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读《新编北京方言词典》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l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董树人教授经过多年辛苦编写的《新编北京方言词典》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真是可喜可贺,作为老友,读后忍不住要说几句话。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并且在历史上曾经五代为都,因此,北京方言有其独特的地位。近世以来,由于推广国语、推广普通话的缘故,北京话更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研究北京话的文章及专著层出不穷。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专著就有十余部,这当中以金受申、陈刚、徐世荣等先生的著作分量最重。金先生的著作出版较早,印数较少,目前已很难见到。陈先生的著作,因拼音编排上一般人不习惯,觉得检索困难,当时就只在一般学者中流行,广大读者不欢迎那种编排形式。徐先生的著作出版于1990年,离现在最近,影响也比较大。因作者是地道的北京人,所以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得心应手,缺点是在一些词语的解释上显得烦琐些,有的地方像需进一步加工的资料卡片。
  相比于上述著作,我觉得董树人先生的《新编北京方言词典》有如下特点。
  1.以往的一些北京话著作,只收北京城区的一些土词土语,不收郊区词语。大概那是当时北京市较小的缘故。1956年以后,先后有河北省的多个县并入北京市,北京的人口和面积得到了空前的扩充,北京大多了。基于此点,再那样反映北京话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因此,《新编北京方言词典》既收录城区词语,也收录郊区词语,甚至收录了属于北京方言片的词语,我想这是符合当今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需要的。事实上,人们心目中的北京,再也不是解放初期的北京,而是今天的大北京了。作家刘绍棠是通州人,写作多以大运河两岸的农村为背景;作家浩然祖籍河北省丰润县,写作多以京东农村为背景,可他们著作中的词语,大量被研究北京话的文章所引用。所以,今天编写北京话词典,必须重视郊区一些特有的词语。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
  2.基于同一理由,本书也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农业、农村词语,这也是同类书所仅见的。耕耩锄刨、打尖儿、捋裤腿儿、翻秧、肥田粉、卫生田、爪镰、供鍁、拿楼、布粪、看秋、落穰等。这些词语,研究北京话的著作不收,研究河北方言的著作也不收,任由它们自生自灭,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把它们收在工具书中,是一种抢救,对将来人们阅读反映京郊生活的作品,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3.由于作者对民俗有浓厚的兴趣,本书收入民俗方面的词语较多。如“殃榜”“送三”“吊纸”“孝头”“浆汁筲”“倒头饭”“倒头纸”“催妆”“过礼”“喜歌儿”等。北京地区有结婚、孩子满月、打井、上梁等喜事时,行乞人员前来念喜歌儿讨要的习俗一直流行到解放初期,可是以前的北京话词典对这没有反映。董树人先生的《新编北京方言词典》却记录了念喜歌儿是怎么回事,这不但对阅读晚近反映北京市井生活的作品有帮助,对研究北京地区的民俗历史也很有好处。再如北京有一句俗语“我可叫了王承恩了”,有时在一些老年人的口中还能听到,意思是“我可没办法了”。以前的北京话词典也有收录,但解说不详,看了以后,我们依然不清楚它的来源。董树人先生根据相关史书记载,给出了两种来源:一说来源于明末国库空虚,太监王承恩代表朝廷向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去索捐,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向王承恩纷纷叫苦哭穷;一说来源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前喊王承恩“可怎么办?”。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语言既反映现实,也反映历史和文化,从在北京话中存留了三百七十多年的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道理。
  4.编写一部方言词典,既要对所收录的词语进行恰当的释义,又要能够对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我认为,董著很出色地做到了这点。
  北京话中,火柴有两种说法:取灯儿和起灯儿。说取灯儿的人多,说起灯儿的人少。它们是什么关系,没有人说过,董先生却明确地指出,“取”是“起”的音变。“哭穷儿”还有一种说法叫“苦穷儿”,后者说的人虽然极少,但却可能是最初的说法,“哭”很可能是“苦”的误说。这从“哭穷儿”的解释“诉苦装穷”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瞎话”个别人说成xiáhuà,这个xiáhuà,董树人先生认为可能就是“假话”。因为“假”在古代本来就有三读jiǎ、jià和xiá。说不定xiá古代就有“虚假”义,只是辞书没有记录而已。
  5.编写一部词典,要能够反映当前的研究成果。董著很好地做到了这点。如作为北京话第二人称的“您”,一般工具书的解释不外乎:①表示尊敬,用于尊长;②表示客气,多用于陌生人之间。董先生给出了第三个义项“在两性之间,表示距离”。这一解释就是吸收了上个世纪末语言学家研究北京话的成果。“蛛丝马迹”中的“马”,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南开大学的古汉语教师就给学生讲,“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灶马”,因为只有“蜘蛛”跟“灶马”并列,才合情合理。可这种意见,并没有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一些工具书照样把“马”解释成拉车拉犁、供人骑驭的“马”。前几年,山西一位语言学学者作为发明又提出了这一看法,不知这次是否引起了学界的注意。董先生在注释“灶马”一词时,加了一句,“蛛丝马迹”中的“马”,就是指“灶马”。这种解释不是画蛇添足,而是针对语言学界对这一可喜成果长期以来不理不睬而发的。
