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长期担任高中班主任工作,现在高中学生品德不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各个学校都有,甚至有的学
校每一个班都有,这批学生如果教育不当,以后踏上社会,从大的方面说将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甚至
成为社会的恶瘤,从小的方面说将影响学生人生,前途,不利于自身的成才和发展。针对高中学生品德
不良的现象结合本人的经验,谈谈高中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一、造成高中学生品德不良的形成原因
(一)外在的原因
1、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使缺少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深陷其中、深受其害。我班的几个品德
不良的学生,经交谈了解,人人玩过游戏,进过歌厅或迪厅。
2、家庭教育的不当或家庭变故带来的刺激。我班品德不良学生中有不少是单亲家庭子女。
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不足,极易造成学生品德不良,严重者会形成群体道德不良,使整个班集体陷入混
乱局面。
4、品德不良学生的相互带动和影响。一般是高年级的带低年级的,品德不良学生的数量一般是高年级多
,低年级少。
(二)内在的原因
1、青春期的躁动不安与生理心理的异步发展,极易造成学生在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上的错误
,再加上青春期的萌动,使得他们经常躁动不安。如果引导不及时,则为其品德不良提供了较为便利的
条件。经调查,品德不良学生生理早熟年龄低于全校平均年龄。
2、学生心理上的期望效应与现实生活的激烈碰撞,易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发展成不良品德。据
班主任谈话所知,几乎百分之百的品德不良学生埋怨家庭和学校管得太多或太少,对现实生活有许多的
抱怨和不满。
3、缺乏情感和意志上的稳定性,导致在意志上缺乏自制力,表现为忽冷忽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
任何事都不能持之以恒,成为人们所说的"老油条"。长此以往,则发展为品德不良。
二、高中学生品德不良的预防措施及解决对策
针对高中学生品德不良的内外因素,应采取"预防为主,正确引导;关心呵护,宽严有度"的措施与对策
。
(一)预防为主,正确引导。
1、针对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要注意把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
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尤其是培养他们分辨美丑、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不仅是保证他们心理
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也是预防他们品德不良的治本措施。
2、针对家庭教育不当和学校教育的不足,要注意利用品德不良学生大多重感情、讲义气的特点,从朋友
的角度去正视他们的优缺点,在情感上加以引导,让他们体会到来自老师和集体的诚意和温暖,避免造
成情感上的对立;引导他们多采取换位思考,将他们的情感引向正确的轨道。这不仅是预防品德不良形
成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品德不良学生的有效途径。
3、针对品德不良学生的带动和影响,首先要对品德不良学生进行教育,尽量把不良倾向扭转过来,其次
,利用一些先进事例或常见行为,在班上进行宣传、讨论或演讲,这样在班集体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
,消除不良行为对班集体的影响。
4、通过充实其课内和课余生活,转移其注意力,这不失为一项把学生思想感情引导到正常轨道的好措施
。
(二)关心呵护,宽严有度。
1、针对处于青春躁动期的中学生,要在生活生理上多关心他们。要于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学
校应开设有关的课程和讲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指导学生正视自我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克服异性情感上的困惑。要善于发现学生情感上的微妙变化,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措施,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宽严有度,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实施教育,维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当学生有过错时,要讲究批评方式,既要尊
重学生的人格,又要维护其自尊,敞开心扉,耐心分析原因,点明危害,指出改正方向,使之乐于接受
。
3、在情感和意志方面,要把品德不良的学生尽量组织到班集体活动中来,炼他们的意志和毅力,体验成
功的乐趣,鼓励和增强其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4、对极个别品德不良、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请当地公安机关予以配合教育。
我们在教育品德不良的学生时,一定要有耐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晓之以礼,动之有情",把品德
不良的学生与优等生一样看待,教育是不歧视,不用那些不礼貌的语言讽刺打击学生,与那些品德不良
的学生细细谈心,以已经转化的实际例子去感化,教化品德不良的学生。同时,我们教师首先要与家长
加强联系,取得家长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支持。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与社区、街道、村组干部,公安机关
配合,对学生加强教育。
总之,高尚的道德品质决定于良好的教育。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
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对青少年品德的塑造,他们就比较容易由于过度追求
物质需求、情感需求而贪图享乐、精神空虚,以致滥用情感、缺乏理智而走向邪路。如何教育培养好这
一代青少年,将是一个值得家庭、学校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和思考探究的长期性、可变性的话题。
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
