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使底子薄,学习自主能力差的职校学生主动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职校老师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的动手自主意识,以及唤醒学生使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等方面浅谈了几点我自己的体会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自主实践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其中职业教育改革更是势在必行,职教学生的特点跟普教学生更是有着巨大的反差,他们对理论学习基本上不感兴趣,对被动的吸收、机械记忆知识更是相当反感。但是他们都喜欢动手去做,去实践,可以说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在实习车间里简直是判若两人。所以对于我们教授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老师来说,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实践学习,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课题!
自主实践学习就是通过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教学理论与实践都清楚的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都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来评判的,他们是否积极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成果的好坏。
为什么要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呢?
《机械设计基础》是职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范围甚广包括“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力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难免枯燥乏味,且一般都是在教室里讲授,学生的学习兴趣低,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一些教学模型及机械动作的录像、图画进行形象、生动的讲授学生的学习面貌就会有很大改观。在引入模型和录像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参与制作,提高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对课程知识的渗透、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鼓勵自主探究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发明者、探究者。学生都是好动的,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宁愿亲手去做点东西,而不并不是仅仅道听途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1、构建实践气氛
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被一种奋发、积极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激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自信心。而职校学生大都理论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喜欢睡觉、看小说或和别人说话,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轴》这一章内容时,我做了几张关于轴的结构改错误的图片,颜色鲜明,对比醒目。让同学找出两幅图片中不同的地方,这一点即使没有学习过这门课的人也可以做到。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都瞪大了眼睛想发现当中的不同。很快便有同学在下面积极响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大家都盯着大屏幕想发现其中的不同。在热烈的气氛中,这一问题很快便被同学解答了,这样既达到了目的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录像等较为直观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在这种氛围下积极去探索、思考,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有了生动、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还应在内容和形式上把同学向实践方向引导。著名的特级教师路培琦曾说过:“教材是什么,教材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思路,你利用这个素材和思想,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来念。”我们通常情况下,都是按照书本按部就班,一二三将书上的知识点一一介绍给同学,然后得出结论,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学生很少有相应的思考空间,更谈不上设计、研究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变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变平铺直叙为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在讲授《棘轮机构》一章中,我首先让学生看一个小的动画片段,是一对孪生兄弟分别站在由绳索吊着的两块木板上,哥哥跳下来时,弟弟一边就会跌落,而弟弟跳下来是哥哥那边却纹丝不动。动画中将上面的棘轮机构略去,叫同学自己思考、设计一下上面的控制机构是什么样子。这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积极讨论这奇怪的现象,也有同学开始动笔设计。最终由老师来揭开谜底,引入要讲授的棘轮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达到了自己动手、动脑的目的,最终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留给他们无穷的探究乐趣,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形成一定自学能力。
职校学生大多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通常是被动的,等老师讲授,自己主动预习、看书的很少。我们就要想法设法使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看书,吃透里面的内容,从而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自学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齿轮传动》这章时,齿轮根据形状的分类和齿轮参数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学习。自学无疑是枯燥乏味的,通过分组的形式来激励同学主动学习。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六个大组每组六个同学,留给他们一段自学时间,最后每个组派一名代表来发言,回答的最正确最完整的那组每名成员将得到一定的加分。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这种方法非常好用,原本是老师一人的独角戏变成了全班积极参与的大讨论,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在代表们回答问题时不管是别的组还是自己组的成员都积极认真的听,就是想找出别组同学的错误,所以在这种氛围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也比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好得多。
还有比如在讲授《轮系》这章时,我便先向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汽车可以快进、慢进、后退?学机械的男生比较多,他们大都对汽车感兴趣,所以这一题问一下子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介绍:“同学们通过看书,利用前面我们刚刚学过的理论知识便可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便会用心地读书,积极地动脑,自己去解决问题。在经过了阅读和动脑后,老师再去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印象深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分组学习是我们实践课通常采取的学习形式,而组员之间的协作,也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老师还应多给学生协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也有一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到技能化教室亲自动手拆装来达到学习的效果。在讲授《齿轮》时,我将几个一级减速器分给同学们,然后几个人为一个小组,给他们布置任务:共同拆卸并分析里面的齿轮啮合及传动原理。这时候同学们都会表现得新奇和兴奋,把减速器拆开仔细研究。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会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自己把分工排得很明细,拆卸的,测量的,计算的,都进行的井井有条。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去,而且相互之间配合的很好。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上还是有闪光点的,他们只是比普通中学的同学少一些学习积极性而已,只要老师能想出好的方法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同样会做得很出色!
