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并进,助力思维提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忆诗词,揭诗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的世界。你们知道哪些写景的诗呢?比比哪一组积累得多。
  2.中国幅员辽阔、山美水美,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今天我们就跟随大诗人苏轼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设计意图:美丽的自然风光,优美的诗词佳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祖国河山产生赞美之情,增强了对西湖之美欣赏的期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指导读题,读好停顿,理解诗题。(板书:晴、雨)
  2.我们一起来了解苏轼。(出示关键词: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题好一半文”,写作如此,教课亦如此。通过解题、解诗人的巧妙结合,奠定情感基础,增加阅读期待。】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播放古诗录音,出示活动要求:
  (1)大声朗读古诗,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
  (2)同桌互读,尽量读出诗的节奏。
  2.重点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1)指名读,相机指导。
  (2)小老师教读。
  (3)打拍子齐读。
  【设计意图:诗之美,美在语言,美在音律,读出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四、品诗句,赏诗景
  1.读得真好!你们能读出画面感吗?(出示活动要求)
  (1)自读诗句,结合注释,想想: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2)同桌互读,试着读出诗的画面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或学过的方法自主品味诗句,既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热爱西湖的情感。
  预设:赏“西湖之晴”。
  (1)“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这是怎样的水呢?(波光闪动)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等)(指导读好“潋滟”)
  (2)在这样明媚的晴天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
  欣赏西湖美景图片。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指导读出画面美)
  (3)(板书:方好。出示“方”的解释。)这里应该选择哪个呢?多一分嫌浓,少一分嫌淡,抓住“方”,再读这一句。
  (4)这么美的西湖,诗人只用了一个字进行概括,把它找出来。(板书:好)抓住“好”齐读这一句。
  预设:赏“西湖之雨”。
  (1)雨中的西湖又给你带来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
  (2)看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这番景象?(山色空蒙)
  (3)出示著名作家于敏的一段描写西湖的文字,自由读,说说感受。
  这雨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指导读出画面美)
  (4)诗人用哪个字高度赞美了雨中的西湖呢?(板书:奇)(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两处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
  3. 晴雨两重天,西湖两样美!诗人到底爱的是哪种美呢?(都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亦)一起来赞赞晴雨之美吧。
  (师激情引读,情感升华。)西湖美,美得让人心旷神怡。西湖美,美得让人如痴如醉。
  【设计意图:诗歌语言简练、意境生动,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生成。】
  4. 赏“西子西湖”。
  (1)这么美的西湖,你们想把她比作什么呢?
  (2)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从哪里知道的?(板書:西子)
  (3)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播放微课,找原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施从小在西湖边长大,西湖之美成就了西施之美。 齐读诗句。
  【设计意图:“西施”是诗中意象,苏轼借西施比喻西湖。此处借微课,重墨渲染西施之美,让学生感西施之美,悟西湖之美,更感受到文字之传神。】
  五、诵诗句,悟诗情
  1. 一天之中经历西湖晴雨两重天,苏轼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带上这样的好心情,配上美妙的音乐,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2. 想把这么美的西湖印在脑海中吗?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音乐是流动的画,《出水莲》柔婉的曲调非常接近诗句意境,在音乐的伴奏之下,学生们更能入情入境地感受到带情感的画面。】
  六、荐诗篇,重积累
  赞美西湖的古诗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同学们课后去进一步理解这首诗,比一比,它与我们今天所学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有什么异同,你会体会到西湖更多别样的美。   小结:走进诗的世界,你会有如在画中游之感。这堂课我们就欣赏到这里。
  【设计意图:拓展另一首描写西湖的诗,能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借助课堂拓展延伸,大量阅读,让古诗教学洋溢鲜活魅力。】
  【教后所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此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结合这一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这次的设计中,我注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以读促悟,感受诗蕴之美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即理解力。在本诗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读出韵律美、画面美两个层次来指导阅读。在一步步的朗读指导过程中,诗词中的韵味、美景便自然而然地流淌于学生的心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首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以读促悟,如范读、同桌互读、打拍子读、引读、男女生配合读等,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朗读中感受到诗的意蕴,感受到诗词表达的博大精深;其次,在朗读中引领学生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对于每一首诗词,我们往往能读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味道,如“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霎那间,或许你品味到的是“潋滟”之美,或许你品味到的是“方”之巧,或许你品味到的是对“好”的感慨……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不同的字眼,体会别样的情感,提升阅读审美能力。
  二、以说促智,激发思维之光
