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an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些经验教训和重要启示概括起来就是: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社会再分配必须保证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权;精神文化必须给人以归属感;城市现代化、工业化必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其他文献
1989年之后,“公民社会”这个术语出现在中国的知识界。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甚至政府当局也使用这个术语,经常将其称为“第三部门”。然而,它完全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同一个概念,更接近于在西方尤其是国际组织新闻语言中流行的同一个概念。
作者认为,尽管今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在美国甚至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学术研究也遭到鄙视,但是马克思的思想仍然非常贴近现实,重新正确地阅读马克思有着比过去更为重要的意义。
生活过程包含劳动和交往这两个主要内容。物质性劳动和交往,以及非物质性劳动与交往,分别构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要重视生产力的“质”的方面——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和通过劳动与交往实现自我确认以及相互确认——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充满风险的社会里,我们无法预测科技革新带来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和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而且要参与到集体的决策中,并能够帮助那些对自己周围环境控制力弱的人们。作者认为全民素质教育恰好包含了这些能力的培养。
本文阐述了全球变暖、风险和风险社会问题,借助于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分析了风险政治学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资本对政治现实按照其利益进行影响的现实性正在持续增加。
本文在具体考察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治理转型的实际根据和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治理的功能和路径依赖现象,指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治理的转型采取了“核心决策部门”行为体相互结合的形式,并对五种不同的理论解释模式进行了详尽的评述。
本文简析了风险社会理论,分别论述了传统、生态秩序与时空加速度及其内涵关系,提出了人类及其文化在这方面与其他的物种没有什么区别,都包含在时间域内。事物变化模式总是复杂的,因为它们从来不可能发生在单一的时间维度,理解人类活动的基本条件是试图控制回归事件内部或外部的人类活动本身。
本文以哈贝马斯和德里达为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运用阿多诺的两个比喻——力场和星丛——说明了现代性/后现代性两条并置的而非相互融合的线索间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勾画出作者理解的现代性/后现代性论争的动态紧张状态和不稳定状态。
本文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发生的那场争论进行了评论,认为马尔库塞看到了技术的两重性,这是正确的,而哈贝马斯则在重建交往理性的过程中把技术局限于人的劳动领域,忽视了当今技术无所不在的事实,并以之为基点,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了重建,重新评价了马尔库塞的技术哲学思想。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战略的基础是全球化视野中的国家利益;战略目标是做具有世界影响的、负责任的大国;战略方针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战略定位是走和平崛起之路;战略导向是积极地、建设性地参与构建全球化的国际秩序;战略重点是以亚太为中心,灵活运筹中美、中日、中俄三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