示出自身的主体性,他们主动的选择,主动和现实进行抗争。韩三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但是拥有它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挣足“赎回”自己爱人的金钱。最终,他和那些赤裸着黝黑的肩膀的“老鬼”们喝酒、盟誓,选择了到黑矿中挣钱,电影结束时一个人在两座高楼之间走钢丝的镜头。正隐喻着他们的经历将充满人生冒险且难以预测。这一切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尊严、价值被忽视了,底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的人们的挣扎、隐忍、抗争,那种无声的沉默更使人感到一种血淋淋的震撼。
  
  二、爱的丧失与追寻中的困境
  
  影片折射出现代人的又一层面的困境那就是爱的困境。人们在不停地追寻自己精 神得以栖息的爱的港湾。这种追寻因物质的限制或社会思潮的影响总是难以达到目标。山西煤矿工人韩三明,十六年前买回一个四川姑娘麻幺妹做妻子,一家人对她很好。但因为是买卖人口。麻幺妹刚怀上孩子就被公安解救并送回了老家。这次韩三明来到奉节为了重新找回老婆和孩子。此时的麻幺妹和一位老船夫天天外出经商。当两人历经波折终于相见时,韩三明问麻幺妹:“你现在的老公对你好不好?”“不算是老公,只是给碗饭吃。”回想起当初的任性无知。麻幺妹后悔了。“你早不来晚不来,为什么十几年了才来找我?”她给老船工干活只是维持生计而已,生存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这基本的需要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的精神追求的实现。麻幺妹和船夫天天在一起,只是生活上相互帮助相互照应而已,心中希望拥有爱情却得不到爱情,自己十多年的青春就和自己不爱的人一块儿在漂泊中默默地度过了。天天守在一起的人没有爱情可言,真正有情意的却两地相隔不能团圆,这或许是许多现代人逃不出去的困境。等到韩三明决定和他复婚,可以和相爱的人在一块的时候,心灵总该有个归宿了,然而现实仍然是残酷的。韩三明必须设法还清麻大哥乒斤欠老船夫的三万元债务,这三万元钱是当初麻幺妹来给船夫打工的报酬?还是麻大哥还不起老船工的债让麻幺妹的劳动来抵押?还是另有其因,影片没有告诉我们。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三万元钱成为她和韩三明不能团圆的障碍。韩三明与麻幺妹历经沧桑终归情感恢复享受爱情的甜蜜。却已两鬓斑白,相见的时刻温馨却又短暂,他们的相聚中包含着多少生活的无奈、辛酸……现代人的精神被物质所奴役而丧失了自由,他们真正能生活在一起还需要艰难的路程。且前途未卜。
  护士沈红独自来到奉节寻找失去两年联系的丈夫。在追寻爱的过程中也是身处困境。她的丈夫郭斌几年前不满足厂里的状况走到外面创荡,最终成为县城里的“大人物”。爱情上郭斌对沈红的抛弃,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时空的限制,事业的需求等等。但最终原因还要归因于物质与色欲的驱使,男人们喜新厌旧不能保持对忠贞爱情的坚守是造成许多女性遭到遗弃的主要原因。留给沈红的过期电话号码就能说明问题。巫山云雾茶的出现本身就有这种隐喻意义,战国大诗人宋玉的《高唐赋》中记载,楚怀王曾经游历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日: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分手时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巫山神女自荐枕席的神奇的传说千百年来给人留下了无数遐想,逐渐成为中国男性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挥之不去的情结,已经积淀为一种浪漫梦幻的文化无意识,能与理想的情人云雨一番,这正是当今有点金钱有点地位的人的情欲追求。但是要满足这种理想就要突破现有的伦理秩序的限制,电线短路冒出的电火花,本身就隐喻着一种不祥的结局,一种因丧失了应有的秩序所造成的恶果。感人的是,面对残酷的结局沈红并没有像现实中的许多被遗弃的女性一样痛哭流涕死缠不放,甚至闹个鱼死网破。而是带着伤痛以“我已经有了人了”的谎言维持着自己做人的尊严,在三峡大坝旁。以最后的拥抱和舞蹈结束了一段爱情经历。或许沈红的隐忍在某些人看来有点逆来顺受,实质上是她在对当今的男人尤其是郭斌有了清醒的认识而做出的主动的选择。沈红和东明在舞场等郭斌,过了很久不见郭斌的踪影,沈红说:“他以前从不跳舞!”东明答道:“应酬嘛!”沈红直言:“也就是逢场作戏吧?”在官场在情场男同志都可以逢场作戏,即使真的有了外遇,男人与男人之间仍然是朋友是哥们儿,一旦败露,作妻子的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丈夫红杏出墙的人。沈红对东明说的另一句话“你们男人就喜欢互相包庇”就一针见血得道出了男女两性在情爱关系上的境遇。这足以说明沈红对自己最终的结果是有着心理准备的,她这次来三峡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为自己曾经拥有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画上一个句号,寻求一个明确的结果而已。人生、爱情本身就是一种过程。一种追寻的过程,理想的爱情对某些人来说或许一生都难以企及,但是就是在追寻中人生、爱情获得了意义。
  韩三明和沈红的两条线索并不交叉。“沈红的故事,镶嵌到三明的段落里”。两条线索并列发展而呈现出互文性,韩三明、麻幺妹没有爱人相伴的艰难苦痛可以从沈红的情绪表现中得到理解,沈红以后的爱情追求可以预测会像韩三明一样充满的历险。韩三明和麻幺妹非法结合的婚姻历经磨难却因双方对爱的坚守而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沈红和郭斌自由恋爱结合的婚姻却因男方的背叛而各奔东西。影片似乎以这种反讽的结局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日益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日益注重物质与情欲满足的潮流中现代人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是保持韩三明和麻幺妹的那种传统的质朴的婚姻还是像郭斌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志向”为了满足的自己情欲而抛弃对忠贞爱情的坚守?那种与贫穷艰难相连的传统婚姻似乎缺乏现代的浪漫,但那种刻骨铭心,那份执著坚贞正是许多现代年轻人的代表沈红所孜孜以求的,不幸的是,她的这种追求被物欲的洪流击打的四分五裂。作为新一代年轻人的代表的她希望寻找自己心灵得以憩息的港湾,寻找到自己充满着温馨的爱的家园,但影片暗示出她的路仍然是那么漫长而艰难……
