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圆满的人生是很难的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到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想起了一段往事。
  前些年,我当时还是陕西卫视“开坛”栏目的主持人,参与了以金庸为旗帜的“华山论剑”系列活动。当时海内豪俊莫不奔走相告,涌于华山一睹金庸侠范。在形形色色人物的拥簇下,老先生平生第一次登临他多次描写到的华山绝顶,当然是借助缆车和滑竿。
  非常幸运,我得以近距离访问金庸,询问了一些我对他困惑已久的问题,包括他父亲的死对他的影响。金庸确实不善谈吐,讲话很慢,但是每一句条理都很清晰,很有逻辑。在整理出来之后,特别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他是真诚的。感谢他当时把我当作可以坦诚讲心里话的人。

中国人的精神还乡


  郭宇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武侠小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品类,您当时为什么选择“武侠”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金庸:最早我一人孤身远离家乡,在香港,写一些大家都爱看的东西,也是为了谋生。还有一个背景,就是我从小就爱看《七侠五义》这样的武侠小说,觉得很好玩。
  我也喜欢西洋音乐和油画,但我更喜欢中国古乐和山水画,我很眷恋古典中国的美,中国人骨子里喜欢中国的东西,这没有办法。
  郭宇宽:古人说“侠以武犯禁”,今天有些知识分子认为武侠小说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是和现代法制精神相违背的,您如何看待?
  金庸:当时没有太多考虑评论界的观点,主要看社会影响,能吸引大家,让老百姓觉得好看。我的小说里也一直对下层社会很关注,特别是那种远离高高在上的庙堂的生活。
  郭宇宽:您说得很谦虚,说是为了好看,可我们看您的小说常会被打动,不仅仅因为好看,更是因为看您小说中的英雄人物那种高洁的人格和理想主义的追求,想必也寄托了您的抱负。
  金庸:是的,我一直敬佩历史上那些舍生取义、坚持理想的英雄,非常执著地追求信义,为了守信和道义不惜牺牲生命。遗憾自己有时候也做不到,为此我经常感喟,现在这种人太少了。但我希望大家能感受到中国人历史中有这样的人物,这些值得我们向往的人物。所以我在小说里创造一个现实中不大可能的世界,即是安慰自己,发怀古之幽思,也想借一支笔,记录传达中国人灵魂中曾经有过的美好情怀。
  郭宇宽:有很多读者对您封笔都感到遗憾,还有人觉得好奇,您的作品中塑造了这么多顶天立地的拔尖人物,让人荡气回肠,可为什么在封笔之作中塑造了韦小宝这样一个人物?有些猥琐,在对自己没有太大伤害的情况下才讲一点义气,却在官场人生都处处逢源的主人公形象。这是否出于对民族性的悲观?
  金庸:我生活在香港,每天看到和接触到很多中国同胞,内地当然也有,他们物欲很强烈,没有信念和原则,整天吃喝嫖赌,不正经做事,说话不算数,讲一套做一套,有好处就投机,当然也不是没有可爱的一面。
  我们中国男人是不是骨子里就是这样?我有些担心,心里很不舒服,我写韦小宝实际是要揭露这种人,基本是否定的,有反思批判的意思,不是要大家去学。但是我没有把他塑造得很丑陋、很倒霉,叫大家一看就讨厌,这样就没有意思了。
  郭宇宽:把您各时期的创作连贯在一起看,会发现您比如在国家民族观、道德正义观方面,您一直在变化或者说修正自己。那么您怎样看待您早期的作品,比如《书剑恩仇录》?
  金庸:很惭愧,这是我年轻时的作品,很多道理我还没有真正懂得,老实说有一些大汉族主义,以为只有汉族才是正统,杀其他的民族是杀鞑子,好像汉族的好汉才是英雄。还有以为正邪是绝对对立的,君子杀小人就是天经地义。这些观念是狭隘的,后来我对历史有了一些理解,渐渐才明白这些道理,不希望看我小说的人有这样的偏见,所以在我后来的小说里都努力避免。
  郭宇宽:从您的小说中我们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中国文化之美,有人把您的作品视作对中国文化最深沉的一次回眸,为什么这次回眸偏偏是在香港这个殖民地的文化孤岛上完成的?
  金庸:我是从内地过去的,从小读的是中国的书,我的根在内地。在香港生活以后,远离故土,那个时候和内地交流不方便,只是远远地看到内地发生的一切,害怕文化的根断了,也有一种忧患在里面。只有用小说寄托对故土延绵不绝的思念和乡愁,也许是离得越远这种情感反而越强烈。

