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标准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技术,构建基于SOA架构下的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跨部门交换共享。实践证明,基于SOA架构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是可行的、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信息资源
1. 引言
政务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大多主要源于各部门自身的业务需求,大部分数据交换系统很少采用通用的技术和架构标准,从而造成系统通用性差等问题,不利于业务进一步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统一规范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技术来实现数据交换过程中各种数据高效、准确的共享和交换,以满足部门内信息的纵向汇聚和传递、部门间在线实时信息的横向交换、部门间业务协同等需求,进而为各级政务部门的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等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本文提出SOA架构下的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正是建立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上,可以实现不同业务应用对数据的透明传输,并支持异地、异型、异构应用系统对数据的交换和访问。
2. 政務信息资源数据交换体系结构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是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和电子政务安全基础设施、为跨部门、跨地域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提供的电子政务服务基础设施,是指实现数据共享的技术和管理平台,通过其实现基于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支撑平台的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等。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交换是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的必要手段,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技术实现
3.1 总体结构
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作为一个跨业务系统的应用,其网络环境一般依托于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在部门局域网内为数据交换平台提供可以访问所需数据的网络接口,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利用数据交换平台解决应用系统中涉及部门间数据交换的问题,数据交换平台同时为多个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3.2 技术架构
面向服务架构(SOA)是一个基于组件的模型,它将应用系统划分为很多离散的服务,这些服务各自执行某个特定的功能,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应用系统。SOA的接口定义基于开放标准,保证了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和平台的无关性,可以方便地部署到各种平台上。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需要连接几十个政府部门,涉及大量的部门业务信息库、专题信息库和基础信息库。这些信息库运行在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下,需要一个跨平台、松耦合、可扩展的技术架构来支撑。采用SOA架构有以下特点:
(1)独立的信息封装
(2)松耦合的信息交换
(3)基于标准的接口
3.3 平台构成
政务信息资源平台由数据资源层、数据转换层和应用集成层三部分组成.
(1)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的目标是从各个业务系统中获取各种数据类型的数据,如文件、数据库、XML文档以及电子表格等。该层首先通过系统提供的网络平台连接不同的数据源,并提取原始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抽取实际所需的、用于数据交换的数据信息,形成共享基础信息库和专题信息库。
(2)数据转换层
数据转换层通过前置系统提供数据转换服务,即读取各个参与交换的业务系统的数据源中数据,通过数据源中数据格式与目标应用数据格式的自动转化,最后向目标应用系统写入数据。由于业务系统种类繁多,而且各自采用的数据源和数据格式存在差异,如何在各个异构系统之间以统一的中间格式表示数据是转换层必须解决的问题,即为数据映射问题。在具体转换过程中,将关系数据库到统一标准规格的转换规则存储在一个映射文件中,然后对映射文件进行解析,最终生成相应的统一标准文件。
(3)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是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核心,是交换体系的技术支撑,主要实现系统内部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上下级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交换和整合,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管理中心和WEB服务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目录体系技术支撑和交换体系技术支撑是交换平台建设的关键,前者主要包括目录管理子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编目、注册、审核发布、查询和管理功能;后者包括交换子系统、交换传输子系统、前置机交换子系统、交换管理子系统等组成,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
3.4平台配置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由交换中心平台和前置机体系构成,配置如下:
(1)交换中心平台
交换中心平台由核心数据库、数据交换、目录管理、交换管理等服务器组成。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系统元数据库、统一数据编码库以及基础信息库,是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
(2)前置机系统
前置机系统由统一配置的前置服务器组成,配置在各个部门的交换节点,实现与平台目录和数据的交换,并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数据量大小配置专门的交换信息库服务器。
4. SOA架构数据交换模型
数据交换模型如下图2所示,由中心交换节点和端交换节点组成,端交换接点接收和发送政务部门的交换信息,中心交换节点管理和交换域内端交换接点的信息交换服务,并根据需求形成共享信息库。
基于SOA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架构已经在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的共享和交换,使政府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基于SOA架构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是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王银杰.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技术与架构[J].计算机应用,2004(24)
[2] 陈玉龙.政务信息交换体系与目录体系研究[R].北京: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
[3] 杨吉江.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J].电子政务,2006(2)
[4] 王丽君.XML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电声技术,2006(12)
[5] 梅立军.基于SOA的数据交换平台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9)
[6] 程建华,李新友.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政务智能[J].电子政务,2006(1)
[7] 程万高.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进展[J].电子政务,2008(1)
