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思维发展的生物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思维核心素养作为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实践能力、适应与改造未来社会能力的提升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通过课例研究的方式,明晰并凝练出了以具身性参与浸润科学思维的萌芽,以全面性互动推进科学思维的纵深,以统整性主题聚合科学思维的发展等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以上策略相辅相成,旨在经由逐层进阶的方式聚焦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
其他文献
通过将教材原有单元中的课文整理、组合、协调,能让它们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功效.单元整合教学将语文的学习置于整个大语文的文化背景下去建构、理解,把系统、整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有创造精神,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以《赵州桥》第一课时为例,通过创造性地整合教材、生活、课堂生成等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说明文之美,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将他们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童话故事中常见的、反复的叙事方式,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接受需求以及审美需求.本文以童话故事《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教学为例,探讨语文教学中借助这一特殊而又经典的叙事结构,引导学生学习把握内容、练习语言表达的策略,感受童话故事的无穷魅力.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普遍存在跟父母沟通不佳等情况,家校共育推进不力.我们以开展“职业梦想”系列活动为契机,促进学生与家长互相了解,既引导学生初步进行人生规划,又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增强家校育人合力,进一步提升了家校共育效果.
目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师德的内隐性关注不足,教师对行为失范按师德问题去处理往往心存不服,根源在于对教师“文化人”身份的意识不强,要求不高.有必要基于文化视域梳理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内涵,从教师“文化人”的角度切入私德、公德与上德的师德建设路径,建构其五大策略:见贤思齐,争当楷模;身边榜样,提升动力;情心同理,倡导常态;鼓励为主,善于包容;忙于正事,无暇堕落.
微教研对提升语文学科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突出“微”,彰显“效”,笔者通过“微学习”“微课堂”“微讲堂”三种实施策略,创新语文学科科研方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本案例是对一位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四年级插班生进行的辅导.该生的母亲强制给她转学,导致孩子反抗情绪激增,不能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从而出现极端情绪.笔者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辅导方案.利用情绪ABC理论进行合理情绪疏导,巧用Yoga呼吸法,引导她合理控制情绪、正确表达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案辅导,该生的情绪稳定很多,负面行为减少,干预效果显著.
童画是学生心灵的窗户,是培育崇高美德、涵养高尚情怀的重要载体.如何借力童画助推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笔者尝试引导学生欣赏美,描绘美丽他人;寻找美,描绘美丽社会;践行美,描绘美丽自我.以此增进学生向善之心,乐施美善之举,实现人生价值.
语文课堂存在“无度教学”的现象,教学目标设置不准、教学内容确定不当、教学方法选择不适.语文教学应让指向学习主题的真实任务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的认知体验自然发生,实现“真学”;课堂要聚焦学生的思维状态,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开展知识建构,让课堂教学在思考、顿悟、建构、分享、运用过程中实现“深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讲学生之不解,授学生之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理解、收获,享受学习的快乐,实现“乐学”.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余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个体独立探究的行为,学生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何创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指导,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容量,并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我们一直研究的方向.通过对小学数学“预习导案”的设计策略研究,探讨创新设计范例,为提高教学实效性,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