現代社会的侠义精神


  郭宇宽:您的作品给人以幻想的空间,一个善良的人得高人传授剑术,或者意外获得武林秘笈,有了盖世武功从而能锄强扶弱,替天行道,那么现实社会中一个没有武功的人,甚至手无寸铁的文弱书生如何行侠义之道?
  金庸:没有武功的人也要有一颗正义的心,街上有歹徒行凶欺负弱小,就算打不过,也应该站出来。我原来也是当记者的,我相信做一个记者要敢说真话,除非你不干这行,否则要替弱势群体说话,当有看不过的事发生要有责任心指出来。主持公道,打抱不平。
  “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这样的武功是虚构的,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功夫,要做一个有侠义精神的人,会不会武功不是关键。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人我很佩服,她一个弱小女子(指的是刘姝薇),是一个学校的老师,发现一个很有背景的大公司发表年报是假的,骗股东的钱,她就指出来,揭露它。她也没有很多钱,别人要收买她她不理,恐吓威胁她也不后退,倾家荡产都要拼到底,最后把那个大公司拉下马。中国需要这样的人多一点。
  郭宇宽:在个人精神领域怀着侠义心肠相对比较容易,政治生活常常需要妥协和交易,身在其中,一个人无法抱着理想主义率性而为,您的作品中英雄人物最终结局常常不是杀身成仁就是退隐江湖,远离政治。我想这是否也有您自身精神困境的写照?
  金庸:圆满的人生是很难的,如果参与政治之中,最起码要讲公道,不能恃强凌弱,要讲是非,谁对,谁不对。掌握力量的人不应当欺压弱小,靠暴力主宰秩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为那些不幸的人感到难过,对那些欺凌别人的事非常愤怒。   郭宇宽:我在读《笑傲江湖》时,从中体会出很多对于政治和权力斗争的残酷丑陋的反思,深刻揭露了政治对人性的异化,其中很多描写我几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地说,是一一对应影射以前上演过的一幕幕荒诞剧。但据我所知,您在以前各种公开场合都不承认自己的小说里有影射,让大家不要朝这方面想,当作是巧合。我想认真地请教您,这到底是一种明哲保身、回避政治风险的圆滑,还是别有考虑?
  金庸:这件事有一个背景,从理智上我一直持这样的观点,文学要和现实、政治保持距离,要描写永恒的人性,我认为小说毕竟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写《笑傲江湖》的时候,“文革”正在内地发生,香港也很动荡,白天我在报馆办报纸还要写评论,我每天从各种途径了解关注内地发生的一切,那种丑陋的事在上演,毕竟是自己的故土,不仅悲痛而且愤怒。晚上坐到书桌前写小说的时候,总想静下来,但可能是我下笔时控制不住自己,把这种情绪和思考流露于笔端。

