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固体垃圾的调查

来源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目的
  
  我们小区的垃圾站里,垃圾每天都堆得像小山似的。这么多垃圾,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家庭垃圾主要是固体垃圾,怎样才能减少固体垃圾,保护环境呢?我决定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过程
  
  我对我家连续两个10天的固体垃圾做了分类和对比统计。
  (一)第一个10天的家庭固体废弃物统计表
  在这10天内,我家的垃圾没有分类,每天要扔2袋以上的垃圾。
  (二)第二个10天的家庭固体废弃物统计表
  在这10天内,我建议爸爸妈妈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我家差不多两天才扔1袋垃圾,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
  
  三、收获体会
  
  我采访了小区内一些关注环保的老人,查找相关资料,总结了以下几条,可以有效地减少家庭固体垃圾。
  1 减少或不使用塑料袋。自备菜篮或环保购物袋购物,菜买回来后,用保鲜盒进行分类储存,减少或不使用塑料袋。
  2 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的垃圾用废旧的大纸盒子收集在一起,送废品店处理;不能回收的垃圾装在一起,尽量把垃圾袋装满才送到垃圾站去。
  


  3 废物利用。将废旧的饮料瓶做成花盆、烟灰缸,用包装盒或包装袋装不可回收的垃圾。
  4 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日用品。
  (指导老师 罗湘宁)
  
  点评:
  为了保护环境,国务院下文规定,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本文小作者开展环保行动,通过调查,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课堂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发挥数学课堂交流的功能,正成为教学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数学课堂交流是数学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以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为主要载体,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堂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课堂交流有多方面的功能,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
教材简介: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目标:  1?郾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郾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愿
文本解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一段传奇而感人的故事。作者以父亲救助儿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通过对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父爱的颂歌。阿曼达的父亲因为有爱,坚持38个小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