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教材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载体,还应当是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获取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生活、生存、发展等实践能力的模本。“人本观”就是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人本观”,使大学英语教学体现人性化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一、“人本观”与当代教育观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自尊和价值,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其中马斯洛的“自然人性说”“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理论”“人格理论”和罗杰斯的尊重、真诚、悦纳的“完人”教育观,对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尊重。这种平衡的教育观念更具有现代性。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所以教学应当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体现的教学理念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个个体的潜质得到张扬。前不久在我国的教育类图书中曾经提出“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这一理论的延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教授内容,更应当体现“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产生自主学习行为和能力,学会应用、学会创造、终身成长。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需要与环境的高度和谐,因此当代的教育观念是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当然,通过教学和教学辅助行为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中大量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新的科技环境相融合,让新技术服务于现代教学。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本观”
1 人本主义课程观
2004年2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阐释把英语教学定位为人文教育课程,从而使大学英语教育的品质得到了提升,因此这种观点受到大学英语教学界的普遍认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使人们认识到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情感得到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在课堂的教学中主动获取知识。不过当代的教育观对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这一思想又进行了发展,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是同等重要的角色,不但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当得到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和情感体验同样需要得到理解和可。大学英语教育绝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同样能够在这种语言的学习中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外面的世界、理解西方文化。这是一个思维与思想开放的过程,大学英语教育应当让学生受益终生。
2 人本主义教师观
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和学生一样,同样是主体,任何强调单方面主体性的论调都是片面的。教师也是人,因此“以人为本”理所当然应当尊重教师的情感和人格,尊重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对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英语教师不但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更具有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是中西文化传播的桥梁。
3 人本主义学生观
罗杰斯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能发生在学习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够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大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绝不是单纯学习语言,英语课程是一门人文学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要能听、敢说、能读、会写,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同时从自己的兴趣人手,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是对汉语阅读的补充,在大学阶段其他的课程早已不存在朗朗书声,而外语的学习需要学生们在整个大学期间把朗读、阅读理解训练进行到底。学生们学习过程中会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不是英语学习,也许许多学生终生都不会阅读这么多来自于西方国家原汁原味的诗歌、散文、小说和说明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综合技能训练和知识积累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
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人本观”
1 如何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人本主义课程观
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材有:《21世纪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大学英语》(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版)《大学英语》(全新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大学英语》等。这些教材的一个共性就是由专家和一线大学英语教师联合编写,在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编写框架,充分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满足教学需求,力争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材广泛,内容循序渐进,注重趣味性,充分体现西方文化特点。
从上面的归纳总结中可以看出,一套成功的大学英语教材,必然体现“以人为本”的编写思想,考虑读者需求,考虑使用者兴趣,综合培养学习者技能,通过教材内容丰富学习者的文化知识。上述教材中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具备所有的“以人为本”的编写特色,但是每套教材都会在某一方面具有特色。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许多专业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教材。如,法律专业可能需要法律英语教程,医学专业可能需要医学英语教程。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教学需求,在许多大学还需要编写更有针对性的面向小众读者的英语教材。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不但要充分吸收我国已有大学优秀英语教材的编写优点,更应当具有专业特色,从而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2 如何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人本主义教师观
“教师和教材是合作关系,只有当合作者了解彼此的优缺点并能互补时,这种合作关系才能得到最佳发挥。”会成功的大学英语教材,一定为教师的教学留下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最能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师除了要尊重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最有资格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和知识再创造的人。
为了满足普遍性的教学需求和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当配备教学电子课件、课堂使用的教学PPT、考试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有的教材还有网上教学辅导,从而丰富了教师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内容。
总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大学英语教材应当首先做到以教师 为本,赋予教材灵活性和开放性,给教师选择、生成和发展的空间。
3 如何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人本主义的学生观
一套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时刻应当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的教材要满足学生几个层次的需求:
第一,从听、说、读、写几个角度全面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英语语言,培养立体化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教会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语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没有止境,学生脱离老师和学校后,仍然需要坚持英语的学习,因此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第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关注英语教材的内容需求,选择内容健康、明快、具有积极意义的英语文章,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心境,着眼于培养学习主体者——大学生们的整体人格发展。
第四,注重学生的成长需求,英语文章的选材应当为学生的未来服务,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文化,另一方面更应当帮助学生从单纯的语言认知走向对英语文本审美价值的重视,对学生们产生人文关怀。
4 对教材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估
教材编写完成后应当进行教学评估。一些教材是正式出版后才在推广使用中接受大学英语教学界的评估,如果本着对教师和学生负责的态度,教材编写完成正式出版之前,同样需要进行教学评估。国外比较流行的教材评估体系包括Breen和Candlin的教材评估指南、Cunningsworth的评估体系等。尽管不同评估体系强调的基本原则有一些差异,但是它们都强调了几个重要的评估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材评估思想。
满足学习者需求原则。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材才是好教材,这样就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求放在了首位。
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方法原则。各个评估体系都强调教材应该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习者在使用不同方法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教材应提供真实的语料。选择真实的语料才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文化语境,才能让学习者感受到教材与他们所接触的真实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从而使他们在教学中所学的内容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教材应具有文化相宜性和地域性。每一种语言都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同时语言又是反映文化的一种形式。具有文化相异性和地域性的语言教材能够激发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热情,使他们将语言学习与对民风民俗、国家政策、地理特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英语语言的学习为培养世界人才做好了准备。