[8] 许跃军,林培龙.宁波市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实践[J].信息化建设,2008(1)
[关键词]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信息资源
1. 引言
政务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大多主要源于各部门自身的业务需求,大部分数据交换系统很少采用通用的技术和架构标准,从而造成系统通用性差等问题,不利于业务进一步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统一规范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技术来实现数据交换过程中各种数据高效、准确的共享和交换,以满足部门内信息的纵向汇聚和传递、部门间在线实时信息的横向交换、部门间业务协同等需求,进而为各级政务部门的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等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本文提出SOA架构下的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正是建立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上,可以实现不同业务应用对数据的透明传输,并支持异地、异型、异构应用系统对数据的交换和访问。
2. 政務信息资源数据交换体系结构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是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和电子政务安全基础设施、为跨部门、跨地域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提供的电子政务服务基础设施,是指实现数据共享的技术和管理平台,通过其实现基于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支撑平台的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等。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交换是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的必要手段,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技术实现
3.1 总体结构
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作为一个跨业务系统的应用,其网络环境一般依托于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在部门局域网内为数据交换平台提供可以访问所需数据的网络接口,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利用数据交换平台解决应用系统中涉及部门间数据交换的问题,数据交换平台同时为多个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3.2 技术架构
面向服务架构(SOA)是一个基于组件的模型,它将应用系统划分为很多离散的服务,这些服务各自执行某个特定的功能,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应用系统。SOA的接口定义基于开放标准,保证了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和平台的无关性,可以方便地部署到各种平台上。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需要连接几十个政府部门,涉及大量的部门业务信息库、专题信息库和基础信息库。这些信息库运行在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下,需要一个跨平台、松耦合、可扩展的技术架构来支撑。采用SOA架构有以下特点:
(1)独立的信息封装
(2)松耦合的信息交换
(3)基于标准的接口
3.3 平台构成
政务信息资源平台由数据资源层、数据转换层和应用集成层三部分组成.
(1)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的目标是从各个业务系统中获取各种数据类型的数据,如文件、数据库、XML文档以及电子表格等。该层首先通过系统提供的网络平台连接不同的数据源,并提取原始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抽取实际所需的、用于数据交换的数据信息,形成共享基础信息库和专题信息库。
(2)数据转换层
数据转换层通过前置系统提供数据转换服务,即读取各个参与交换的业务系统的数据源中数据,通过数据源中数据格式与目标应用数据格式的自动转化,最后向目标应用系统写入数据。由于业务系统种类繁多,而且各自采用的数据源和数据格式存在差异,如何在各个异构系统之间以统一的中间格式表示数据是转换层必须解决的问题,即为数据映射问题。在具体转换过程中,将关系数据库到统一标准规格的转换规则存储在一个映射文件中,然后对映射文件进行解析,最终生成相应的统一标准文件。
(3)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是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核心,是交换体系的技术支撑,主要实现系统内部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上下级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交换和整合,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管理中心和WEB服务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目录体系技术支撑和交换体系技术支撑是交换平台建设的关键,前者主要包括目录管理子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编目、注册、审核发布、查询和管理功能;后者包括交换子系统、交换传输子系统、前置机交换子系统、交换管理子系统等组成,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
3.4平台配置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由交换中心平台和前置机体系构成,配置如下:
(1)交换中心平台
交换中心平台由核心数据库、数据交换、目录管理、交换管理等服务器组成。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系统元数据库、统一数据编码库以及基础信息库,是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
(2)前置机系统
前置机系统由统一配置的前置服务器组成,配置在各个部门的交换节点,实现与平台目录和数据的交换,并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数据量大小配置专门的交换信息库服务器。
4. SOA架构数据交换模型
数据交换模型如下图2所示,由中心交换节点和端交换节点组成,端交换接点接收和发送政务部门的交换信息,中心交换节点管理和交换域内端交换接点的信息交换服务,并根据需求形成共享信息库。
基于SOA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架构已经在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的共享和交换,使政府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基于SOA架构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是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王银杰.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技术与架构[J].计算机应用,2004(24)
[2] 陈玉龙.政务信息交换体系与目录体系研究[R].北京: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
[3] 杨吉江.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J].电子政务,2006(2)
[4] 王丽君.XML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电声技术,2006(12)
[5] 梅立军.基于SOA的数据交换平台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9)
[6] 程建华,李新友.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政务智能[J].电子政务,2006(1)
[7] 程万高.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进展[J].电子政务,2008(1)
[8] 许跃军,林培龙.宁波市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实践[J].信息化建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