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阶段,在新课程方案下,历史课教学难度显然是增加了。历史教材体例、内容、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且文字深沉、叙述凝重,信息含量高,专业词汇多,因而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困难。因此,要让学生学好历史课,提高成绩,就需讲究学习方法。
  一、宏观掌控法
  此法有居高临下的特征。学生可通过教材的前言(或引言、或致同学们等)了解教材内容在该学科中所处的地位、核心主体、基本价值,甚至还有特别的学法介绍,进而在学生学习伊始就具有主动性。例如:历史必修①(人教版)前言明确告知四个层次:
  地位:本册教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
  主体:可分为几个主要方面,第一,中国和外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第二,重大的政治事件;第三,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重要政治人物;第四,重要的历史现象。
  价值: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回顾,更清醒地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关系:历史必修①②③之间的关系与结构。
  以上四个层次是本册教材宏观的理论性架构,它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变成学生的理念,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去。同样,历史必修②、③也均有具体的要求,并且高中9个学科的必修与选修课程都提出类似的实质问题,它说明,对高中生的方法指导是不同学科的共性。然而,这些问题,时常为老师、学生所忽视。
  二、做好笔记
  笔记有很多种:课堂笔记(又分要点记录,课堂随记),课后整理笔记,课后摘抄笔记,等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笔记,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收起来,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这有利于消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补充教材,突破课堂的局限,更有利于以后复习。勤做笔记,做好笔记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那怎样做好笔记呢?
  (一)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内容主要是老师所讲解的重难点问题,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观点,重要结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例,老师板书的知识框架与线索,听讲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疑难批注等。绝不是记下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在黑板上所写的每个字,而这样实际上既无必要,又不可能。由于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因此,记课堂笔记时,书写速度要快,对历史名词、概念等尽量简记,对较长的句子可抓住句子的主干缩写或关键词,还可以自己定义一些特殊的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文字等,从而节约时间。
  (二)做好课后整理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就是把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可就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也可重新处理,做好课后整理笔记,实际上这是一个再回顾、领悟、巩固知识的过程,可以收到较好的复习巩固效果。
  (三)做好课后摘抄笔记。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而我们的教材,课堂提供的信息量很有限。因此,学生应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和手段(图书馆、媒体、网络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的历史知识。这对学生学习历史很重要,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分析和看待历史现象,从而弥补教材与课堂教学的不足。做好课后摘抄笔记,就是把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搜集来的信息整理出来,进而进一步理解教材,把握学术观点与学术动态。
  三、归纳法
  即将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纳,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于知识间脉络的把握。比如,我们可以把中国从西周到元的地方制度罗列出来,会很容易发现分封制和以后的地方制度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产生了哪些影响,这就是要考虑的问题。在西方政治制度这一块,我们还可以按照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把美、德、英、法政治制度分为两部分,这样一来,脉络清了,就减轻了记忆任务。
  四、要点记取法
  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五、对比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如把近代社会各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相比较,可以认识到只有代表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通过对晚清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比较,可以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通过英国《权利法案》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比较,会发现同样是君主立宪,但它们还是各有各的特点。总之,比较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加深印象。
  另外,我们也要知道一些历史基本理论。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这会影响到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
  六、质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学生在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可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七、存疑听课法
  学生在听课时,对疑难问题,不一定马上打断老师讲课,可以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老师。这样做,一是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也不会因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时间,二是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其他文献
这次全新理念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  一、现象与思考  “素质教育”和“减负”已经实行了多年,但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如教师奖金的评定按学校排名划分,中学生升学按成绩划分等现象有增无减。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压抑。因此,中学生上体育课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我们自己玩吧!”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家中的“小皇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参加2008年在福建漳州训练基地集训的八一、辽宁、上海等八支青年男子排球队中16—18岁年龄段的45名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我国青年男排(16—18岁)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成年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提高。  关键词: 青年男排(16—18岁)运动员 专项身体素质 特征    1.引言  排球运动具有高度的技巧性、激烈的对抗性、技术的全面
摘 要: 本文作者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制图的兴趣入手,力求用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寻求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积极利用课堂和课后的鼓励效应,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制图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机械制图》课 鼓励 学习动力    
摘 要: 本文就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探究—实践式”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法 价值取向    1.问题提出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常情况下,该课程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组织教学。但由于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着众多差异,因此在实践性教
摘 要: 在交通波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作者以Visual C 6.0为开发平台,创建了交叉口类、信号灯类、车辆类等信号交叉口的停车波和起动波的仿真系统,给出了自动和人工控制两种模式的停车波和起动波的仿真演示,能够直观地观察信号控制下停车波和起动波的产生过程。在仿真结果中,给出了仿真条件下交叉口的排队车辆的拥挤持续时间、消散时间、最大排队长度、拥挤车辆总数等参数的统计方法,为交通波理论的研究提供
摘 要: 文章作者针对网线故障,展开思考和探索,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和掌握的相关网络知识与经验,阐述了诊断和排除网络故障的步骤和过程,归纳总结相应的解决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网络故障 诊断 排除    1.前言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各类课程电子化网络化的普及,作为培养人才和技术发展的摇篮和重要基地的高校园地,实验机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工具和场地,而且
摘 要: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比较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分别为:概念上的比较;计算上的比较;账户结构上的比较;账务处理上的比较。  关键词: 《基础会计》 比较法 运用    1995年,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接手了《基础会计》教学工作。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学生对于这一门基础性和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学习起来很吃力。因此,我尝试了借鉴其他课程在教学中运用的比较法来进行教学,收到了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