一、“人本观”与当代教育观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自尊和价值,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其中马斯洛的“自然人性说”“自我实现”“需要层次理论”“人格理论”和罗杰斯的尊重、真诚、悦纳的“完人”教育观,对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尊重。这种平衡的教育观念更具有现代性。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所以教学应当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体现的教学理念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个个体的潜质得到张扬。前不久在我国的教育类图书中曾经提出“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这一理论的延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教授内容,更应当体现“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产生自主学习行为和能力,学会应用、学会创造、终身成长。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需要与环境的高度和谐,因此当代的教育观念是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当然,通过教学和教学辅助行为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中大量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新的科技环境相融合,让新技术服务于现代教学。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本观”
1 人本主义课程观
2004年2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阐释把英语教学定位为人文教育课程,从而使大学英语教育的品质得到了提升,因此这种观点受到大学英语教学界的普遍认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使人们认识到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情感得到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在课堂的教学中主动获取知识。不过当代的教育观对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这一思想又进行了发展,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是同等重要的角色,不但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当得到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和情感体验同样需要得到理解和可。大学英语教育绝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同样能够在这种语言的学习中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外面的世界、理解西方文化。这是一个思维与思想开放的过程,大学英语教育应当让学生受益终生。
2 人本主义教师观
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和学生一样,同样是主体,任何强调单方面主体性的论调都是片面的。教师也是人,因此“以人为本”理所当然应当尊重教师的情感和人格,尊重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对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英语教师不但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更具有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是中西文化传播的桥梁。
3 人本主义学生观
罗杰斯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能发生在学习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够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大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绝不是单纯学习语言,英语课程是一门人文学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要能听、敢说、能读、会写,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同时从自己的兴趣人手,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是对汉语阅读的补充,在大学阶段其他的课程早已不存在朗朗书声,而外语的学习需要学生们在整个大学期间把朗读、阅读理解训练进行到底。学生们学习过程中会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不是英语学习,也许许多学生终生都不会阅读这么多来自于西方国家原汁原味的诗歌、散文、小说和说明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综合技能训练和知识积累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
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人本观”
1 如何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人本主义课程观
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材有:《21世纪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大学英语》(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版)《大学英语》(全新版,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当代大学英语》等。这些教材的一个共性就是由专家和一线大学英语教师联合编写,在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编写框架,充分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满足教学需求,力争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材广泛,内容循序渐进,注重趣味性,充分体现西方文化特点。
从上面的归纳总结中可以看出,一套成功的大学英语教材,必然体现“以人为本”的编写思想,考虑读者需求,考虑使用者兴趣,综合培养学习者技能,通过教材内容丰富学习者的文化知识。上述教材中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具备所有的“以人为本”的编写特色,但是每套教材都会在某一方面具有特色。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许多专业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教材。如,法律专业可能需要法律英语教程,医学专业可能需要医学英语教程。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教学需求,在许多大学还需要编写更有针对性的面向小众读者的英语教材。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不但要充分吸收我国已有大学优秀英语教材的编写优点,更应当具有专业特色,从而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2 如何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人本主义教师观
“教师和教材是合作关系,只有当合作者了解彼此的优缺点并能互补时,这种合作关系才能得到最佳发挥。”会成功的大学英语教材,一定为教师的教学留下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最能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师除了要尊重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最有资格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和知识再创造的人。
为了满足普遍性的教学需求和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当配备教学电子课件、课堂使用的教学PPT、考试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有的教材还有网上教学辅导,从而丰富了教师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内容。
总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大学英语教材应当首先做到以教师 为本,赋予教材灵活性和开放性,给教师选择、生成和发展的空间。
3 如何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人本主义的学生观
一套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时刻应当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的教材要满足学生几个层次的需求:
第一,从听、说、读、写几个角度全面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英语语言,培养立体化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教会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语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没有止境,学生脱离老师和学校后,仍然需要坚持英语的学习,因此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第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关注英语教材的内容需求,选择内容健康、明快、具有积极意义的英语文章,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心境,着眼于培养学习主体者——大学生们的整体人格发展。
第四,注重学生的成长需求,英语文章的选材应当为学生的未来服务,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文化,另一方面更应当帮助学生从单纯的语言认知走向对英语文本审美价值的重视,对学生们产生人文关怀。
4 对教材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估
教材编写完成后应当进行教学评估。一些教材是正式出版后才在推广使用中接受大学英语教学界的评估,如果本着对教师和学生负责的态度,教材编写完成正式出版之前,同样需要进行教学评估。国外比较流行的教材评估体系包括Breen和Candlin的教材评估指南、Cunningsworth的评估体系等。尽管不同评估体系强调的基本原则有一些差异,但是它们都强调了几个重要的评估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材评估思想。
满足学习者需求原则。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材才是好教材,这样就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求放在了首位。
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方法原则。各个评估体系都强调教材应该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习者在使用不同方法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教材应提供真实的语料。选择真实的语料才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文化语境,才能让学习者感受到教材与他们所接触的真实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从而使他们在教学中所学的内容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教材应具有文化相宜性和地域性。每一种语言都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同时语言又是反映文化的一种形式。具有文化相异性和地域性的语言教材能够激发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热情,使他们将语言学习与对民风民俗、国家政策、地理特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英语语言的学习为培养世界人才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