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研背景下语文科研创新的策略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k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教研对提升语文学科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突出“微”,彰显“效”,笔者通过“微学习”“微课堂”“微讲堂”三种实施策略,创新语文学科科研方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双师”互动课堂在教学效果方面优势明显.以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和贵州省毕节实验学校共同完成的双师课堂为例,两地教师借助人工智能软件,通过在线交互协作,从对比分析教材、摸清教学对象知识能力基础、整体规划教学策略等方面,合作开展教学,克服了时空限制、教材版本不同、学生学情不同等诸多困难,实现了教师、学生、教学用具等多维信息的交互与融合,达成了同步备课、同步教研、同步上课、同步评价等协同教学.
本文结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要求,发挥班主任熟悉、了解学生的优势,应用书信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学生成长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具有良好身心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要求,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干预机制并不完善,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学校心理咨询室通常无法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干预,甚至鞭长莫及.因此,利用“互联网+”模式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改善学生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正面管教的理念揭示欺负同学事件背后的盲点,探寻家庭教育的痛点.采用正面管教工具:聚焦解决问题、开设主题班会、进行角色扮演、使用议事本、开展头脑风暴、用3R1H原则选择建议等方法,发现事实背后的真相,帮助学生认识欺凌,了解欺凌的危害,懂得如何自我防护.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意识,为建设温暖有力量的班集体做贡献.对相关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时,笔者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用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理念,有方法、有尺度地惩戒教育有错误的孩子;以有温度、有力量的方式,守护班级中弱小的孩子,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程化是高品质课后延时服务的必然走向,实践中学科分立、五育分割、孤立碎片化的低品质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仍然普遍存在.高品质的课后服务课程是人民群众的应然诉求,必定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并具有多学科整合、五育融合的统整性特征.本文以深圳市福永中学为例,展现构建“五育融合”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的探索:课程谱系,闪耀全人教育之光;一生一表,夯实因材施教之基;学科融合,培植核心素养之根;主题融通,拓展课后时空之界;多元评价,坚守生态发展之道.
通过将教材原有单元中的课文整理、组合、协调,能让它们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功效.单元整合教学将语文的学习置于整个大语文的文化背景下去建构、理解,把系统、整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有创造精神,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以《赵州桥》第一课时为例,通过创造性地整合教材、生活、课堂生成等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说明文之美,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将他们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童话故事中常见的、反复的叙事方式,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接受需求以及审美需求.本文以童话故事《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教学为例,探讨语文教学中借助这一特殊而又经典的叙事结构,引导学生学习把握内容、练习语言表达的策略,感受童话故事的无穷魅力.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普遍存在跟父母沟通不佳等情况,家校共育推进不力.我们以开展“职业梦想”系列活动为契机,促进学生与家长互相了解,既引导学生初步进行人生规划,又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增强家校育人合力,进一步提升了家校共育效果.
目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师德的内隐性关注不足,教师对行为失范按师德问题去处理往往心存不服,根源在于对教师“文化人”身份的意识不强,要求不高.有必要基于文化视域梳理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内涵,从教师“文化人”的角度切入私德、公德与上德的师德建设路径,建构其五大策略:见贤思齐,争当楷模;身边榜样,提升动力;情心同理,倡导常态;鼓励为主,善于包容;忙于正事,无暇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