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儒雅的教师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从事某职业久了,身上会不自觉地带上这个职业的特征,举手投足都会流露出这个职业的气息。教师做久了,也会带上教师这个职业的文化标识。教师的文化标识是什么呢?我觉得是“儒雅”。
  “儒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一指学识深湛,二指气度温文尔雅。其实,这两种解释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学识深湛,才能真正做到气度温文尔雅;而气度温文尔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
  但是,说“儒雅”指气度温文尔雅,这样理解又停留于表面。儒雅更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底蕴。细究起来,这种素养背后至少应有这样几个元素:第一,知识丰富。一个人只有知识丰富,言谈举止里透露出丰富的文化信息,自然而然地感染人、吸引人,这才能称得上儒雅。如果读书不多,所知有限,即便风度翩翩,也肯定不能称得上儒雅。第二,雍容温和。如果声色俱厉,动辄生气发怒,显然称不上儒雅。儒雅应该举棋若定,举重若轻,气定神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才行。第三,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也才能上善若水,草木相随。一个人不具有宽容之心,做不到博爱兼爱,小肚鸡肠,对学生的过错耿耿于怀,甚至急不可耐,自然也难称得上儒雅。第四,礼仪规范。作为众皆效仿的言行楷模,其出入有礼,进退有序,举手投足讲究礼节,合乎规范,不让人觉得突兀别扭,才能称得上儒雅。一个言行突兀,经常倒行逆施违背伦理的人,自然不能与儒雅挂上钩。
  儒雅在中国古代文人身上有着充分的表现。无论是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还是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让人们心驰神往,仰之弥高。对于这些学富五车的文人学士来说,儒雅是自然而然的,绝非矫揉造作的。
  当代教师也应该儒雅。教师是人类文明文化的传承者,教师自然应重视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知识。拥有广博的知识是教师职业的特性和根本要求。除了知识,在其他方面,包括一言一行,教师也应该儒雅。有句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教师在学问和为人上要作为学生乃至世人的典范。教师不只是知识上要做人师,在品德修养、礼仪规范等诸方面也要为人师。所以,行走在社会上,说起某某是教师,人们则立即肃然起敬,当听说某某教师做出某些出格的事儿,则立马产生厌恶鄙夷之情。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源于人们对教师完美形象的期待。加里宁引用列宁的话用在教师身上,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称谓能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响应,并一直沿用至今,就充分说明了教师作为榜样,在人们潜意识里已经得到了深刻的认同。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儒雅呢?儒雅作为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与文化特质,作为一种素养,需要长期的涵养修炼。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比如职业反思、读书、榜样学习等等,但根本的一条,就是离不开自己的主动追求。有了自己的主动意识,反思、读书、践行才会有力量。东坡居士《和董传留别》中有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道尽万千奥秘。读书可以提升素养,提升气质风度。教师要常常阅读经典,与人类的那些思想家对话,思考人生的意义,自觉提高文化素养。而且,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摒弃片面追求物质而轻视人文的肤浅的功利做派,要逐渐培养起对人文学科的兴趣,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涵养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把自己的体会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水平。叶澜教授认为,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 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所以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必然是“儒雅教师”的一个显性特征。品德堪称高洁,礼仪足够模范,知识丰瞻博学,才艺多而精专。如此,才是真正的儒雅教师。
  儒雅教师,润染着智慧与真情,散发着温馨与芬芳。
  做个儒雅的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广东东莞,523900】
  责任编辑/刘
其他文献
目前斑点叉尾鮰在桂中地区养殖的人并不多,为了起带头示范作用,柳州市水产养殖场于1992年9月份从广西灵山县引进了这种鱼,试养了一年零两个月,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
文明转型与观念和人的某种断裂 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时代处于什么样的文明之中:中国社会当下正在经验着历史上最大的文明冰河的转型初期——从农耕文明(河流文明,即内河文明)向工
一所学校的大牌子上面刻着这样一行镏金大字:“如果爱自己的孩子,你是人;如果爱别人的孩子,你是神。”读着这句话,心中油然升起一股酸酸的感觉:教师,你为什么总是和“神”联系在一起呢?教师是神吗?  说教师工作重要,我并不反对,说教师职业光荣,我也赞同,但不能由此就把教师看成“神”,要求教师能够像神一样“能力无边”“不能有闪失”“不能有丝毫差错”,这就叫我无法认同了。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是肉体凡胎,吃
我在一本杂志的封二看到一张照片,是支教教师与民工小学的孩子的合影。四位教师站在最后面,前面站了三排小学生,最前面的一排学生手中捧着受捐助的衣服。从表情上看,四位老师满面笑容,而学生脸上则毫无喜悦,甚至个别学生表现出的是不情愿。  孩子们有了新衣服为什么还不高兴呢?  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个故事,说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孩子拒绝别人的捐助,问原因,她说:“因为不喜欢他们借捐助孤儿的名义炒作,不喜欢我们必须
近年来,浦东新区始终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努力建设科学、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估标准,自我加压,不断探索,积极创设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平台,通过打造“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两大工作品牌在区域层面加强法制教育的管理与辐射,通过具有鲜明浦东特色的区域实施路径建设和模式的探索,以期达到全面覆盖区域青少年法制教育向更深
【背景】  为了保障学生在校内外的安全,促进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学校设立学校门岗“出门条”制度,要求凡是在校内请假外出的学生,家长必须找班主任开“出门条”,写清接走的具体时间、原由、返回时间、家长与学生的关系、联系电话等,并由家长和班主任双方签字,学校门口保安看到“出门条”后,家长和孩子方可离校。  没想到坚持了很多年的“出门条”制度,却惹来了一次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情境】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的廉洁理论为指导,以预防和抵制腐败为核心,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路,注重把精英教育与廉洁教育相融合,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新时期,对青少年的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变革同步。随着我国和谐祖国的构建与发展,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培养其敬廉崇洁的道德情感,提高其
只要是人,都会有信仰。一个人一旦有了自己的信仰,他便会按照他的信仰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人的信仰从哪儿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会从娘胎里带来,它是习得而来,或者说是教育出
同学们:我们171班毕业已经10个年头了。1995年,我们大家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三年的高中生活。三年,相对于人生来说很短暂,但它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每个人想起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