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注意的稳定性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这使得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非母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出现所谓开小差的状况,这也是许多老师深恶痛绝的事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开小差”其实涉及一个注意的稳定性问题。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就越强,反之稳定性就差。个体注意稳定性的强弱,首先主要取决于个体有无坚定的目的,当个体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把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其次,与注意的对象具有的特点直接关系,面对多变的对象,个体的注意稳定性也能得到增强。实验证明,在被动和无目的的去看一个单调而没有变化的事物时,想要注意集中五秒钟都很困难。反之,主动积极地面对复杂而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的时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要想做到如此,就要在增强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上下功夫。
  一、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
  学生对学习的意义认识得越清楚,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和决心则越强烈,就越有利于增强其注意的稳定性。当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时,在这一过渡时期,学生都有一种“自己长大了”的新鲜感,教师要因势利导,迎合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在开学初的第一堂班会课,我就有意地向学生强化:他们不再是小学生了,已经是中学生了;然后我问学生,中学生该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纷纷举手,讲出他们自己的看法,即对自己的希望。有的说要像大人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让家人放心,让老师满意;还有的说自己要奋斗三年,考上理想的高中。在学生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我再把各种观点都导向认真学习、认真听讲的重要性上,并让学生明确认真学习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二、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在开学开始,我就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学习英语,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丰富有趣的生活。
  2.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着重发展高层次的需求。使学生了解到学习英语不单是现阶段考试的要求,更是以后自身人生发展的要求。通过列举发生在同学周围的许多例子,让他们知道,在以后,如果要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大学生、职员、专家,学好英语是起码的要求。
  3.解决好有些学生兴趣转移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牛津英语的教学安排。牛津英语的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推行,到初中时很多后进生对牛津英语这一“老课程”已经失去兴趣,但对新的课程却充满期待。我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专门集中后进生开小会,向他们强调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其实关系不大,初中英语的学习其实是从头开始的,他们应当重拾信心,在老师的特别关注和他们自己的努力下,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从而重新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此之后,我周周和学生碰头,帮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加油鼓劲。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对学习英语不再害怕,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教师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并且,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初中阶段孩子的无意注意发展水平是较高的,尤其是初二学生处在一生中无意注意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
  四、教师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习是经验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一致努力的注意,也被称为积极注意或意志注意。值得注意的是,有意注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在语词心理活动的组成因素的时候产生的。这本身就说明,对于语言的学习而言,有意注意的培养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师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是在英语教学活动的整体过程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在一堂英语课中,上课之初我就采取措施,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
  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讲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则尽量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
  在课要结束时,则应当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在布置作业时,帮学生分出轻重缓急,统一安排,作出计划,逐个解决,以使学生做到在完成每一项练习时,都能集中注意和精力,专心致志。这样一个过程整体上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本的就是教师要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处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有效的教学设计,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以上是我在近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中,对增强学生注意稳定性这一问题的一些积累。我的体会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补充相关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巧用注意规律,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通往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学习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为以后的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 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学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及技巧,为学生以后学习、运用英语奠定扎实基础,由此可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缺陷,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反思 提高策略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培养、提高
【摘要】英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而英语语言的使用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转化工具。尽管我国的英语教育已经从幼儿开始普及,伴随着学生走进职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书面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规则,但是却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一旦走向职场,特别是国际职场,倍感吃力。基于国际职场,如何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改革创新,令人深思。  【关键
1.Introduction Wine tourism is now recognised as a growing subset of special interest tourism all over the world.It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urism compone
期刊
【摘要】掌握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很好地满足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本文在论述词汇学习策略上,分别从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学习词汇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词汇教学 学习策略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是衡量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准。目前学生普遍存在词汇难记、易忘及词汇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和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世界地球村建设的不断加快,英语运用能力已经逐渐成为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中职学校由于其生源质量和教育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英语教育一直是其弱项。  【关键词】合作教学 中职英语 解决方法  随着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也一年比一年发展迅速,而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最重要的方式以及国家壮大的必要因素,其受国家重视程度逐年递增。作为培养基层技术劳动人员最
【摘要】我国有关机构对高职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此次改革致力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理想,将模块化教学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笔者着重分析了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技巧、落实条件在现实高职英语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模块化英语教学 内容 技巧 高职英语教学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与更多国家有了贸易关系,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日趋频繁,英语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为了在未来的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学校提出了“5P加1A”的新的教学模式。其中“1A”英语是:“Assessment”意思是指长期有效,多变的激励措施,提出这一措施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