  “说”即表达力。表达能力的高低,其本质就是语言思维力的高低。在言语实践中,学会理解和表达,提升逻辑思维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古诗词教学应能巧妙地选好文本切入点,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首先,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理解“水光潋滟”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水呢?你还想用什么词来说呢?”在理解“山色空蒙”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想象“雨中的西湖又给你带来怎样的一幅画面”,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两处想象画面的设计,通过从心灵深处自发产生最美西湖的画面,伴随语言的建构,使学生在相互间的思维碰撞中,对诗句的意蕴有了恰当而生动的理解。
  其次,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比较学习形式。第一处在“品诗句,赏诗景”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形式,让学生比较思考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从而感受晴雨两重天,西湖两样美。另一处是在“荐诗篇,重积累”环节,拓展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加研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我欣喜地看到,一下课,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展开了研究。由此可见,比较的学习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传承经典,我们教师责无旁贷。在多年来的教学中,我一直乐于与学生一起读诗、品诗,希望诗性的种子能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因为诗,可以浸润他们的心灵,涵养他们的德行,启迪他们的智慧……赠与他们诗意的人生。
  (作者單位:江苏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获取文字信息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载体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阅读教学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学习语言,学习表达,学习做人。我们阅读一篇课文,通常需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而“写了什么”是阅读一篇课文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解决“写了什么”时,最通用的方法就是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接下去就是逐段讲问。为了打破这种
一、拓读入课,揭示诗题,理解题意  1.拓读一组诗句  师: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这些诗句?(出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生读第一句)  师:你的声音中透出自信。自信的孩子最美!  (生读第二句)  师:读得字正腔圆。不错!  (生读第三句,语速有些快。)  师:告诉大家一个读诗的小诀窍:可以慢一
一说到专业成长,很多人条件反射般地会联想到职业倦怠。2018年12月,我在北京参加学习期间,有幸参加了一场教育私董会。会上,主持人首先让我们与会的30余人写下自己当下最想解决的具体问题,提交之后,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投票,投票的结果就是“职业倦怠”。交流时,与会者列举了种种现象:不愿意参加学习,不愿意讲公开课,区里比赛不报名,学习时喜欢坐在后面玩手机,除自己班上的教学工作以外其他工作都不愿接受,毕业
写景文画面感强,篇章结构清晰,句式富于变换,是很好的语言范式,具有较大的“语用教学”价值。在“以练导学”的课堂理念引领下,我们尝试建立了以下四步走的教学模式。  一、观整体,理文路  整体感知环节具有多重作用,可以帮助梳理文路,理解课文,可以训练概括能力及多种言语表达形式的转换能力,但大多数课堂将之视为铺垫环节,只为结果,匆匆过场,在此环节没有开挖出更多的语言运用价值。  “以练导学”的核心理念是
要说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被教育界广泛重视的程度,还是先从我偶然看到的一篇对高考题目分析的文章说起吧。河北北方学院高海芳、刘宏英两位老师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作文探微》一文中,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命题及其特征,做了如下梳理:  2015 年,女儿举报老爸违反交通规则,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实际上是让学生对真正的孝有自己的思考,从而达到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考查;2016
一、游戏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缓解一下心情。请看“温故而知新”。  (师出示文字:从地铁站出来,外面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建筑物上的国旗迎风飘扬,马路边的鲜花分外明丽。)  师:这段文字你还熟悉吗?谁来说说觉得哪里熟悉?  生:这段文字选自《散落的钞票》。  师:记忆非常准确。这段文字是在立明他们做了好事以后,走出地铁口的时候作者进行的景物描写。请你们再次默读一下它,说说有什么体
一、 “悦”读绘本,感知故事大意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绘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绘本故事,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边看绘本边听故事《小猴子下山》)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发现了什么?  生:小猴子下山,看见了玉米、桃子、西瓜。  师:还有吗?  生:还有兔子。  师:(板贴实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生:小猴子下山,看见了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  师:这些东西分别是
一位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于老师,您有职业倦怠感吗?”  我说“没有”。毋庸置疑,做老师很辛苦,小学老师尤甚。但我从未懈怠过,更未厌倦过。为什么?因为我喜欢语文教学。我一直在思考、研究、探索怎样教儿童学语文。探索是无止境的。  不说别的,单就“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来说吧,多么值得我们去探讨呀!怎样导入才会有悬念,激发出学生读书的兴趣?我每备一课的时候,常常为“导入”思考好一阵子。如果
《珍珠》是孩子给我推荐的一本小说,约七八万字,相当于一个中篇,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个美丽的故事。  作者汤素兰,我并不陌生,她的《笨狼的故事》系列是我经常向孩子们推荐的读物。《珍珠》这部小说,保留了汤素兰一以贯之的写作风格,清新、雅致、隽永、耐读。吸引我的除了故事本身的魅力外,还有她那纯净的文字。我想,孩子们读这样的书,不仅会获得精神上的收获,更会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  《珍珠》这个书名带着一种寓意:
【内容简介】  《我亲爱的甜橙树》是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创作的一部有着相当自传性质的儿童小说。该小说自1968年出版后,被译成多国语言,影响数亿读者,全球销量达200万册。它还两次被拍成电影,三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感动了很多人。  作家精确地“摹拟”一个五岁男孩泽泽的口吻,记录了一段温馨而伤感的生活片段。阅读中,读者与主人公泽泽同行,会感受到童年的喜怒哀乐和一种久被遗忘的感情——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