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易理论”的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学的高效设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变易理论”是瑞典教育学者马飞龙等人在现象图式学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学习理论,具有深厚的实证基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事物的某些方面同时保持变与不变,使其关键特征凸显出来并被学习者审辩。利用“变易理论”于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能给实验复习教學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变易理论”;初中化学;实验复习;高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9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动手、观察、思维的能力,并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磨炼意志,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正如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的“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不仅注重实验的设计、评价,更重视考查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做好化学实验的复习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尾气处理”为例,以“变易理论”为依托,提出化学实验复习的设计策略。
  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 “黑板上讲实验”——罗列知识点,忽视实验的比较、整理
  许多教师在实验复习时,往往对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不厌其烦地重复赘述,而不重视对不同类实验间的比较分析,也不重视对同类实验间的整理归纳。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在复习这些实验时,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不能对实验构建完整的体系,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片面化、零碎化。
  2. “导学案填实验”——填空式复习,忽视实验的创新、评价
  部分教师在考前的实验复习中采用填空式的导学案作为练习或者学案。学生对所要复习的实验内容以填空的形式进行练习,使得实验复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索然,且以这样的方式代替复习,并不能达到对实验真正意义的挖掘,更无从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创新,反而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僵化。
  3. “试卷上练实验”——讲实验例题,忽视实验的设计、探究
  现在还有很多教师在实验复习的时候只是拿以往考试中出现的例题,或者书中、实验册中出现的实验题,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复习,就例题讲解例题,就实验描述实验,不对这些实验的设计意图、科学探究进行分析讨论,更不会对这些实验用仪器进行操作、验证。如果不对这些珍贵的实验教学资源加以二次开发和利用,那就会失去很多对学生有利的学习机会。
  二、“变易理论”简介
  1. “变易理论”的基本观点
  “变易理论”是瑞典教育学者马飞龙和他的同事结合现象图析学,在二十多年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关于学习的理论。香港学者将“变易理论”框架引入到课堂学习研究中,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广泛而积极的作用。其基本观点是:为了认识某个事物,就必须注意到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不同。当一个现象或者一个事物的某个属性保持变化而其他属性同时保持不变,变化的属性将被审辩到。
  2. “变易理论”的功能
  马飞龙等人认为,变易图式可以带出四种功能:对照、类合、区分、融合。对照,是为了获得对某件事物的经验必须使用其他事物和它形成对比。通过对照,学生能直观地意识到事物之间的不同。类合,指的是如果不同的事物或者情况,都出现某种类似或相同的特征(即不变的部分),那么这一特征便会成为所观察事物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维度,这个具有普遍性维度的概念就会从其他无关的特征中被审辩出来,成为这几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区分,与类合相反,是让学生关注变的方面,从整体中把握事物的关键特征。融合,是指“当学习者需要同时理解事物的几个关键特征时,那么他们就应该同时体验到这几个关键特征的变化”。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意识到“变化”的这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方面与作为整体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3. “变易理论”运用与科学实验复习的教学设计建议
  (1)找准学生的学习疏漏,完善知识的关键属性
  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后,对一些概念的某些关键属性往往存在一些疏漏,在复习当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为学生完善这些概念的关键属性,弥补学生概念学习中的疏漏,以完善知识的关键属性,完善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2)寻找合适的变易图式,建构知识的完整体系
  通过复习,即使学生已经完善了某个知识的关键属性,在他的认知中对这个知识还是零碎化、片面的,想要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必须要学习者自行进行辨识,并为他们的辨识建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寻找合适的变易图式,以帮助学生构建合乎逻辑的、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3)注重实验的类合、区分,透视知识的内在联系
  化学实验知识是比较分散的,仅仅沿教材复习,尽管也能记住一些实验知识,但容易遗忘,不能融会贯通,既不能很好地透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无法为建构整个知识体系起到重要作用。况且,根据变易理论,要想让学生掌握一个重要概念,仅仅使用归纳性变易图式是不够的,还需加入对照性变易图式,这样的效果才最佳。严谨的类合、区分,能帮助学生有效区分不同实验间的异同,加强对实验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4)编制恰当的变式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转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将运用于生活,化学知识与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密切相关;而且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可以发现,试卷中纯知识性试题减少,应用性试题增多,命题者通过新颖的试题背景,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题更是如此。因此,在化学实验复习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教师就应该在实验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变式训练。   三、教学案例
  1. 学习内容确定
  教材中对尾气处理没有专门的教学要求,只是在个别实验(如CO还原CuO,HCl气体的性质等)中涉及到相关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关于汽车尾气处理或者工厂排放的廢气处理及其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等屡见不鲜,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关注到了这类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怎样更好地处理尾气、废气的实验方法进行一次总结性学习。鉴于学生已经在以往的实验中学习了各种不同气体的处理方法,本节课作为一堂复习课,确定了以下两项关键特征:一是不同尾气处理方法各自不同的图式、注意事项、使用范围。二是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处理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的实验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画出不同的尾气处理方法的示意草图,并能说出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方法与过程
  (1)分析比较不同尾气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能对其进行改进设计。
  (2)综合、运用不同的尾气处理方法模拟设计处理钢铁厂废气、汽车尾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尾气、废气处理对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尾气处理方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应用尾气处理的方法设计钢铁厂废气、汽车尾气的处理装置。
  【教学过程】
  I. 情境激发,引出问题
  情境一:柴静和《穹顶之下》。视频中,柴静对这个小女孩的采访。(如图)
  情境二:2013年5~8月每天杭州的天空照片。据气象资料统计,2014年,杭州的雾霾天数达154天,2013年更是超过了210天(气象资料记载是239天)。
  那么,穹顶之下,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课前已布置学生了解柴静的《穹顶之下》以及杭州的雾霾问题,并思考对策。)
  (设计意图:以热门事件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以实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杭州一月中每天的天气状况照片对照,让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杭州雾霾的严重性。杭州是我们生活的城市,认识到身边的化学问题并为之进行探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
  II. 任务活动,解决问题
  活动一:回顾已学的处理尾气的方法,列表进行比较。
  吸收法:原理是什么?能用固体来代替水或者溶液吗?如果说尾气的溶解度较大,会发生什么情况?如何改进呢?你为什么这么做?(分析不同尾气吸收装置图的工作原理。)
  燃烧法:燃烧前加一个吸收装置多余吗?有何作用?