在专业基础课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和探讨,学生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努力钻研、学习摸索更适合职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自主实践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其中职业教育改革更是势在必行,职教学生的特点跟普教学生更是有着巨大的反差,他们对理论学习基本上不感兴趣,对被动的吸收、机械记忆知识更是相当反感。但是他们都喜欢动手去做,去实践,可以说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在实习车间里简直是判若两人。所以对于我们教授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老师来说,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实践学习,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课题!
自主实践学习就是通过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教学理论与实践都清楚的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都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来评判的,他们是否积极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成果的好坏。
为什么要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呢?
《机械设计基础》是职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范围甚广包括“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力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难免枯燥乏味,且一般都是在教室里讲授,学生的学习兴趣低,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一些教学模型及机械动作的录像、图画进行形象、生动的讲授学生的学习面貌就会有很大改观。在引入模型和录像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参与制作,提高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对课程知识的渗透、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鼓勵自主探究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发明者、探究者。学生都是好动的,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宁愿亲手去做点东西,而不并不是仅仅道听途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1、构建实践气氛
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被一种奋发、积极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激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自信心。而职校学生大都理论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喜欢睡觉、看小说或和别人说话,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轴》这一章内容时,我做了几张关于轴的结构改错误的图片,颜色鲜明,对比醒目。让同学找出两幅图片中不同的地方,这一点即使没有学习过这门课的人也可以做到。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都瞪大了眼睛想发现当中的不同。很快便有同学在下面积极响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大家都盯着大屏幕想发现其中的不同。在热烈的气氛中,这一问题很快便被同学解答了,这样既达到了目的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录像等较为直观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在这种氛围下积极去探索、思考,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有了生动、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还应在内容和形式上把同学向实践方向引导。著名的特级教师路培琦曾说过:“教材是什么,教材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思路,你利用这个素材和思想,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来念。”我们通常情况下,都是按照书本按部就班,一二三将书上的知识点一一介绍给同学,然后得出结论,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学生很少有相应的思考空间,更谈不上设计、研究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变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变平铺直叙为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在讲授《棘轮机构》一章中,我首先让学生看一个小的动画片段,是一对孪生兄弟分别站在由绳索吊着的两块木板上,哥哥跳下来时,弟弟一边就会跌落,而弟弟跳下来是哥哥那边却纹丝不动。动画中将上面的棘轮机构略去,叫同学自己思考、设计一下上面的控制机构是什么样子。这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积极讨论这奇怪的现象,也有同学开始动笔设计。最终由老师来揭开谜底,引入要讲授的棘轮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达到了自己动手、动脑的目的,最终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留给他们无穷的探究乐趣,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形成一定自学能力。
职校学生大多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通常是被动的,等老师讲授,自己主动预习、看书的很少。我们就要想法设法使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看书,吃透里面的内容,从而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自学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齿轮传动》这章时,齿轮根据形状的分类和齿轮参数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学习。自学无疑是枯燥乏味的,通过分组的形式来激励同学主动学习。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六个大组每组六个同学,留给他们一段自学时间,最后每个组派一名代表来发言,回答的最正确最完整的那组每名成员将得到一定的加分。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这种方法非常好用,原本是老师一人的独角戏变成了全班积极参与的大讨论,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在代表们回答问题时不管是别的组还是自己组的成员都积极认真的听,就是想找出别组同学的错误,所以在这种氛围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也比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好得多。
还有比如在讲授《轮系》这章时,我便先向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汽车可以快进、慢进、后退?学机械的男生比较多,他们大都对汽车感兴趣,所以这一题问一下子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介绍:“同学们通过看书,利用前面我们刚刚学过的理论知识便可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便会用心地读书,积极地动脑,自己去解决问题。在经过了阅读和动脑后,老师再去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牢固,印象深刻,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分组学习是我们实践课通常采取的学习形式,而组员之间的协作,也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老师还应多给学生协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也有一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到技能化教室亲自动手拆装来达到学习的效果。在讲授《齿轮》时,我将几个一级减速器分给同学们,然后几个人为一个小组,给他们布置任务:共同拆卸并分析里面的齿轮啮合及传动原理。这时候同学们都会表现得新奇和兴奋,把减速器拆开仔细研究。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会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自己把分工排得很明细,拆卸的,测量的,计算的,都进行的井井有条。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去,而且相互之间配合的很好。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上还是有闪光点的,他们只是比普通中学的同学少一些学习积极性而已,只要老师能想出好的方法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同样会做得很出色!
在专业基础课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和探讨,学生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努力钻研、学习摸索更适合职校学生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