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每一个班都有,这批学生如果教育不当,以后踏上社会,从大的方面说将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甚至
成为社会的恶瘤,从小的方面说将影响学生人生,前途,不利于自身的成才和发展。针对高中学生品德
不良的现象结合本人的经验,谈谈高中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一、造成高中学生品德不良的形成原因
(一)外在的原因
1、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使缺少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深陷其中、深受其害。我班的几个品德
不良的学生,经交谈了解,人人玩过游戏,进过歌厅或迪厅。
2、家庭教育的不当或家庭变故带来的刺激。我班品德不良学生中有不少是单亲家庭子女。
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不足,极易造成学生品德不良,严重者会形成群体道德不良,使整个班集体陷入混
乱局面。
4、品德不良学生的相互带动和影响。一般是高年级的带低年级的,品德不良学生的数量一般是高年级多
,低年级少。
(二)内在的原因
1、青春期的躁动不安与生理心理的异步发展,极易造成学生在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上的错误
,再加上青春期的萌动,使得他们经常躁动不安。如果引导不及时,则为其品德不良提供了较为便利的
条件。经调查,品德不良学生生理早熟年龄低于全校平均年龄。
2、学生心理上的期望效应与现实生活的激烈碰撞,易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发展成不良品德。据
班主任谈话所知,几乎百分之百的品德不良学生埋怨家庭和学校管得太多或太少,对现实生活有许多的
抱怨和不满。
3、缺乏情感和意志上的稳定性,导致在意志上缺乏自制力,表现为忽冷忽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
任何事都不能持之以恒,成为人们所说的"老油条"。长此以往,则发展为品德不良。
二、高中学生品德不良的预防措施及解决对策
针对高中学生品德不良的内外因素,应采取"预防为主,正确引导;关心呵护,宽严有度"的措施与对策
。
(一)预防为主,正确引导。
1、针对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要注意把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
道德情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尤其是培养他们分辨美丑、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不仅是保证他们心理
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也是预防他们品德不良的治本措施。
2、针对家庭教育不当和学校教育的不足,要注意利用品德不良学生大多重感情、讲义气的特点,从朋友
的角度去正视他们的优缺点,在情感上加以引导,让他们体会到来自老师和集体的诚意和温暖,避免造
成情感上的对立;引导他们多采取换位思考,将他们的情感引向正确的轨道。这不仅是预防品德不良形
成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品德不良学生的有效途径。
3、针对品德不良学生的带动和影响,首先要对品德不良学生进行教育,尽量把不良倾向扭转过来,其次
,利用一些先进事例或常见行为,在班上进行宣传、讨论或演讲,这样在班集体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
,消除不良行为对班集体的影响。
4、通过充实其课内和课余生活,转移其注意力,这不失为一项把学生思想感情引导到正常轨道的好措施
。
(二)关心呵护,宽严有度。
1、针对处于青春躁动期的中学生,要在生活生理上多关心他们。要于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学
校应开设有关的课程和讲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指导学生正视自我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克服异性情感上的困惑。要善于发现学生情感上的微妙变化,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措施,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宽严有度,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实施教育,维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当学生有过错时,要讲究批评方式,既要尊
重学生的人格,又要维护其自尊,敞开心扉,耐心分析原因,点明危害,指出改正方向,使之乐于接受
。
3、在情感和意志方面,要把品德不良的学生尽量组织到班集体活动中来,炼他们的意志和毅力,体验成
功的乐趣,鼓励和增强其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4、对极个别品德不良、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请当地公安机关予以配合教育。
我们在教育品德不良的学生时,一定要有耐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晓之以礼,动之有情",把品德
不良的学生与优等生一样看待,教育是不歧视,不用那些不礼貌的语言讽刺打击学生,与那些品德不良
的学生细细谈心,以已经转化的实际例子去感化,教化品德不良的学生。同时,我们教师首先要与家长
加强联系,取得家长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支持。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与社区、街道、村组干部,公安机关
配合,对学生加强教育。
总之,高尚的道德品质决定于良好的教育。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
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对青少年品德的塑造,他们就比较容易由于过度追求
物质需求、情感需求而贪图享乐、精神空虚,以致滥用情感、缺乏理智而走向邪路。如何教育培养好这
一代青少年,将是一个值得家庭、学校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和思考探究的长期性、可变性的话题。
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
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