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520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校园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文章从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入手,探索以预防为主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对策,旨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作者简介:文美荣(1963-),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计生办,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湖南 永州 425100)
  
  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频繁发生,如因心里抑郁而服毒、割腕、坠楼、跳河等自杀事件在国内的一些大学已司空见惯。而目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较低,体系尚未完善,导致了许多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社会悲剧和个人伤害。因此,高校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警机制,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近些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北京市高校学生中,23.2%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衛生问题。[1]上海市某高校的调查显示,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17.5%的学生在情绪积极-消极尺度上偏向消极。[2]在广州市某高校中,有13.6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卫生问题,26.18%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3]很多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30%~40%,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0%左右。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极端事件也越来越多,如因心里抑郁而坠楼等自杀事件在国内一些大学已屡见不鲜。各种行为扭曲者增多,凶杀等刑事案件也呈上升趋势。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4]2006年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报告反映,因精神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7%和64%。26%的大学生偶尔有过自杀念头。[5]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这些调查结论凸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人际交往障碍、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择业求职受挫等等,均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他们生理上多已发育成熟,但其心理远没有成熟。许多学生的独立精神、自主精神还不具备,无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便出现轻度失眠、焦虑、苦闷、烦恼等不良心理反应。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感到学习持久紧张与竞争压力,心理压力随之增强,容易产生茫然、空虚、压抑、无所适从感。这些心理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
  2.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自从国家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结婚限制的解禁,大学生恋爱的现象极为普遍。但大学生在性问题上,一方面性生理成熟和性教育滞后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对性冲动的困惑和性态度的冲突混乱;另一方面,性活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和心理抑制,可能产生性压抑。在帮助大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心理脆弱者的伤害,由于缺乏经验,无法处理好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情感与学业的关系,有的甚至发生婚前性行为,一旦失恋往往引发心理危机。
  3.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他们不少人因为从小受长辈溺爱,过于敏感挑剔,任性自私,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缺乏尊重与关爱别人的情感,对交往的本质和技巧缺乏认识与掌握,以致形成交往障碍;大学生的自负和骄傲也会使人际关系恶化。于是他们开始闭锁自己,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导致孤单抑郁、焦虑不安、性格孤僻、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诱发心理危机。
  4.就业竞争引发的心理危机
  激烈的社会变革、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于那些原本就不自信的学生无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许多学生刚进大学校门就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激烈的就业竞争。有的学生在择业前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在就业失败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导致情绪低落自卑;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对前途失去信心,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此长期处于紧张、烦躁、焦虑的状态。此外,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人情关系、暗箱操作、性别歧视、外形歧视等加重了大学生对自我的怀疑、否定和对未来的迷惑、不确定。
  二、构建以预防为重点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及时运用各种医学手段、心理学方法及其他相关措施介入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心理危机之中,帮助处于危机境遇的个体或群体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前后进行有效干预和针对性的治疗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心理普查活动,关注高危人群和特殊学生
  在大学新生刚入校时,运用UPISCL-9016PF和EPQ等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筛选出大学生心理高危人群及心理障碍者,并给每一个进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重点关注那些有心理应激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倾向、有精神病史和自杀倾向的大学生,重点跟踪、重点帮助,同时请精神病专家诊断,防止过激行为和自杀现象的出现。
  2.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增强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对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一部分学生出现危机后不能获得及时的救助,导致严重的后果。首先,可以利用公选课、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形式开展心理危机教育活动。其次,针对不同群体,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制度,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辨别心理问题的能力。对教师,尤其是管理人员、班主任和医务人员进行危机预防的培训。再次,发挥学生心理社团作用。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心理沙龙、网络心理咨询等活动。实践证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预防心理危机的有效手段。