  6.最后,要说一说本书编写体例上的特点。本书的行文,条理清楚,简洁明白。词条、注音、词性、释义、例句,无不反映这个特点。没有冗杂的解释,也不用花样翻新招徕读者,而是实实在在为读者介绍知识。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今天做起来也不容易。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此书就像董先生的为人一样,朴实无华,招人喜爱。听说本书书名原来本叫《简明北京口语词典》,后来根据责编的意见,删掉了太多的口语词,才改成了现名。
  7.有关北京话的工具书,已经有二十余年没有新著问世了。当初立项的时候,出版社认为,再编写这样一部工具书很有必要。不过,编写出来,要能反映新的研究成果,要能反映新的语言实际;“前修未密”是必然的,而我们要做到“后出转精”。我认为董树人先生很好地做到了上述各点。本书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收录了被前贤疏忽的一些词语,纠正了一些词语的误释和误写,也收录了一定量的新词。从中可以看出本书的成绩。
  但是,像任何事物优点、缺点并存一样,本书也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如:(1)不管是不是北京话用法,只要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有的义项就不收。这样一刀切处理问题的办法是不是不好。作为工具书,为了避与《现汉》重,就只收现代汉语词典没有的义项,舍弃一些北京话的常用义项,就会使人觉得用法收得不全,没有反映北京话的用法全貌。不知道作者以为如何?提出来同作者及广大读者商榷。(2)城区、近郊、远郊的词语一齐收,固然有读者查找的方便,并且可以记录一些词语,为后人查看反映京郊的文献提供便利;但属于河北方言的一些词语进入本书已不可免,对专门把它作为研究北京话的专书而使用的人是不利的。(3)大概由于作者年长的缘故吧,给人的感觉是,本书收录的今天北京人不怎么用的词语偏多,而现在青年人中大量使用的新词语却较少。这是今后再版时应该注意的。
  虽然如此,瑕不掩瑜,本书仍不失为一部好书,一部有分量的书,是二十余年来研究北京话的又一重大收获。
  (通讯地址:300072 天津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中华武术概说武术武术又称为功夫、武功、国术或武艺。以技击为基本特征的中华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体育的瑰宝。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具有内外合一,
摘要:默会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无法通过语言文字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基于默会知识论,对如何促进学生领悟、掌握体育教学中的默会知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默会知识 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他提出,默会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明确表达的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花园式社区创建工作,提高居民绿化尽责率;二是科学规划,有序开展园林小城镇建设,按标准督促指导小城镇绿化美化建设;三是不断完善,指导各
八卦门中素有七十二拿之说,其实原传的八卦门中并无擒拿法,如八卦技击四十八法诀中云:八卦之手不讲拿,我拿人兮我亦差。现在八卦门中流传的擒拿法,主要归功于大枪刘德宽先生,他在他创编的直趟六十四散手掌中渗入了部分擒拿手法。有些八卦前辈们入八卦门之前就精通擒拿术,将其带入八卦门中,从而大大丰富了八卦门技艺。而后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完善,便形成了目前较为系统的八卦门擒拿术。然其应用变化皆出于六把总拿。故六把总
赵守训教授1922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北部的一个中医世家。中学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了野战医院的药房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药学生涯。1939年他进入药校学习,1945年
平时研读中古小说时,每每得益于时贤大作的启发,许多词语训释的疑问冰释于怀。但也有个别词语的解释终觉欠妥,于是进一步做了一点探讨。今选出两条考释结果呈献于下,囿于水平,多有妄说,望同行不吝指教。  澳  《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以糒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异苑》卷一:“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饮,其釜澳须臾,噏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投随涸,便吐金满釜。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   《汉语大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这些四五岁大的小孩在一个瑜伽班里玩得很开心,但这并不是成人瑜伽班,而是特别为年轻人设计的瑜伽课程。他们在这里摆动身体,伸展腰部,学习一些新的呼吸法。别忘了还有强化肌
翻子拳原名八闪翻,以双拳密如雨而著称,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在河北、辽宁、甘肃、陕西等地有较多习练者和研究者。翻子拳强调脆快硬弹,尤以散手为根本。习练者需要
摘 要: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学校课外体育工作需要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赋予课外体育活动新的任务,要切实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提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余体育 素质教育 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    課余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  一、党和政府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