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字辨析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逍遥游》的第二段里有这样一句话:“《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关于“息”的解释,主要有二种,一是释为“停留”、“止息”,如晋郭象注“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抢榆仿而止。意思即大鸟一飞出去,要连飞半年,一直飞到天池才停止。而小鸟飞出去仅半日,就会落到榆树或枋树上不飞了。唐成玄英疏“时隔半年,方言息止。”宋代林希逸《庄子口义》曰:“‘去以六月息’者,一举毕半年乃歇也。”如果“息”被解释为停止的话,“息”是动词,“六月”指时段,即六个月,也就是郭象注明的“半岁”,“以”是介词,和它的宾语“六月”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修饰“息”,“去以六月息”意为“(大鹏)飞离北海后六个月才停下来休息”。第二种关于“息”的解释为“气息”,指风。自明清以来,一些注者释“息”为“风”。释德清《庄子内篇注》云“周六月,即夏之四月,谓盛阳开发,风始大而有力,乃能鼓其翼,息即风。”宣颖《南华经解》云“息是气息,大块噫气也,即风也。六月气盛多风,大鹏便于鼓翼,此正明上六月海运则徙之说也。”又如郭嵩焘说:“去以六月息,犹言乘长风也。”今陈鼓应在《庄子今注今释?上》也依释德清及宣颖等说。按照上述注者的解释,“息”为风,是名词,“六月”是指时点,“以”是动词,带宾语“六月息”,“去以六月息”意为(大鹏)离开北海要凭借六月的大风。
其他文献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我认为一个善施教化的老师首先应该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和用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
在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些暴力分子,为了抢夺钱财,会不择手段地利用各种凶器攻击我们。铁锹是工地常用的工具,如果用来攻击人,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利用铁锹犯罪,在社会上也经常出现。掌握一些短棍对铁锹的技法,将会不断地加强和提高自己制敌的本领。运用短棍制服持铁锹的歹徒时,一般不易主动攻击,除非对手因注意力不集中,或在隐真示假战术中,方可先击之。    1、蹬腹扫背      动作要领:我与敌在预备式的基
选取动词“考+N”作为研究对象,以语料事实为依据,对“考+N”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进行分析。通过对“考+N”结构的一些探讨,能够深化对作为“动+名”形式的该结构的描写与解
期刊
社会在飞速发展,各种情况在不断变化,教育形势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新课程改革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这就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与进
如果你在去年看过搏击比赛时,也许你还记得丽莎·金。金于2007年3月17日在拉斯维加斯的比赛中获得冠军,当时黑带对她进行跟踪访问并请她透露获胜的秘诀,以下的内容就是她在比赛中的策略。    确立时间作息表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在比赛前12周开始训练,用8周的时间将每个环节安排好。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每天训练3小时,每周训练6天,我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在体育馆进行1小时的仰卧起坐,2小时拳击,每天跑
期刊
本文试从翻译的“等值”角度出发,探讨诗歌的可译性,“等值”是相对的,诗歌翻译不可能做到绝对等值,而是通过对原作的“再创作”实现的。
期刊
“信、达、雅”作为最为大众熟知的翻译标准,一直以来都被译者和读者广为接受。但鉴于翻译实践中各类文体及原文风格等因素的不同,“信、达、雅”的标准显得太过笼统。著名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