  3.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三级中心”干预体系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可分为预防性干预、咨询与治疗性干预和应急干预三个运作阶段,相对应的要建立三级干预中心,即班级、宿舍-院(系)-学校。
  班级及学生宿舍是第三级中心,这是基础层,是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的重点。因为宿舍是学生交际网的最小单位,在这个狭隘的交际圈里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班主任、班干部及班级心理委员要密切关注同学的心理发展趋势和动态,及时提供心理信息。
  各院系是二级中心,这是中间层。它由各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等非专业人员为主体所组成。该中心根据从各渠道搜集的信息,参照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初步确定预警及干预对象,并根据其严重程度分门别类地实施干预。发现有较严重心理疾病或有可能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学生,应及时上报一级干预中心对其进行妥善处理。
  学校层面上的一级中心,是危机应急干预中心,由心理咨询师、精神病医生等专业人员和学校负责人组成。该中心负责对非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专业培训、提供各项措施的实施保障以及提出干预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同时根据二级中心提供的信息,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如有可能出现自伤、伤他、自杀等倾向时应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应急预案。无法缓解时应积极转介。
  通过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在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防止大学生恶性心理事件的发生。
  4.建立校内外相结合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在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校内外的资源,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才能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预警。许多心理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支持在自杀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一半以上的自杀意念者是由于家庭的压力或者家庭关系而导致的,同时,绝大部分的轻生意念者最后打消自杀念头也是出于为父母和家庭考虑。所以,对于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心理咨询部门要及时与该生的家庭成员联系,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
  二是建立以就业单位为背景的预警机制。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未毕业时就无法有序安排大学后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严重的心理焦虑和躯体不适与障碍,心理承受能力愈发脆弱。而且随着大学生中贫困学生数量的增加,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学校要密切与就业单位和企业联系,关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否对所工作的单位满意、是否适应工作单位的新环境等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建设者角色的转变。
  5.走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化道路,提高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准
  在西方高校担任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多为精神科医师或临床心理科医师,任职前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持有专业证书才能上岗,心理咨询工作已达到相当高的专门化程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来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高校心理健康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二是高校医疗保健部门的医务工作者;三是心理学、教育学教師以及有关专业的学生;四是部分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当然,他们的专业素质亟需提高,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与训练。高校应该根据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特点,利用寒暑假或派出去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提升专业化水准,走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化道路。
  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积极探索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齐抓共管和协作努力,这项系统工程才能在新时期得到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方继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3):231-232.
  [2]肖永春,刘明波,高山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3(2):50-55.
  [3]刘兵,吴宇萍,陈建红,等.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4,30(1):37-39.
  [4]陈志霞,祝丽怜.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的相关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5]付斌,刘东捷,白振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心理危机干预[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25(4):111-112.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哎呀!双语班的同学都太酷了!某某家的房子是200多个平方的别墅!”“某某的爸爸妈妈每人一辆车,他爸爸的是新型奥迪A6。”“某某有一套阿迪达斯牌的运动服。”……不知什么时候,班里的学生开始讨论这样的“超级新闻”,每每听到这些,我总会觉得心头沉甸甸的,因为这些孩子过早地关注成人的世俗生活,他们缺少对未来真正的价值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于是,作为班主任的我开始利用班会时间与他们重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文章在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和基本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索了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是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旨在更有效地提升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江苏省苏州市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前开始执行医疗服务项目(家庭诊疗)价格新政,首批公布的价格目录涵盖49个家庭诊疗服务项目,明确了出诊费、家庭病床建床费和肌肉注射、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主办,北京展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大连鹏盛文化传媒承办的第十一届“快乐阳光”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全国总决赛,于8月3
一个26岁的年轻人,出于对我国56个民族鞋子的热 爱,为了有朝一日能共办一个“中国鞋博物馆”骑车周游全国,沿途广泛收集各民族的鞋子,历经艰辛,最后终于满载而归。 这个人叫
许多老师在进行AE课程的教学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差,很多学生最开始学习兴趣浓烈,但学习一段时间后不愿学习的情况。本人结合多年AE教学经验,尝试了任务驱动