  《三峡好人》是现代底层人在充满不安与骚动的社会境遇里对自己的生存家园和精神家园的追寻的缩影,人们对物质、精神的追寻尤其是对爱的追寻是无止境的,正如贾樟柯所说:“在危机四伏中,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一方面是生命的危机感和紧张感,一方面是高难度动作中的浪漫。”的确,这是一种浸透着血汗与泪水的追寻。是一种走钢丝似的甚至有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一种高难度的追寻,但又是浪漫的追寻,在追寻中呈现出崇高,呈现出诗意。
其他文献
[摘要] 从大量优秀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的创作审美取向和创作理念已经从单一的客观色彩运用向多元化的主观色彩运用转变,创作者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赋予电影色彩深刻的美学意义,通过色彩暗示引导观众的心理、感情发生审美变化,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文化思考,从而使得作品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电影 色彩观念    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诞生,电影进入色彩时代
[摘要]作为香港新派武侠电影中流砥柱的徐克,于乱世背景中所展示的绚烂女性群像与情爱观,为影片纷乱的年代和动荡的世态抹上一笔浓彩,成就徐克电影时空中走向极致的绚烂。  [关键词]徐克电影 女性群像 情爱观    80年代至90年代之交,伴随着1997成为一个迫近中的现实。香港社会的权力格局渐次改变,并开始弥散着某种愤懑和政治无力感。在文化表述之间,则呈现为一种充满急迫感的身份危机。民族国家的意义和疆
进入数码摄影时代,摄影入门容易了,可是摄影的事却一点少不了,有时反而更多。摄影人不光要学电脑,学会自己处理照片,而且设备的问题也花样繁多,让人意料不到,防不胜防。器材触点导通性能差就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例如,相机速度慢、电池使用寿命短等,其原因有时并不在设备的本身,而是它们的金属触点导通不畅所致。运用航天技术材料制成的纳米笔,能够有效解决金属触点的导通问题。    数码时代的触点难题    在数
[摘要]郎庄面塑艺术作为鲁西北民间艺术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它生于民间,传于民间,是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也是至今仍活跃于民间的为数不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对于它所造型的植物形象的渊源进行追溯,可发现它们与古老文化的联系,而且有明显的迹象能够帮助判断这些植物的形象是生殖崇拜文化发展与孑遗的典型例证。郎庄面塑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基因仍然深藏于民间艺人的潜意识记忆中,并且这种记忆至今依然在郎庄面塑艺人那里
由伊朗第三代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执导的《小鞋子》(《The Children of Heaven》又译《天堂的孩子》)感动了全世界,我们仅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该电影中的人物语言,以探讨话语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  人物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话语是人物塑造的关键。克里斯特尔和戴维(Crystal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体是情感。情感本身就是心理主要品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音乐则是以一切内在感觉和体验为基础,以情感表现为主的艺术。钢琴音乐更是凝聚情感动态,以人的情感作为轴心,来展现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它以特定的艺术符号及音响结构的运动形式直接展示着人的内心情态。因此如何将钢琴教学与情感教育二者进行整合与统
摘要 空白可被视为意象表达的一类特殊形式,将空白意象引入平面设计中,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更好的传递作品深意,挖掘作品内涵。  关键词 平面设计 空白 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一个拥有多元涵义的统一体。尽管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尽相同的蕴意,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须呈现为“象”。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即物象。物象是意
[摘要]那样一个在病榻上卧了近二十六年的病人,他的脸上总挂着笑容,“当你不能再逃避、生活要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时,你必须学会笑着哭。”他如是说。最终主人公“带着尊严死去”。  [关键词]自由 死亡 安乐死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生命来之不易,每个人都渴望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每当我们听闻生命的消失总会感慨万千。当有人无视生命的宝贵,选择死亡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愤怒的、难以理
【摘要】结合电影《女王》中对伊丽莎白二世、布莱尔、英国民众的描述,分析了君主立宪制下英国王室所面临的处境、以首相为代表的英国内阁对王室的态度、民众对王室存废的思考,等等。  【关键词】女王布莱尔君主立宪制 民众    2006年,由斯蒂芬·弗雷斯导演,海伦·米伦主演。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Miramax)出品的电影《女王》在西方电影届引起了巨大反响。该片讲述了1997年戴安娜王妃和男友在巴黎车祸丧
[摘要]以味觉视觉化为审美趣味的电影已屡见不鲜,但如何把嗅觉影像化、审美化,却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审美探索。德国电影《香水》运用时空光影、画面声音等视觉造型元素开启了一次神奇的嗅觉视觉化之旅。  [关键词]电影《香水》 嗅觉 视觉化    近来,以美食为主题阐述情感、触及人性的电影愈拍愈热,有逐渐被定型为一种新的类型片的趋势。仅仅近期影院上映的电影就有法国的《美味情缘》、韩国的《食神争霸》、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