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辅助器材,提升教学实效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拜读了刘老师的案例,让人深受启发。在课堂上能利用一张小小的纸片,将一节平淡无奇的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实效显著,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学习与借鉴。
  1.一物多用:小纸片,大用途——激发教师智慧。“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种基于浓烈欲望的学习,必须通过自我活动将内容化成自身的东西。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形成活的智力、真的学力”。刘老师巧妙地通过一张小纸片,既作为技能动作口诀的宝典,又作为练习时的参照物,还作为学练过程中的辅助教具,多维度的将小纸片功能扩放到最大化,将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与小纸片紧密结合,创设出充满学生激情的活力课堂。
  2.一物巧用:小纸片,大用途——释放学生潜能。“一节优秀的课应该是严密的科学性与巧妙的艺术性相结合的活动,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导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认知特点进行,积极、有意识的探索发现活动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潜能压抑为潜能释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以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互教互学为重点,以激发和释放学生潜能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潜能发展与实现为目标。本节课巧妙地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将“小纸片”藏在垫子下,让学生主动去寻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教师在道具作用的“遮掩式”强调,更是让学生对“小纸片”珍爱有加,让道具的导入环节自然、有趣。
  3.一用到底:小纸片,大用途——提升课堂实效。开发与利用器材多种功能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在课堂上,从确定头部触垫的位置,到低头含胸的要领,再到解决分腿问题,最后利用小纸片做的“小小快递员”游戏看似简单的变换,但都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让小小一张纸的功能变得层出不穷,恰到好处,其实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4.物为我用:小纸片,大用途——提升教师教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上刘老师对小纸片功能的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练习出现的问题,利用小纸片去解决,具有能举一反三之功效,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学习,有意识地培养与锻炼學生自主学习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难能可贵。
  在本案例中,刘老师能把一张小纸片“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一用到底”,做到“物为我用”,给读者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例,可见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深刻明晰。不过,笔者觉得在小纸片的运用上,还能更加巧妙些。如,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小纸片制作成形式多样的图形或画上小动物形象,如小刺猬、小熊猫等卡通画,让“这张纸”变成“我的小熊猫”“我的小刺猬”,让教具变得更加亲切、可爱,对解决本课教学重难点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教学效果一定能更好。
其他文献
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诸多体育课程目标中的2个关键性目标。在此,笔者从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对实现体育教育这2个目标的重要意义。  一、把握敏感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質对于人的一生而言至关重要,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基本的身体素质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速度素质、灵敏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柔韧性。
在中学排球教学中,扣球技术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同时也使体育教师们犯了难,一方面扣球技术掌握难度较高,另一方面教学手段的限制性,让许多教师对扣球技术的教学望而却步。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学校多位教师的排球教学经验和辅助教具“扣球器”的制作与利用,并通过笔者学校的教学案例,突破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希望对排球扣球技术教学工作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躯干小肌肉群的练习方法  练习目的:通过练习,可增强腹部肌群及躯干小肌肉群力量。  动作名称:仰卧举腿。  练习方法:仰卧,双手平放于地面,双腿由水平位上举至90°,慢举轻放。双脚不能触碰地面,上体保持不动(图1)。每组做12~15次,共练习2~3组。  注意事项:双脚并拢,轻起轻落,落下时不触碰地面;腰背紧贴躺板,不能拱起;根据练习者肌肉力量,练习次数适当增减;力量较弱者,膝盖可微屈。  动
30年来“十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学术组的每次活动始终围绕课堂的建设与改革进行,秉承行动研究的主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每个参与者既是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者,又是研究者。从最初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发展到如何有效地上好一堂课,到高效课堂如何有效实施,到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感受到锻炼的实效性又能享受到体育的游戏性。期间,计划着、行动着、观察着、反思着、批判着、建设着,一以贯之地围绕课堂的建
一、本届评优活动高中组呈现的六个特点  一是“正”。  参赛的16位教师态度非常端正,当体育课遇上下雪天,也阻挡不了体育教师的热情,他们人人着装整齐、语言规范、口令洪亮、充满激情,表现出良好的参赛态度和职业素养。  二是“全”。  参赛的教材内容覆盖面较全,16节课中除了体操运动之外,其他几大项目都有所涉及,其中球类运动有10节课(足球课5节、篮球课4节,排球课1节);田径运动中有2节课(弯道跑)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和内容中均提出了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能是指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1]。如何发展体能是体育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一般的体能训练都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训练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如果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
“体操”教学内容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必学内容之一。《多种形式的平衡活动方法》是水平二体操单元内容标准之一,它的表现标准为:能说出所学各种形式平衡动作的名称;能在游戏中,完成侧手翻、手倒立、跪跳起等平衡类动作,并且能分别展示至少2种以上的练习方法,表现出身体的平衡、协调,展示良好的肢体控制能力以及身体姿态;表现出勇于挑战、乐于展示的品质,具有一定的互帮互学能力,能描述在
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第10期王兴发老师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需要做好的几件小事》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对文中的观点表示认同,同时也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一些操作层面的补充建议,愿意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共享。  一、本职工作抓重点  (一)思考  原文的第一部分就強调年轻教师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两个方面。确实如此,但文中的这个环节没有涉及“怎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每每在广播、电视亦或是手机中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那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总能激发起笔者心中对祖国的那份爱恋,同时也能让我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在校园里学唱这首歌曲时的学生时代……  70后的我们,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那时候的校园标配就是“几排教室,一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全面实施,深化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模式和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交流课程改革的经验,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遂宁市教育局承办的“十四城市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