秩序与天下太平


  郭宇宽: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中,除了传统的恩怨情仇发掘到了极致,您对于自由、权力和人性的关系也有很多开创性的深入思考。可是到了《鹿鼎记》,您突然封笔,是否意味着您无法超越自己?假设上天再给您时间和激情,您觉得还有待开发的思想资源来源何方?
  金庸:我的小说表现了很多个人的精神自由的追求,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有一点遗憾,就是秩序这个主题我涉及得比较少,一个国家光有自由是不够的,光有秩序也不行,特别是如何处理好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也希望有更多的有学问的人来一起研究思考这个问题。
  郭宇宽:有一个谜一直使我困惑,想请您回答。我从各方面了解到,您的家庭在内地遭到很多磨难,您的父亲查枢卿先生作为一个地主被镇压。可是长期以来您在香港都被视为“亲中共人士”,特别是在参与基本法起草的过程中,更是顶住误解的压力,您是如何走出和超越这段阴影,您的信念是什么?
  金庸:我父亲是一个和善的人,只是生在这样的家庭,继承了一份家业,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当时听到他的事情,我很难受,在香港痛哭了很久,半年多才恢复过来。但我没有恨,因为我已充分了解,这是大时代翻天覆地的大動荡,里面难于避免很多悲剧。在那个年代受伤害的不仅我的爸爸,在过去的战乱年代很多穷人骨肉分离、妻离子散,他们有更多的苦。
  我后来这些年来,一直都很尊重中国共产党,尽管它也走过曲折的道路。这不是出于个人的好恶,它让国家强大不再受外国的侵略,改革开放,社会稳定,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这些大方向都是对的。
  郭宇宽:您现在在大学当教授,令很多人遗憾地不写小说改为研究历史,如何看待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人安身立命之所?
  金庸:这些年来一些朋友对我的小说评价比较高,过奖了,其实没有那么好。早年实在工作太忙,我自己想偿还一个遗憾,希望能多读一些书,最好去学校里,多研究一点问题,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说有什么愿望,我盼望我们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老百姓都能有好的生活。
其他文献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大力发展特色金融,而艺术品金融又是其中可大有作为的一个领域。  艺术品金融首先可以带来租赁金融,这是澳门一些企业想做也希望做的事情。  举例来说,譬如你当前还是一位未出名的艺术家,我作为投资者先把你所有的作品都包下来,放到酒店里进行展出,若有看客喜欢的可以买走。而作为展厅的酒店实际上就有场地租赁的收入。  提到艺术品金融的时候,并不是简单指艺术品,而是讲整个艺术行业的一种金融行
青山绿水与经济发展二者是否能够兼得,尤其是对于像西双版纳这样置身于珍贵热带雨林怀抱之中的地方,如何利用好上天恩赐的礼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破坏雨林环境,一直对当地政府是一种考验。  而西双版纳州政府一直提倡雨林立体化经济结构。所谓雨林立体化,就是在雨林里种植香蕉以及橡胶树等植物,然后在雨林里饲养家禽类,充分利用雨林的上中下结构,从而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的一种就地取材的经济模式。  “天赐食福,雨
9月25日,三星“智領千帆 精彩开篇”品道智宴全国巡回品鉴会在广州隆重启幕。三星电子大中华区CE本部副总裁金光镇、三星电子大中华区生活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徐斌莅临了本次品鉴会现场,家电行业专家、《家用电器》杂志主编苏亮应邀出席,与现场嘉宾分享了对行业发展趋势、产业变革风潮的独到见解,赢得了现场嘉宾的一致认可。
杭州有个小学生,眼下六年级在读,我们且叫他小胖吧。小胖每天放学,不是去补习班,也不是去运动场,而是飞奔回自家的厨房。等到爸妈下班回家,小胖已经准备好了一桌好看又好吃的晚餐。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情景已经持续了三年之久。从小胖三年级萌发对厨艺的巨大兴致之后,他就保持着放学回家先做饭的习惯。照理说,小胖爸妈应该欣慰、自豪,看看自己的孩子多孝顺、勤劳。  但是,孩子放学回家做家务,在今天关于“好孩子”
1964,1978  我翻拍的近千張反转片的片框上一般都打有一组日期,这应该是拍摄者拿去冲洗胶卷的日期,一般会迟于拍摄日期,比如很多圣诞题材的图片上列印的日期是次年年初。《白幕》每张作品以多张反转片构成,每幅作品的文件名出自其中最早和最晚两张图片的拍摄年代。  《白幕》中的家庭照片集中在20世纪50到80年代,内容主要是家庭聚会、婚礼、圣诞、旅行、毕业典礼、宠物等。柯达克罗姆反转片胶卷1935年问
纵观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历程,困难与压力同在,辉煌与成就并举。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在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加强全系统的能力建设,积极谋划,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便随之孕育而生。从最初争论是否要建立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制度,到如今知识产
在深圳华·美术馆与荷兰国际文化合作中心联手带来的“时尚:当下即未来”展上,我们便看到了这些形形色色的镜子。这里展现的“时尚”,许多已经超越了穿着和审美习俗,带有明显的实验性和对未来的探索性。它不只是人类用以装腔作势的羽毛和鳞片,本身也成了表达的欲望本身。借由这个欲望,人们完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变种和异化:时尚让某些人成为了一个新物种,也让人感受到了社会的丰富多元。  在荷兰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馆
一名小男孩和他刚刚出生不久的弟弟,为了迎接家里第二个小朋友的到来,他们的妈妈只能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摄影 FIFI  截至2013年12月份,64岁的盛海琳收到的各种邀约足以排到春节。这些邀约主要包括一些电视台节目的录制、一些医院生殖中心的讲座和她用来赚“奶粉钱”的各种营养保健知识的授课。最极端的时候,她需要一天飞到三个城市上课。为了囤积体力,她甚至学会了一上飞机就雷打不动、充分闭目养神的本事。 
微课是指以视频、PPT等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本文就PPT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PPT微课丰富学生知识面  由于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和守旧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的影响,使得各阶段各科目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教学内容犹如“板上钉钉”
又一则剧情反转的消息:  6月17日深夜,货车司机刘师傅发现的“半个多月徒步近千里,从安徽走到浙江”的老汉,在网络上牵动广大网友情绪数天后,被证实是坐火车到浙江的。  相比于提醒大家面对新闻事件时,要保持辨别度和敏感性之外,这件事还有另一个同样值得讨论的地方,那就是在事件反转之前,牵动广大网友情绪、博得大家同情核心点:这位六旬老人,因为没有手机,也没有人手必备的“健康码”。  俗话说的“一分钱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