  收集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吗?
  (设计意图:该活动主要让学生类合区分不同尾气处理的方法,其变易图式如下:
  学生在类合区分中,对学习内容的主要属性进行完善,并使之结构化系统化。)
  活动二:选择化工厂尾气处理装置
  如果给你这些装置,你会如何来选择处理装置?请用连线的方式完成任务二。
  (设计意图:学生在完善了有关尾气处理的相关知识系统下,应用与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一些固式化的化学“模型”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III. 自主整理,巩固小结
  对尾气处理,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的知识整理、巩固,对学习内容的各项关键特征梳理、内化,再次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
  四、实践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假设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他的学习与教师的预期是一致的,而事实上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若能预设学生可能的学习障碍,或敏锐地捕捉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学习的关键属性,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内容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变易理论”更加关注于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作为最直接的学习目标,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通过构建变与不变的必要类型,促进学习的发生。当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考虑适当地利用不同的教学安排和活动,例如讲授、小组探究、实验、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信息技术等,来让学生体验变与不变的必要类型,主动审辩出学习目标的关键属性,以实现主动地学习。
  杜威曾说:“变化、改变或者运动,能刺激学生观察,但如果仅仅是刺激观察,并不会引起思维,变化必须发生在某种渐增的顺序中;每一连续的变化,都能使人回想起变化以前的东西,并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东西产生兴趣。”这句话正反映了变易理论的主题思想,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提供一种能够引起思维的“变”,这种“变”是它的一种语言,用以表达我们教学的不变本质。
  参考文献:
  [1] 卢敏玲.变易理论和优化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2] 陈颖欣,卢敏玲,劳傅燕华.科学课堂学习研究实践与案例分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3] 彭明辉.用课堂学习研究促进学生学习——一个基于变易理论的案例[J].人民教育,2009(9).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310006)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主,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中物理教学应从物理整体的知识和逻辑的结构系统建立、实验探究、例题解析和试题练习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51  在高
摘要:我们教师应走出家教误区,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活动,重视家校联系。把孩子比作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它能照出父母的一切。积极配合,与学校教育同步。  关键词:误区;积极参与;家校联系;一面镜子;积极配合;教育同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80  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
摘要: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脑力劳动。求取知识本来就是要花费劳动的,但是我们不能容许青少年学生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们的记忆机器。当前,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力,已经成为高中学校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教育过程的文明以及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都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有赖于这一问题的实际解决。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怎样轻松摆渡让高中学子顺利抵达知识彼岸,更是我们每位高中教师应该着力思考的问
摘要: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导入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呈现的语言材料。巧妙地运用导入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19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
摘要:一个好的高中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一个班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认为,只要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认可你,你就是一个比较称职的高中班主任。可以说,一个成功的高中班主任,就是一个艺术家,但又远远高出其他的艺术家,因为它的作品不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更是会给社会创造无穷财富和价值的人。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
摘要: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又有教育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笔者就生活教育进课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生活;教育;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108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它的概念、方法、符号等都非常抽象,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难懂不易学。《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中男主角是个学渣,他愤愤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新课改下,有些物理课缺乏创意、缺少新意,特别一些年龄比较大的物理老师,对物理教学新理念领悟慢,对陈旧教学方法的仍然抱残守缺,不能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而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不高,自信力不强,不愿开动脑筋,去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讨,课堂气氛显得沉闷,缺少活力,缺少激情,效率差。为此我们老师要采取有效策略,优化课堂结构,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习物
摘要:如今,在快节奏、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环境下,心理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心理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心理问题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偏离或异常。像我们不能断言永远不会得躯体疾病一样,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帮助。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障碍,影响着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认真
摘要:“学案式”教材是基于英语学科学习而开发的辅助性教材,我校英语教研组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完成了七年级到九年级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任务,探索了“学案式”教材辅助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自主学习;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
摘要:启发诱导思想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后来经过继承与发展成为了教学的一项指导原则,也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中小学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启发诱导的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书。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引导的过程。  关键词:启发诱导;孔子思想;《学记》  一、启发诱导思想的首创者——孔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